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名家系列

宿命——《巴黎聖母院》的重要主題

作者:文宇
font print 人氣: 1086
【字號】    
   標籤: tags: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並稱為十九世紀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宗教、社會、自然」三部曲。

其中《巴黎聖母院》於1831年出版,是年雨果29歲。書中描寫了一對同一時間出生,一個極美的女孩和一個極醜的男孩一生坎坷悲慘命運的故事。

小說以1482年的巴黎為背景,倡導對比美學的維克多.雨果在這部著作中大量運用極致的對比手法。

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絲梅拉達與醜陋的駝背敲鐘人卡西姆多的對比;卡西姆多醜陋的外表與單純善良的內心對比;披著神職人員外衣、道貌岸然,內心卻邪惡、卑鄙、自私、殘忍的教士孚羅洛;卡西姆多外醜內善與孚羅洛外善內惡的對比等等。

小說所涉及的方面包羅萬象,從歷史、人文到建築、時尚;從法國國王到地溝老鼠,涉及的人物從貴族、平民到被視為低賤的吉普賽人;職業也從騎士、教士、詩人到吉普賽流浪藝人等等,顯示了29歲的年輕作者深刻的思想與淵博的學識。

「宿命」是《巴黎聖母院》的一個重要主題。尤其對於現代人來講,這不是一個神秘、浪漫甚至帶著「凶兆」(作者言)的無法捉摸的古代思想,這是千百年來古人對於生命探討得到的真實答案。

故事開始前的一段文字,說明了作者創作這部小說的因由——刻在巴黎聖母院陰暗牆角的「ANARKIA(宿命)」。

「幾年前,本書作者去聖母院參觀,更確切地說是追蹤覓跡,在兩座鐘樓之一的暗角牆壁上,發現這樣一個手刻的詞:ANARKIA。這幾個大寫的希臘文字母,由歲月侵蝕而發黑,深深嵌入石壁中,其形貌和筆勢,不知如何借鑒了哥特字體的特徵,仿佛特為昭示這是中世紀人之手寫下的,其中所包藏的難逃定數的命意,尤令作者凜然心驚⋯⋯刻在聖母院晦暗鐘樓上的神秘文字,及其慘然概括的未知的命運,就這樣湮沒無聞,如今僅餘本書作者不絕如縷的追懷了。在石壁寫下這個詞的人,幾百年前就消逝了,歷經幾代人,這個詞也從大教堂的牆壁上消逝了,就連這座大教堂,恐怕不久也要從地球上消逝。本書就是基於這個詞而創作的。」

美麗的愛絲梅拉達是個私生女,出生不久就被吉普賽人從母親處偷走,換上一個醜陋駝背的男嬰。母親無法忍受女兒被偷換的厄運,便把醜嬰丟棄在巴黎聖母院大門外。

被偷走的女嬰作為吉普賽人長大,而被丟棄的男嬰也被巴黎聖母院的教士孚羅洛收養,成為聖母院的敲鐘人。

故事中的幾位主角,就這樣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有了人生第一次的命運交集。

17年後,命運交織的人們從社會各個不同階層、不同領域匯集在「巴黎聖母院」這個舞台,展開他們各自不同的卻是命定的人生。

其中幾位,甚至為了彼此劃下了生命終結的符號。愛絲梅拉達因她所愛的王家騎士菲比斯而死;孚羅洛因愛絲梅拉達與自己的養子卡西姆多而死;卡西姆多因自己所愛的愛絲梅拉達與孚羅洛而死;巴格特(愛絲梅拉達的母親)因愛女而死⋯⋯

緣由一個「ANARKIA」的刻字,作者創作了這個比真實還真實的史詩般的文學巨著。天才的雨果,把糾纏於命運之中人們的悲涼淒苦表現得淋漓盡致,甚至連陰毒的教士孚羅洛內心世界的痛苦都描述得細緻入微。尤其對修女巴格特的描寫,更是令人感嘆命運的殘酷。

巴格特痛失愛女後進入修道院隱修,多年後,她因對吉普賽人的痛恨指認愛絲梅拉達為巫女,甚至協助士兵抓捕愛絲梅拉達,而在愛絲梅拉達被抓捕的前一刻,她發現了事情真相——這位被她痛恨的吉普賽少女其實正是她當年失去的愛女⋯⋯

她的行為直接造成女兒被絞死,她自己也因愛女而死。

《巴黎聖母院》的故事,展現出人類為情所困時的苦痛無助,雖經奮力掙扎,最終卻逃不過命運的束縛。

這種「宿命」的理念,在東方並未有如西方思想中的陰暗晦澀。自古以來,東方人就信奉輪迴轉世、因果報應。一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涵蓋了對人生一切際遇的應對。秉持著善念待人處事,自能了卻怨緣、結下善緣。

