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利:踏歌曠野的追夢人

——序《無眠的曠野》
梁永利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12月11日訊】 還在中學讀書的時候,容[#20094]的文學夢就做得無比浪漫,伊甸園的果子,那股青澀味兒 迷醉了他,因而,他用激情的夢眼,伴陪著一支稚嫩的筆,默默地描繪了一幅別樣的 青春畫。畫中沒有絢麗的色彩,只有純淨的天空,到處寫滿星星般閃爍的言語。當相 思鳥飛來,楓葉之約,透明了他獨特的戀情,這個喜歡看看田野的少年,真誠包圍著 敏感的年月,他坦然地在暮色茫茫的柵欄下尋找平凡的幸福……

容[#20094]青春的畫卷,就在這時刻入我的記憶,我斷定他的夢想,會以沸騰熱血灌鑄的詩 歌鋪成一條月光路,有朝一日,通往繆斯的殿堂。然而,十二年過去了,我在「音樂 的氣味瀰漫和亭亭玉立的酒杯」間,第一次邂逅了容[#20094],他顯得十分靦腆,與他談起 詩來,他彷彿又回到了夢中,回到了最美好、最動盪的青春年代。從他的雙眼裡,我 察覺到了他踏歌無眠的曠野,已留下了抹不去的傷痕,人生的種種況味,使這顆追夢 的心變得成熟許多。當我讀完他的處女詩文集《無眠的曠野》,更加驚奇他與生俱來 的富有青春特質的情感——豐沛而濃郁;誠摯而傷感;輕狂而自戀。正因為如此,他 的詩作常常展現出了一方在青春歲月裡宣洩懷想的曠野。這一方曠野,有一壟清幽, 有共鳴的鼓點,有綠意滾滾的啟示,有一色的豁達與大度。

容[#20094]年紀雖然很輕,但他曾當過推銷員、篩糖工、司爐工、機關文秘,也曾熬過了好 一段無所依托的漂泊的日子。為了追尋神聖的文學夢,儘管生活給予他太多的不公, 而他身經困境卻不氣餒,人世坎坷反而豐富了他的心靈。他說,「如果因為挫折/就 可以放棄追求/那麼森林歌唱的地方/必定是可怕的荊棘在連綿」(《如果》),他的 勇氣令人欽佩;在柔情萬種的歲月,他的愛恨別離格外的淒惻;他寫初戀的朦朧,不 論是《夢中情人》還是《喜歡遠遠看著你》,都是有聲有色的,那一副少年不識愁滋 味的模樣,令人難忘。在《握手的力度》這首詩裡,握手便感受到故事的深沉,這深 沉裡曾有三月斷腸的小雨淋濕的最初心事,這心事裡曾有少女第一次笨拙的相思;這 相思只因為有幸福我一生的遠行。纏綿的情意傾瀉而出,讓讀者感知到詩意的別離留 下了遙遠的祝福。

《無眠的曠野》中大部份詩作都是有感而發直抒胸臆的,如《天涯月》、《有一個地 方》、《我是一名司爐工》等,作者的筆觸十分冷靜而坦誠,但冷靜裡有情愫的波湧 ;在坦誠中曲折地展示內心的隱秘。詩歌是離不開心靈領地的,它往往用心靈化的意 像語言實現對客觀世界的重新組合,以最直觀、最賦予想像的哲思和美感的形式探求 人生的真諦,以求得精神的超越和心靈的絕對自由。

容[#20094]詩作建構的精神空間,一方面由於自戀的精結所牽引,他的親情都是通過不羈的 言語來復沓敘述。像《牛背上的童年》、《沉默的母親》、《兒時夥伴》等,詩中沒 有繁雜的意象,直觀地把所感所見攝入心靈之中,讀來親切、平實;另一方面,他的 生活際遇改變了他先前的思維方式,因此他必然用詩筆去補充和完美生活的遺憾和殘 缺。從這一點看來,容[#20094]的良知與社會責任感,大大地拓深了他詩作的內涵。他寫《 棄兒》、《都市補鞋仔》、《無眠的曠野》這一類詩作,都寓示了既定社會秩序和周 遭環境對人的排擠、壓抑,現實中黑暗、醜惡和不合理現象造成的精神苦悶,以及對 青春流逝、傷感落魄的憂患心理,激發了作者反抗時間和命運的勇氣和雄心。雖然他 的吶喊並不能直接改變現實環境,也不能逃避人生的宿命,但他在寫詩的瞬間,卻獲 得了精神的超越和自由,實現了對生存處境的「短暫性的報復」(海德格爾語),由 於有這樣的涵量,他的詩作才不顯得輕浮。

容[#20094]青春的曠野為甚麼是無眠的?這一疑問,必定給他的幻想塗上了神秘的色彩。是 否因為「夢碎才得以喚發青春?」是否因為「月光下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只有真實 的青春凸現於月光之上?」他渴望的不是自然意義上的曠野,就算是「野花串綴起山 林柔情的裙裾,雀鳥輕輕啼破清晨的緘默。」他在月色下的躁動,仍是讓漂流不已的 詩心,情不自禁地走向另一個春天。

