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小說:黑與紅(20)

作者:李科林
font print 人氣: 6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8年03月19日訊】              

   20,1949年

中共的解放軍進城了!我們在楊家二樓的窗戶裡,懷著一顆又怕又好奇的心情,從窗簾縫裡注視著這批聽說專門殺人放火的軍隊。可看到的卻是一批批身穿灰色棉衣,腳穿草鞋,農民一樣的年青面孔。他們沿街慢慢走著,有的坐在街沿喝著軍用壺中的水,有的在貼布告,沒有一個士兵進入民宅,沒有一個人進入大門緊閉的商店裡搶東西的。第一批過去了,我們幾個膽大同學就到街上去看布告,標題是幾個紅色醒目的大字: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其中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躲在家裡的人們,逐漸上街了,商店也開始營業,學校也通知準備複課。開始複課,並不是恢復大學裡的功課,而是由共產黨的幹部到各個學校上大課作報告。說「共產黨是為人民打天下,為窮人翻身,解放了在萬惡的舊社會受苦受難的廣大工人和農民」。還講了一些聽起來很新奇的什麼「從猿到人的進化論」。當時什麼都冠以人民,人民政府,人民解放軍,人民日報,人民廣場,人民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同學也異常興奮地說著解放軍給老百姓挑水,種地,掃街等好事,都感到來了一個可能是真正為老百姓的全新的政府,全新的軍隊,我們今後的日子「好過了」。

在這個大日子裡,我卻生了一場大病,差點送了命。我得的是一種病毒性的急性喉炎,發高燒,咽喉膿腫,無法下咽食物。當時剛建政,公立醫院還在修繕恢復中,醫生,護士大都還沒有正式上班。我的好友趙民禮夫婦,知道我孤身一人,又沒有親人在青島,當機立斷,將我送到她父親開的私人醫院,她父親是留學日本的醫生,醫術精湛。我住在這位醫生的家裡,白天醫生為我精心的治療,晚上民禮和婉聖打地鋪就睡在我的床邊,以便有什麼動靜好立即叫醫生。婉聖在他爸爸的薰陶下也學會了打針,每天按時為我打針,餵藥。在他們全家精心的治療和護理下,我的病情轉危為安,從死神手裡奪回了我的生命。

趙氏夫婦的好朋友李鐸權在北京文藝團體任指揮,他很希望他們能去北京一起工作。不久我也收到民禮的信,他說「革命的文藝隊伍」是如何如何好,「領導同志是多麼平易近人」,「第一次聽到人們互叫同志,而不叫先生」,關心群眾的生活。因為他們是從香港來的音樂家,特別受到尊重和照顧,給他們分了過去是王爺住的四合院中的一套兩間的房子。他們深知我學農只不過是奉父母之命,真正熱愛的還是音樂,勸我來北京報考北京藝術劇院。

我呢,還下不了這個決心,因為我在農學院已念了三年半,還有半年去大連實習回來後,就拿農學士的大學文憑了。是做一個整天在農場或農村和泥土打交道的農業家?還是去首都北京做一個「革命的文藝戰士」?我仔細權衡和分析了我這三年半的學業,可以說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勉強及格,真正的農業知識仍是一竅不通。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練小提琴,四重奏和交響樂的活動中去了。我不能雖然拿到一張紙的文憑,卻以麥苗,韭菜不分的農學家的身分去誤導農民或去研究什麼改良品種。

在音樂方面,我只是一個業餘的愛好者,沒有經過嚴格的音樂學院科班出身的訓練,是否能應付專業文藝團體的要求還沒有把握。我將我的猶豫和擔心告訴了民禮,他認為經過這幾年對我在音樂知識和演奏技術上的了解,他竭力鼓勵我應該來北京試試。

1950年初,我懷著一顆既惶恐又興奮的心情,來到了首都北京。經過藝術劇院指揮的考試,通過了,我被錄取為管弦樂團的小提琴演奏員。這麼輕易而順利地就錄取了,我想一來是指揮看老朋友介紹來的人的面子,二來是當時各單位都急需人手工作,我也是就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魚龍混雜地「鑽到革命隊伍」裡來了。

