唐詩的味道──讀〈送綦毋潛落第還鄉〉有感

敬紙
font print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作為中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穿越時空,經過千年的歷史,依然散發著耀眼的智慧光芒。唐詩中尤以清代蘅塘退士編撰的《唐詩三百首》最為著名,廣為流傳。從五萬首唐詩中凝練摘選出三百餘首膾炙人口之作,沒有宏大的心胸和氣魄實難完成。

《唐詩三百首》定本後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本,雖然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因為註疏印本較少,讓人讀來不解其意。縱觀多家唐詩註疏,其中以上元陳伯英女史的註疏本最受歡迎。讀了陳伯英的註疏本《唐詩三百首》,才知道作詩不可一字無來歷,讀詩不可一字不考核也。每次讀唐詩,都覺得回味無窮,含義深遠。

《唐詩三百首》的第四位作者是王維,被譽為「詩佛」。第一位作者張九齡是「文學宗匠」,第二位作者李白是「詩仙」,第三位作者杜甫是「詩聖」,可見此書真的是一本好書,把「文學宗匠」,「仙」,「聖」,「佛」的文章都搜集到一起,讓後人學習,真是立意高遠,堪為典範啊。

王維精通佛學,佛教中有一部經典──《維摩詰經》,是記述佛教中在家修行的居士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維摩詰修成菩薩果位,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號稱「詩畫雙絕」,還擅長音樂。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送綦(qí)毋潛落第還鄉〉就是這樣一首詩中畫。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全詩從赴試起前四句,然後四句寫落第,四句寫還鄉,四句寫送行。開頭四句以「隱者」,「英靈」,「東山客」,「采薇」來形容這位落第的朋友,可謂用心良苦。送行本來就是一件很傷心的事,給落第失意的人送行就是一件更加讓人難過、讓人難以啟齒的事。其中「英靈」引自陳使江總稱讚隋朝李德林的故事,李德林美容儀,善談吐。被江總讚為「河朔之英靈」,由此可見李德林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東山客」引自《晉書.謝安傳》。謝安雖然屢次受到朝廷的徵召,卻始終不改東山之志,寧可流連山水,為詩屬文,也不願意做官,也是一位高人。「采薇」引自《史記》,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的故事,受到孔子的稱頌。朋友聽到這樣形容自己的話,心裏也會舒服許多了吧。

接下來寫落第的事情也可以承受了。「金門」引自《解嘲》:「今吾子幸得應金門,上玉堂有日矣。」在古代,「金門」就是「金馬門」,因為是在宦署門旁有銅馬,故謂之金馬門也。「朋友應試落弟不能待詔金馬門,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去年寒食時節朋友正經過江淮,滯留京洛又縫春衣已過一載。」此為開導之語,對於不信神佛命運的人,遇到挫折就會自暴自棄,怨天尤人。而對於信仰佛教的王維來說,這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這裏也是希望朋友能夠順天意而行,命裏有時終會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心裏不要有所負擔。

接受命運的安排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中,四句還鄉,長安餞別,朋友駕船歸去,回到家鄉。令作者十分惋惜,不想分開。

當朋友回家時,那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詩人用自己的筆描繪了一幅美妙的畫面。遠山的樹木把朋友的身影遮蓋,夕陽餘輝映得孤城豔麗多彩。此為「詩中畫」也。當我們置於其中的時候,世間的一切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心中生起一種身為「隱者」 的悠閒愜意。但是隱者也需要知音的賞識和理解,雖然這次暫時沒有被錄用,這是純屬偶然的事,有我王維這個朋友,別以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啊!

雖然是送別,描寫落第的詩,卻沒有一點悲傷之感,反倒是感慨之中,極盡勉勵,讓朋友減輕了失落心情,讓讀者有一種努力奮發的感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作為中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穿越時空,經過千年的歷史,依然散發著耀眼的智慧光芒。唐詩中尤以清代蘅塘退士編撰的《唐詩三百首》最為著名,廣為流傳。從五萬首唐詩中凝練摘選出三百餘首膾炙人口之作,沒有宏大的心胸和氣魄實難完成。
  • 所謂「感遇」,即有感於心而寓於言。遇人遇事,有感而發,用詩詞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詩言志」是也。
  • 李白喜歡喝酒,舉世聞名,「李白斗酒詩百篇。」越喝酒越能寫出好詩來,一般人喝點酒頭腦就不清醒了,李白卻能夠下筆如有神助,真是神奇啊。
  • 泰山歷來被認為是群岳的首領,是與天溝通最近的地方,也是神明聚集最多的地方。所以歷代帝王才會選擇在泰山封禪,以示自己的功德於天上。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作為中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穿越時空,經過千年的歷史,依然散發著耀眼的智慧光芒。唐詩中尤以清代蘅塘退士編撰的《唐詩三百首》最為著名,廣為流傳。從五萬首唐詩中凝練摘選出三百餘首膾炙人口之作,沒有宏大的心胸和氣魄實難完成。
  • 詩經中的詞句都能讓人感受到古人思想的單純,毫不虛偽的表達自己的感情,那種「真」讓人羡慕,讓人喜歡。讀了杜甫的這首〈佳人〉也會有這種「思無邪」的感覺。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