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394)

下集-第三章:一段教書的日子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六節:我的初戀和婚姻(4)

(二)逆 緣(1)

在二十四中,近百名教職員工中,與母親有過相似遭遇的一共有八人。其中,外語組的王基敏老師和已經退體的鄭修老師,與母親交往最密,雖然處在兩個單位,但處在同一蔡家地區。

過去,「公社」開批鬥會便將她們聚在一起遊街,批鬥,加上兩位老師常到醫院看病,親眼見到醫院職工對母親的欺侮,同病相憐,結下了患難之情。

我到二十四中後,她倆又是我的鄰居,除了常常給我燒開水、弄飯,提供生活上的幫助,還常向我介紹,當年蔡家場和二十四中打手的「赤色」暴行。

兩位老師最關心我的便是婚姻,她倆比誰都替我的婚姻著急,主張找一個能配得上我的,最好也是教師的人作女友。

正好住在我的對面,一位高中政治教師名叫徐樂生的,正為他的表姐尋找對象。他的表姐叫劉啟建,在蔡家地區的衛東中學任語文教員,年齡比我小七歲,已經離異,但無子女。

有一次,蔡家地區的中學教師在二十四集中學習,王基敏和徐樂生便商議,將這位劉老師介紹給我,在那次活動結束的當天下午,由王基敏撮合,我和劉啟建就在徐樂生的房間第一次相見。

她中等個子,五官也還端正,據說也有一段因家庭出身發生的辛酸經歷,受過「勞教」,並與前夫離異。

第一次見面,留給我的印象說不上好,也說不上有什麼致命的缺陷,只是感到她與人交談有意無意流露一種不順眼東西,講到文革年代,眼睛老是愛翻白眼,兩手還在空中舞動,以幫助她表現出某種「造反」的意態,那揮手說話間,不時叉腰的動作,像從當年的紅司令那裡學來的。

這種動作,大大傷害了她那女姓應有的風韻。

恰恰我的弟弟就是被造反派殺害,我對文革的狂熱深感痛恨,從她身上折射的那種陰影,除讓我反感還憑添了一層防範的隔膜。我這種先入為主的成見,已把她拒之門外了,我完全沒有與對方戀愛的初衷。

所以,當王基敏問起我第一次見面的印象時,我只是笑了笑,把這個初次相見的印像埋在心裡,並沒有說出口。

大約過了兩個月,她第二次到她的表弟處來取一些語文教參書,王、鄭兩位熱心的老大姐抓住這個機會,主動當起義務紅娘。把我們單獨地關在她表弟的房間裡,我們兩作了第一次交談,我們不僅各自介紹了自己的「遭遇」,還介紹了各自的「家庭」。

她的父親劉學理,年輕時就讀於國民黨成都軍校。抗戰時期,原國民政府川東峽防局行政長官盧作孚,曾聘他擔任北碚市的民政局長兼城防長官。1949年9月中共軍隊佔領重慶,身居北碚區城防長官的劉學理開城迎共,北碚遂和平「解放」。劉學理也成了國民黨「起義投誠」軍官。

不過未到五年,這些本想徼幸自保的人們,一個個被實行了無產階級「專政」:房屋被沒收,家被洗劫,劉學理被劃為反革份子,受到三年的監督勞動管制,淪為無產階級政權下一個赤貧的黑五類。

劉學理五個子女中,劉啟建是老三,自從父親被管制,她才七歲就要帶弟妹。稍大一點,便在垃圾堆裡揀二煤炭,拾破爛,沒少受鄰人和同學們的歧視,但她卻因天性的軟弱,從不敢對加給她的不公正表露反抗。

中學畢業後,因為家庭出身,使她沒能考上大學,但卻幸運的當上了小學教師。在她二十四歲時,被西南農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一個姓王的講師看中,雖然那姓王的比她整整大了十幾歲,並拋棄了他的前妻。結婚使她得到一種新的虛榮,做大學講師又是黨員的妻子,使她感到社會地位膨脹了。

據她自已講,為了裝扮自己體面的家,她不顧工薪條件,追求高檔的家俱和擺設,寧可負債,向她的學生家長借錢,向兄弟姊妹借錢。

借的錢越來越多,背上的債務越來越沉重,為了躲債,她不得不欺騙上門討債的債主,學會了向債主施以小利來減緩債務壓力,並趁文革期間,學校財務的無政府狀態,將學生交來的學費挪用還債。

於是債主的公憤和無產階級高壓的專政,毫不手軟的將「詐騙」和「貪污」的雙重罪名,扣在她頭上,就因為大約幾千元的債務和幾千元的挪用,她被關進了西山坪勞動教養營,由當時北碚軍管會處以三年的勞動教養。

而那位王姓講師,在判處她勞動教養的宣判大會上,向法院起訴離婚。結果姓王的講師拋棄了她。

三年勞教期滿,她回到老父親的身邊,在她再三懇求下,教育局把她發配到離北碚二十多里大山上的這所學校,「繼續」當她的老師,那可是一所無人願意去的學校。(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聽她剛才的這麼一喊,使我首先感到刺耳的是,她用輕蔑的口氣直呼其名,吆喝年齡比她大三倍的老人!何況買菜是醫院伙食團定在炊事員份內的事,怎麼現在命令起掛號室裡忙得不可開交的母親去做?
  • 圍觀的人喧嘩起來,七嘴八舌各有評議,二樓窗口上也探出許多身子來。看來,醫院職工這種蠻不講理,對母親任意呵斥欺侮,根子還在這書記身上。
  • 共產黨一貫有「保密」的規定,凡是黨的政策、會議決議,老百姓是不能過問的。這一條被分房領導小組利用得很好,他們把本該由職工討論決定的分房條例,和打分辦法當成了黨的「絕密決定」。
  • 醫院領導們為策劃新房而挖空心思,暗中私自交易並隱瞞一年的私分方案,終於才公開!以王明、李德富為首的分房小組,完全沒有按工齡分房的原則,而是利用職權將本該由大家公開評分的房子私自瓜分了。
  • B>第五節:對母親的岐視(3)我們忍受了二十多年,看慣它在「無產階級」的革命幌子下,幹的對善良百姓的公開搶掠。眼前發生的只是一個小小鄉村醫院,在住房分配時所表現的強盜行為。
  • 我知道,要爭取較為寬鬆的條件,除了靠自已鬥爭,不會從天上掉下餡餅來。而王明眼看我當著這麼多人面,被一個過去踩在腳下的右派指責,怎不惱羞成怒?
  • 中共改革開放時期,在經濟上實施改良,而政治制度仍然奉行毛澤東那套,人民要求把暴君焚屍揚灰遭到拒絕。
  • 中共統治三十年來,一面空喊消滅城鄉差別的口號,一面為鞏固它的統治,實施了嚴密的戶口管理制度,人為將國民劃為城市和農村兩類,農民在生活條件和勞動條件上都比城市的貧民更苦
  • 小妹在我母親身邊生活多年,對母親的不幸很同情,加上她出身農家,對農民的處境,有切身之痛,不公平的社會現實,使她萌生了對現實的反感。
  • 白糖「憑票」供應,農村裡是不分配白糖的,所以白糖很稀貴,糖開水是農家用來招待貴客的「飲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