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議話:「今平古仄」入聲字的辨別

作者:天成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8391
【字號】    
   標籤: tags: , ,

一、傳統詩詞中的入聲

為甚麼要瞭解入聲?尤其是辨別那些今平古仄的入聲字?我們先來看一首詩:

贈別(其二)唐.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是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七絕,含思深婉,寫離情悱惻纏綿。其平仄格式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這首詩,對照平仄格式,「唯」、「有」、「替」、「垂」這幾個字的平仄可用「一三五不論」(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解釋;但「覺」、「燭」、「惜」、「別」這幾個字分別處於「二四六七分明」的關鍵位置,按今音論卻都以平聲而處於應「仄」的位置,它們為甚麼與平仄格式不符呢?

因為此「平仄」是依古四聲而論,「平」指平聲,「仄」包括上聲、去聲和入聲。「覺」、「燭」、「惜」、「別」這幾個字在古漢語中皆為入聲字,屬仄聲。因此整首詩是合律的。再來看一首詞:

憶秦娥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這首詞相傳為李白所作,是唐五代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我們來看一看〈憶秦娥〉詞牌的格律:

憶秦娥
平中仄(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韻)。
(依龍榆生《唐宋詞格律》。「中」表示可平可仄,〖〗為疊韻,此詞牌以押入聲韻為宜。)

對照詞譜,我們看看上面那首詞的韻腳就會發現,「別」、「節」、「絕」這三個字在現今普通話中都是平聲,似乎不符合詞譜押韻要求。其實,它們在古音中都為入聲,屬仄聲。「咽」「月」「別」「節」「絕」「闕」,這幾個韻腳字同屬《詞林正韻》第十八部入聲。因此這是用韻規範的一首詞。

上述現象在古典詩詞中是非常普遍的。因為傳統格律詩詞是依古四聲而作,這便涉及到了入聲。入聲字在其中出現的頻率是極高的。

入聲在現今普通話中已徹底消失(一些入聲字被派入平聲),這導致了某些字古、今聲調的不同。且不論這屬語言的進化還是退化,但可以說這給我們在與傳統詩詞的溝通上製造了障礙:因為在欣賞古典詩詞與格律詩詞的寫作中,會涉及到平仄格律,某些入聲字若以今音的平仄去論,會出現與古音聲調的不一致,這就容易造成謬誤,誤認為某些詩詞出律出韻,如上面例舉的現象。

若不去分辨入聲字,這就讓我們與傳統詩詞之間有了些隔閡,產生了一道鴻溝。而現今的詩詞寫作,勢必要向古典中汲取、與傳統溝通的。

二、關於《平水韻》與新韻

談到「隔閡、鴻溝」,順便提下新韻。在選擇運用上它有著最直接的誘惑:方便,省事兒,不需要死記韻書,甚至僅憑口語習慣便可去寫詩;但同時它也存在著嚴重的缺陷:與傳統脫節。這套音韻系統(以普通話為基礎作劃分),與傳統詩詞的聲韻規範差別甚大;其間的只分平仄,不辨入聲,已與傳統語音系統相割裂。用它去驗證傳統詩詞的聲韻、格律規則,很多情況下是對不上號兒的,使格律詩詞失去了原貌。

由此可知,欲與古典詩詞順暢溝通,我們須與其共用一個音韻系統,從中瞭解到古四聲的劃分,如此方能離傳統文化更近一步。這就涉及到了相關韻書,通用的是《平水韻》(注1)。

《平水韻》以中古音韻為基礎,與其之前的韻書(《唐韻》、《廣韻》等)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對其中一些韻目作了些整理、合併,並沒有作實質性改變,這就保證了長久以來的詩韻連續性。《平水韻》是古代各地方言的最大公約數,成為古今詩人寫詩用韻的範本,之後跟出的韻書大都以此為標準而編寫。在《平水韻》106韻中,分為平聲30韻(上平聲15韻,下平聲15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作為寫詩所依循的基礎語音的劃分。