在春天裡,他織情不堪回首的歲月,就如收入本書的幾篇散文,語言同樣是詩化的。 敘述的對象十分親近,文中的「我」是作者還原了情感世界中的自己。他的心靈是裸 露的,讀者可以透過文字確信他為人的率真。讀《哥哥,你大膽地跟弟走》,無異於 讀一篇與虛偽愛情決裂的男子漢宣言,「再度拿出堅毅笑對殘酷,叫痛苦從此結成化 石昭示來者」的勇氣,讓人折服。《明眸的折射……》、《澆灌別後的日子》寫出了 友情的純潔無瑕。一份剪不斷、理還亂的思憶,一段無怨無悔的日子,使容[#20094]擁有了 一筆精神財富,並希望受用一生!

容[#20094]曾經做為一位青春實力派的校園詩星,參加過多次的文學夏令營,在全國性詩文 比賽中獲過獎勵,現在又把散見於報刊的作品結集出版,我相信讀者翻閱此書時,能 找回年輕的心境。無論是彷徨失意或是滿志躊躇,無論是閱盡人世滄桑或是初出茅廬 ,青春的夢靨總如揮不去的雲彩,讓你去憧憬、去追思。作者踏歌曠野的蹤影,也許 你似曾相識,為了那腔激情而溫柔地傾訴著。文學的追夢人,生活中有了騰飛的雙翅 ,激昂的歌聲不再在遠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文學從未像今年10月這樣,在國際文壇上如此受人矚目。10月11日,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10月14日,民間作家廖亦武在德國法蘭克福獲頒德國書業和平獎,成為首位榮登這一獎壇的中國作家。一個是中共體制內的文化界高官,一個是流亡海外的中國自由詩人,兩人同為中國籍作家,他們對當代中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解讀。由於兩人的身份不同,講述故事的方式不同,寫作題材的不同,導致外界對兩人獲獎的反應也完全不同。生活在德國的現任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女士在接受本報歐洲中文版總編周蕾採訪時,講述了她對廖亦武和莫言的評價以及她對文學和政治之間關係的看法。
  • (大紀元記者貴遠編譯報導)直到10月11日(週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作家」終於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獲獎,事實上演繹為國家象徵和政治文化事件,它對中國大陸政治文化生態、尤其是對社會大眾的啟發,將遠遠超越諾獎和文學本身,權且稱為「莫言現象」。作為諾獎帶動的世界級作家,其作品和身份,在現實中國最終都要重新接受人類良知、普世價值的審視。文學是文化或文明的載體、「政治是文化的產物」,這是常識。將莫言獲獎,單純從諾委會(西方)或中國現實、以文學或政治角度分析,恐有失偏頗。對他以文學呈現的國家政治特徵,卻不能放棄警覺。「莫言現象」作為重大文化政治事件,探討還不充分。
  • (大紀元記者肖恩綜合報導)就在海外媒體曝光中國大陸體制內的作家莫言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可能與既是翻譯者又是諾獎評委的瑞典漢學家馬悅然有關之時,最近馬悅然自己透露有「山東文化幹部」向其賄選,此言論引起軒然大波。山東省作協要求馬悅然立刻公佈那個「山東文化幹部」的姓名,以給事實一個真相。
  • 《一頁.傾情:2012新世紀文學影展》自本週末開始(11月1日至16日)將在台北獻映多部經典與新片,其中由好萊塢三大巨星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卡麥蓉•狄亞(Cameron Diaz)、奧斯卡影帝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的全新力作,將在影展中讓影迷一次看過癮。
  • 獲獎感言中莫言稱,是他作品中的「文學素質」打動了評獎委員會i。事實上對他獲獎爭論的焦點也正在於此,他能馴服地作國家意識形態鬥爭的工具如2009年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他可以參與抄寫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都是「素質」使然,人文的素質。人們所爭論的、所關心的、甚至所憂心的,說到底是莫言及其作品所呈現的文學修養與人文素質,是莫言的獲獎與官方的炒作對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災難性影響。
  • 曾向世界天文學界解釋銀河系暗物質的澳洲天文學家弗里曼(Ken Freeman)教授,近日獲得了總理科學獎(Prime Minister's Prize for Science)。
  • (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巴黎5日專電)法國文學季的頒獎典禮今天由費米納(Femina)文學獎揭開序幕,作家德維勒(Patrick Deville)以「鼠疫和霍亂」(Peste &Cholera)獲獎。
  • 法國文學界矚目的龔固爾獎,今天頒給費拉里的小說「羅馬衰亡寶訓」,另一文學獎禾諾多獎則大爆冷門,由並未入圍的盧安達女作家史柯拉斯提克的小說「尼羅河聖母院」獲獎。
  • 【大紀元訊】加州聖地亞哥逸仙中文學校為配合中華民國僑委會漢字文化節,11月11日舉行了聖地亞哥地區正體字打字比賽。參賽選手包括本校和其他中文學校學生。各組比賽優勝名單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