「革命隊伍」這個新名詞,真是名副其實。什麼對我來說都是新的:領導幹部和我們同住,同吃,一起演奏,休息時一起打球。我是個玩球迷,為了保護我們演奏員的手不至因打球而受傷,我發明了一種「軟排球」,即用排球的內膽,包上布,當排球用,打法與排球一樣,又不會傷手指。每當工作完,甚至在排練中間二十分鐘的休息時,湊幾個人就賽起來。同事們那種興奮,熱鬧,生龍活虎的勁頭,比起我在當學生時的表現,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同屋共四人,兩位拉小提琴,一位彈鋼琴(我未來的妹夫)一位大提琴演奏員,也是我們的頂頭上司,黨委書記。他為人正直,和藹可親,在抗日戰爭時期,他離開了香港舒適的生活,去了延安。作為我們的領導,又有在香港生活過的經歷,他深知我們這些「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和毛病」,因此,他和我們聊天,什麼都侃,交友,戀愛,結婚,生孩子,一點沒有什麼呆板,嚴肅,教條的感覺。有時我們去演出,他留在家裡,晚上我們從外面回來天氣很冷,當我們鑽進自己的被窩時,感到暖暖和和,原來他將熱水灌在玻璃瓶裡並包上毛巾,把我們的被窩事先都捂熱了。有時也放把毛刷藏在我的被裡,當我伸腳進去,嚇我一大跳,以為是條毛毛蟲呢,樂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們也把他當作我們的知心朋友,有什麼想不通的心裡話,很願意和他推心置腹。(待續)#

責任編輯:馬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告別了同學、班排長,坐上司務長去領給養的中型吉普,來到孟拱的美軍第三野戰醫院。我們將軍醫處的轉院許可證交給一位金髮碧眼的漂亮護士,她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將我們的名字,部隊的番號,登在本上後,就發給我們每人一套天藍色的病號穿的衣褲並帶領我們到外科手術室。
  • 同學們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不到十分鐘,憲兵的吉普車呼嘯而去,接著緊急集合的哨音吹得又響又急,我們都懷著大禍即將臨頭的感覺,迅速集合完畢。
  • 孫立人與作戰參謀乘吉普車到達英軍第一軍團指揮所。軍團長一見孫立人,像遇見了救星:「如果中國軍隊,再不趕去達羅援救英軍,他們就可能全部被俘。」
  • 解救英軍取得勝利的消息,不脛而走,傳遍了緬北的大街小巷。中國遠征軍的身價一下就提高了。
  • 劉佳聽到「為它賣命,能好嗎?」這句話,感覺自己從牢籠裡跳出來似的,大聲說:不好,當然不好,我就是被這個邪黨害苦了!從小到大聽它的話,結果怎麼樣?拚命工作,剛到中年還被一腳踢開!讓多生孩子,生了養不起了,還不是自己的孩子受罪!它哪個政策是為老百姓著想?瘟疫來了,全國封控,控制不住了又全面放開,拿民生當兒戲。
  • 茂利一邊裝菜,一邊對大車司機說:這岔路口把兩塊地分開,東邊的老地用老法子種,菜好看還好吃,我們西邊的差點誤入歧途,我就是聽了好人言,三退了,得到神保佑了。人活著啊,走什麼路,選哪邊太重要了,你選正的神就保佑你,你給壞的邪的站隊,就沒個好。遇到岔路口,可得好好想想走哪邊。
  • 老蒙在離休前是個「長」,「平穩著陸」退下後,買花草,認識了老鄭。一來二去熟了,老蒙跟老鄭說,現在朋友多數相互利用,稱兄道弟也不見得為情誼,我們的花緣比金子珍貴。
  • 記得我整個小學階段好像都在撿破爛,學校每學期要求每個學生必須上交多少斤廢鐵,還撿過廢紙。家裡能上交的東西都交出去了。那垃圾箱,臭水溝我們都不會放過。我們很大一片家屬區的孩子都在同一間學校上學,全校的學生都要求撿廢鐵,到哪裡去撿呢?
  • 大陸知名媒體人江雪的文章《長安十日——我的封城十日誌》,記錄了一些封城細節和感受。在嚴厲控制言論的牆內,作者只是用平和的文字表述,但仍然難掩內心憤怒的吶喊。
  • 郭晶是位社工,她以社會工作者獨特的眼光,在封城後有意識地持續書寫、思考、細膩的記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了城裡人們的恐慌、懼怕、焦慮和堅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