《平水韻》對之前詩作的適應性與對之後作詩的約束性,使它在歷史中長盛不衰、沿用不廢。也就是說,唐宋以來至後世產生的格律詩,其中的音韻情況用《平水韻》基本能夠覆蓋住。從古至今語音就在不斷變化著,但由於這套音韻系統的貫穿其中,大力保持了詩韻的連續性、一貫性。須明瞭的是,平水韻承載的是寫作傳統格律詩音韻上的規範,不是口語規範,不能僅因現時一時口語上的不適應而排斥、廢棄它。試想這樣一個問題,以後時期社會道德提升了,那時的人會以我們這一時期的語音系統作為基準嗎?不會,他們肯定會向傳統溯源,找回真正光輝燦爛的正統文化。此時的新韻在其間就會顯現出是個斷層,與前承接不上,與後銜接不了。那麼無論此時彼時,寫詩遵循《平水韻》音韻系統的優勢便凸顯了出來:可起到維繫詩詞古今一貫的作用。《平水韻》的可承接,可延續,一線貫穿,古今鉤連,對中華詩詞的歷史傳承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由此來看,「詩依平水」(作詩依《平水韻》),「詞依正韻」(填詞依《詞林正韻》),這樣的主張與堅持並不過時,且值得肯定與進一步倡導。相比之下,新韻的制定是建立在不關乎、不看重、不承擔歷史傳承的基點上的。它雖簡易寬鬆,但有時的選擇須從大處著眼,是要跳出個人喜好的。對新韻的選擇只是一時痛快,且顯得自絕於傳統。

瞭解了《平水韻》的重要性,相信很多人會重新重視、選擇沿用它。當踏上這條路時,有時也許又會躑躅搔首:《平水韻》涉及到了現代普通話中已消失了的入聲這部分,而在格律詩詞寫作中,對「今平古仄」這類入聲字的辨別卻是一個避繞不開的問題。這正是一些人眼中的難點。

即便這樣,深信很多人是深愛著我們的傳統詩詞文化的。橫隔在這之間的障礙,我們是退縮、迴避,還是選擇突破、逾越?

答案顯而易見。這點是需要眼明心鏡的。而掃除「入聲字」帶來的障礙,正是此類文著力要探討的。

三、辨別入聲字的必要

談到入聲字,其總的特點是發音短促、急收藏。其中,像物、碧、雪、滅、月、闊、質、徹這類字,即使不知道它是入聲字,從現今發音上也能知道它們屬仄聲。當然在填押入聲韻的詞譜時此類字須分辨(某些詞譜要求押「入聲韻」,因入聲對表達激越的情感有特殊效果),但通常情況下這類字不會給我們造成太大不便。需要辨別的是那些古為入聲、但今已派入平聲的字,如得失、執著、脫俗、說、塌、拍、摘、拆、白、宅……

在欣賞中,若對這類字不能準確辨別,便容易把一些優秀的古典、現代格律詩詞誤判為失律;寫作中,若打著「格律詩詞」的旗號,對這類字卻不能準確分辨運用,稍有不慎,就會使一首詩詞出律,被人指點亂律、作品不夠規範,會顯得寫作態度不嚴謹。儘管有些作品表現的主題是正的,但因此類失誤透露出的作者寫作態度、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等問題,這會不會減弱作品的說服力呢?何況還須體現「復興傳統文化」這點呢。

作為有志於弘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作為用詩詞文化宣揚正義的這一群體中的一員,誰都不想這樣的問題出現在自己身上,對不對?何況分辨入聲字只是格律詩詞學習中的一個小問題。

也不要因此抱怨這類「今平古仄」入聲字給我們帶來的不便。被歸入平聲,它們也是「身不由己」的,也許它們更「眷戀」著曾經、傳統中所屬的範圍。因此,我們須以積極、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問題,去熟悉、辨別入聲字。持之日久,它們就會變得「友好親切」起來;一旦熟悉了,我們就會樂於還它們「本來面貌」,並自覺地體現在自己的創作中。

這樣,對它們來說,這是不是一種「回歸」呢?這是需要在我們思想中認知、繼而體現在我們筆下且需要我們的筆承載著的。

對我們來講,因為明辨了這些,與傳統因素達成了一致(依循古四聲),是不是就能與古典詩詞作更好、更順暢的溝通,且使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具有了規範性呢?