除此之外,維克多.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一如既往地秉持他「宗教並非信仰」的理念,在作品中抨擊教會中那些虛偽醜惡的部分,顯示出教會修道院也並非清修之地。

作為巴黎聖母院的神職人員,孚羅洛並未有真正的信仰,他甚至喜歡研究與神學對立的科學。從這點看,教會裡的神職也就是社會上的一種職業而已。

巴格特修女的身世也說明了教會本身並不能引人向善。多年在修道院隱修的巴格特,從始至終都未學會神所教導的寬容、慈善。她痛恨傷害過她的吉普賽人,她秉持著報仇的心態去傷害別人時,傷害的卻是自己的女兒。

人的信仰是發自內心的,只有改過向善一條路,才能改變人的命運。這一理念,在多年後雨果創作的另一部文學巨著中,得到了徹底的貫徹。@*#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世風日下、迷茫失落、危機重重的今天,神韻藝術彷彿對善良與美的詩篇,給人以希望和救贖。2015年4月11日下午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巴黎國際會議中心的表演,令Béatrice Feyt女士感慨萬千。
  • 法國花都巴黎全市大橋掛滿情侶掛上的鎖頭,政府擔心有害橋梁安全,決定自下週開始清除重達45公噸的「愛情鎖」。
  • 不同的神造了不同的人種,也傳給了人不同的文化。正如基督教在其近兩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給西方留下了眾多不朽的藝術作品。到了唐代,儒、釋、道的融合互補,也帶來了中國輝煌燦爛的文明。
  • 位於上塞納省的始建於1677年的蘇鎮(Sceaux)城堡,以周圍181公頃的廣袤地區公園聞名於世。這個典型的17世紀法式園林曾屬於太陽王路易十四的財政部長科爾貝爾,之後成為路易十四兒子緬因公爵的領地,由此這座花園城堡成為王室聚會的場所……
  • 巴黎是一座浪漫的大都市,也瀰漫著書香氣。從塞納河岸邊的舊書攤、拉丁區林林總總的書店到遍佈全法的書店(FNAC),都能看到人頭攢動的景象。無論是在公園、咖啡館、地鐵車廂、火車上還是飛機內,都能看到閱讀者的身影。據法國國家圖書中心(Le Centre National du Livre)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法國平均每人每年讀書約16本,可謂是一個閱讀大國。那麼法國人喜歡讀些甚麼書呢?
  • 過去,在還沒有電、氣的年代,巴黎人全靠燒木柴取暖和烤麵包。7月5日,塞納河上出現了一艘相當特別的木筏,長72米,寬4.5米,在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市政府、鐵塔等名勝景點前駛過,這就是早在5個世紀前,為巴黎居民運送木柴的「木火車」。
  • 作為路易十四時期畫壇革新思想的引入者,夏爾•德•拉弗斯的畫作體現了那個偉大時代藝術創作的演變進程——從他學院派的老師夏爾•勒布倫,到開啟法國洛可可風潮的他的密友安托萬•華托。儘管在前兩個世紀幾乎被人遺忘,但拉弗斯依舊在藝術史上扮演了要角,被譽為路易十四執政期間最好的畫師,參與了當時所有偉大的歷史性裝飾工程,從杜伊勒裡宮到凡爾賽。
  • 網路浪潮時代,3C產品發達,許多大城市景點都設有無線上網服務Wi-Fi,公共Wi-Fi的品質常被當成評斷城市對觀光客友善程度的依據。不過,以色列手機保全公司近日評出全球15個最不安全的公共Wi-Fi點,紐約時代廣場、法國巴黎聖母院及迪士尼樂園名列前三名。
  • 路易十四無疑是給人類帶來最為深刻影響的國王。在他統治期間,法國的文化藝術達到了歐洲的最高水準:哲學上有笛卡爾、帕斯卡;在文學上更加群星璀璨,有高乃依、拉辛、拉‧封丹、莫里哀、博絮埃、塞瓦涅夫人等;他於1661年開始修建著名的凡爾賽宮,直到1689年才告全面竣工,成為歐洲最宏大、豪華的王宮。巴黎成為歐洲的中心。
  • 你看過哥本哈根的美人魚拿著自拍棒在自拍嗎?或是真的看到了鐘樓怪人出沒在巴黎聖母院?英國攝影師麥考爾(Rich McCor)的作品裡卻拍到了這些景象,不僅這些,很多歐洲名勝,經他的巧手通通有了新的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