這是一舉數得的事情。

四、「今平古仄」入聲字的辨別方法

現今有些方言(如吳語、粵語、晉語、閩語等)還保留著入聲,但大部分北方方言中已沒有了入聲,筆者所在地區(東北)就沒有。未能占得地理優勢,便只能靠「後天」努力了!

那麼,說到底,如何攻克一些人認為的「難點」,即如何分辨這類「今平古仄」的入聲字呢?本文先簡要地介紹幾個方法:

1、字形上。某些入聲字偏旁相同,可以類推。

如由「逼」可類推:福、幅、輻、蝠等;
由「甲」可類推:鴨、狎、押、呷、匣等;
由「白」可類推:伯、柏、拍、帛、泊等;
由「出」可類推:屈、窟、倔、掘、崛、茁等;
由「及」可類推:極、岌、汲、吸、笈、級、圾等;
由「葉」可類推:喋、蝶、諜、牒、堞、蹀、碟等;
由「曷」可類推:揭、碣、葛、喝、偈、歇、羯、蠍等;
由「吉」可類推:詰、佶、潔、結、詰、頡、拮、桔等;
由「夾」可類推:俠、峽、挾、莢、蛺、鋏、浹、頰、硤、狹……

2、讀音上。某些入聲字韻母相同,可從讀音上以一知多。

(1)韻母為「a、ia、ua」的字:
答乏伐閥罰筏妲八捌擦插鍤挖拔跋魃察達韃耷搭嗒怛發笪旮嘎拉垃邋殺撒剎塌鴨壓押扎匝咂砸雜軋閘札鍘
夾莢蛺鋏頰挾狹硤浹峽俠峽瞎戛匣狎呷轄黠掐
滑猾刮刷等;

(2)韻母為「U」的字:
竹竺足逐燭卒族局桔菊曲蛐出督忽惚哭窟撲僕獨突凸弗拂毒讀瀆櫝牘犢黷佛拂伏紱芾茯袱福匐服幅輻蝠鵠鶻噗蹼叔倏菽淑禿屋鞠掬蛐戌囫斛觳璞孰贖熟塾俗屈躅戌等;

(3)韻母為「i」的字:
吉集激即佶積及極級岌笈圾汲屐擊績楫緝戢輯籍藉瘠脊吃劈霹失虱濕只汁織膝唧七柒戚漆踢踢息夕吸汐昔惜析皙晰淅蜥窸蟋悉職鼻狄迪的荻敵滌逼嘀滴糴笛翟嫡鏑覿翕錫熄檄一壹揖亟急疾棘殛嫉蒺習希席襲媳隰拾十石實識食蝕甚執直侄值植殖跖等;

(4)韻母為「e、ie、ue」的字:
德得蛤合閣葛割擱喝磕瞌涸盒貉曷闔殼額革鴿格隔嗝骼胳疙劾閡核咳翮折蜇咋舌責則澤擇嘖幘賾舴簀哲輒蜇蟄謫轍噎
別憋鱉蹩節接疊揭捏撇瞥切貼帖歇蠍楔迭跌蝶碟諜堞喋牒蹀劫傑拮潔結詰捷偈睫桀婕截竭碣羯癤訐孑頡擷纈襭勰絜協脅挾
缺闕削薛曰約絕撅蕨蹶厥撅獗攫譎□孓決訣抉玦覺觖玨倔崛掘噱爵嚼爝角穴學等;

(5)韻母為「o、uo」的字:
撥缽剝潑泊鉑柏箔伯舶勃鈸脖渤鵓博搏膊薄礡佛駁帛摸
琢托卓桌昨奪咄掇鐸郭蟈豁度鐸國摑幗虢活灼茁斫酌濁著啄繳鐲躅擢濯說縮脫捉拙撮作戳橐等。

3、詩詞中。就是通過背誦押入聲韻的詩詞來記入聲字。

著名的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詞中有入聲韻腳:戚,息,急,識,積,摘,黑,滴,得),還有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等。

4、今平古仄常用入聲字表。熟悉了方法2的讀音歸類,多少會對入聲字產生一種「感覺」。

寫作中,若遇到感覺像入聲、又叫不准的字,那麼此時不妨查閱字表檢驗一下,同時也可增強對一些常用入聲字的印象。很多入聲字就是在不斷的查閱、檢察、使用中記住的。

5、今平古仄常用入聲字歌訣。就是用順口溜的方式去記入聲字。

這樣的歌訣可以自己編寫,但應保證列入的是「今平古仄」這類入聲字。編寫歌訣,因為字與字之間需要聯繫銜接,注意不要摻進平聲字,以免混淆。

上述方法可綜合使用。其中方法2在從讀音上分辨入聲字大致指出了方向,後兩個方法也是比較實用的。為此,筆者整理出一個〈「今平古仄」常用入聲字表〉,並編寫了一個〈「今平古仄」常用入聲字歌訣〉,會陸續發出,希望能為詩詞寫作者提供幫助與方便。

注1:此文主要想談的是辨別「今平古仄」入聲字的必要與方法,關於《平水韻》可查閱相關資料,在此不作詳述。「文學世界」的「詩詞常識」中,有篇〈古代的學問:《平水韻》〉(作者清源),是篇很有見地的文章,可參看。@*#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打算向讀者介紹的詩詞方面的常識已經全部介紹完了。無論讀者是有志於詩詞寫作的入門還是只想獲得一般性的了解,我們這一系列文章的內容都足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 如果說您的詩詞作品哪怕一個地方出韻,對仗不工,平仄不對,都不能稱之為律、絕、詞。可以稱之為古風,歌,行,等類。當然古風,歌,行等也有一些韻律要求的。如果通篇沒有一點韻律,那最好用“詩歌:您的詩詞作品題目”或直接用“您的詩詞作品題目”命題,不要冠上“律,絕,詞牌名”等,以免爭議,尤其是讀者對象以常人為主的作品。
  •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集是由孔子刪訂的《詩經》。它由「風」、「雅」和「頌」三部分組成…
  • 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寫起字來一個接一個地沒有間隙,因此讀一篇文章時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斷句」(找出從哪裡到哪裡是一句話)。
  • 但我們講平仄只是為了「用其精神」,把它作為一種調節詩詞音樂感並使內容和形式更加和諧的一種手段…
  • 從三歲起就可能讀一些諸如《聲律啟蒙》或者《訓蒙駢句》之類的詩詞啟蒙書。小孩子扯開喉嚨大聲讀「雲對雨,雪對風,大陸對長空,雷隱隱對霧濛濛」[1]或者「天轉北,日昇東。東風淡淡,曉日濛濛。」[2]天長日久讀得多了,再加上做對子的練習,自然就知道哪些字押哪一個韻,哪些是平聲字、哪些是仄聲字。
  • 為了找到「詩」應該有的聲律結構,我們不妨從「歌」的特點來分析一下。歌的每一樂句有聲音的高低變化,對應著詩句的平聲和仄聲字的交替應用。
  • 「對仗」為詩歌帶來了具有深刻內涵和微妙影響的「對稱」美。「對稱」是宇宙顯現給人類的最基本法則之一。它在包括科學、文學和藝術在內的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裡都有著豐富多采的反映和表現。
  • 不管五言或者七言的格律詩,其句子都只有四種基本的平仄結構,一旦第一句確定了,並且每一聯都滿足「粘對」原則的話,則全詩每一句的平仄結構也就完全決定 了。因此律詩的平仄結構(無論五言或七言)也只有四種基本的格式……
  • 格律詩本身就是自帶音樂的,有其音樂美的固定模式。詞的格律要求比詩更嚴,變化更複雜,因此詞實際上攜帶了更多、更複雜的音樂因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