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翠英繪畫畫解–《圍棋》

武漢仁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9日訊】《圍棋》/法輪功學員章翠英作

中國人說的“琴棋書畫”是指彈古琴、下圍棋、寫書法、畫國畫,這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喜愛的四种傳統藝術,都有悠久的歷史和很深的學問。圍棋是中國古代傳下來的,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記載,如:“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告子上》)漢墓殉(xun)葬物中就有石制圍棋盤。圍棋在隋唐時傳入日本。圍棋盤的道數一定要單數,在古代有十三、十五、十七道的圍棋盤,而從唐代以來是十九道的圍棋盤。十九道圍棋盤上有19X19=361個點(——叫“目”),九個黑點叫“星位”,中心的黑點叫“天元”。黑白雙方各有180來個棋子,黑方先下,白方后下,以圍困對方,吃子多少來定胜負,所以叫圍棋。棋盤上的棋子黑白要相等,或黑子多一顆。圍棋是下在點上,而國際象棋是下在格子里。圍棋一般得兩、三小時一盤,圍棋大師有時下几天。最古老的圍棋書有宋朝張儗(ni或yi)的《棋經》,晏天章的《元元經》。

你看几位老爺爺那么認真,他們自以為像個戰士,在正義地“保家衛國”;自以為像個大將軍,在勇敢地“攻城掠地”;自以為像個大領袖,“決胜千里之外,運籌帷(wei)幄(wo)之中”;自以為像個大英雄,“屢敗屢戰,視死如歸”。黑呀白呀,輸呀贏呀,多呀少呀,對呀錯呀;“打”啦“長”呀,“粘”啦“提”呀;什么“定式”,什么“布局”,什么“中盤”,什么“收官”,僅僅就是為了圍棋盤上的“目”的多少!爭去爭來,不就一個圍棋盤嗎?依我所見,一位老爺爺發個大圍棋盤抱回去,每個人滿滿的361目,我看你們還爭不爭?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寫道,諸葛亮隱居隆中(湖北人說在襄樊,河南人說在南陽,其實是一個地方)時,當地農民常吟詠諸葛亮作的這么一首詩:“蒼天如圓蓋,陸地如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圍棋其實是社會人生的縮影。大家在這個迷中,“世界上的一切,名哪、利哪、情哪,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轉瞬即逝;是呀,非呀,成哪,敗呀,大家迷在其間;爭哪、奪哪、騙哪、殺哪,真累人!”(見《睡美人》畫解)“人要返本歸真,這才是做人的真正目的,……”(《轉法輪》第4頁)(《轉法輪》第309頁)有個成語說“視生如寄,視死如歸”,什么意思呢?“人家說,我來到常人社會這里,就象住店一樣,小住几日,匆匆就走了。有些人就是留戀這地方,把自己的家給忘了。”(《轉法輪》第309頁)寄者,暫住也,寄宿,住旅館;歸者,回家也,回到你天國的真正的家。這才是這個成語的本意。

“怕死貪生錯認真,運籌多少費精神,看來總是爭閑气,笑殺旁觀袖手人。”

More paintings see: www.zhangcuiying.org(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八仙的傳說可能始于唐朝,而且歷代有各种不同的說法,民間傳說(這里采用明朝以后的說法)有漢鐘离、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等。從表面上看他們很不相同,曹國舅是皇帝的親戚;鐵拐李是個跛足的殘疾人,拄一根鐵拐杖,像個叫花子;何仙姑是年青漂亮的女人;張果老鶴發童顏,銀須飄拂,常倒騎一只小毛驢;韓湘子是唐朝文學家韓愈的侄儿,愛吹笛子;漢鐘离總是手搖一把芭蕉扇等等,但他們都是道家的仙人,常常在一起。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形象和風格,是藝術家發揮想象力的傳統的藝術題材,在戲劇、繪畫、雕塑中常有表現。成語中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武術中還有“醉八仙拳”。
  • 鐘馗(kui),又名終葵,中國民間傳說中的門神。据說他能斬妖除魔,甚至吃鬼。他吃起鬼來就像我們吃餃子似的,一口一個,鬼當然非常害怕他。所以老百姓都喜歡把他的畫像貼在門上,以驅鬼辟邪。
  • “獨坐幽篁里,彈琴复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唐王維五言絕句《竹里館》)唐朝的王維(公元701-761年)是一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兼大畫家,他的《竹里館》是一首著名的唐詩,故常有畫家愛畫此詩意。但大都是畫一位男人(多為老人)在竹林里彈古琴。章翠英推陳出新,畫一位少女,她說:“昔人寫此詩,類皆作須眉。余今偏畫一美人,自覺另有一种清靜幽冷境界。”此畫甚得錢老(君匋)贊賞:“……過去寫這首詩的畫家盡管有的是,但在畫面上都是寫有胡子的古裝老人,從來不作仕女。當然寫人物是很有意思的,但寫仕女又未始不可。采荇(xing)女士敢于寫別人所不敢寫的,這已經是在舊的觀點上邁出了一步,且意寫的幽篁何等清遠,教人想起清代的改琦(qi)、費丹旭等大畫家的作品來,他們所作早已膾(kuai)炙(zhi)人口,可不待言,如在這种境界中畫一位妙齡女郎坐著彈琴,更能使畫面產生瀟洒脫俗的气氛,和畫一個書生,其情趣全然不同。寫古人詩意,應理解詩的內在情趣,表現出來可以因人而异,不必拘泥于陳套。她能在幽篁仕女中,創一新境界,這种變革頗有一點勇气才能做到,……”(錢君匋《序一》)
  • 自五月二十一日起,來自澳洲悉尼的杰出畫家,又是法輪功修煉者的章翠英女士在波士頓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個人畫展。
  • 1986年《書与畫》雜志社舉辦全國以詩征畫比賽,題目是唐詩“已涼天气未寒時”。唐末代詩人韓翃(hong)翎(ling)(公元842-914?年)以寫香奩(lian)詩著名,他的感時述怀之作,在唐末詩壇上頗具光彩。韓翃還善于借助環境,以含蓄之筆寫閨閣情緒,不言情而自然蘊情其中。如他的七絕《已涼》:“碧闌(lan)干外繡帘垂,猩色屏風畫折枝。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气未寒時。”
  •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宋晏几道詞《臨江仙》)這幅畫畫的是一位古裝美女,她簡直太美了。
  • 孔子認為婦女應有“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就是說那個時代的婦女應該在品德、言語、容儀、女功等四個方面加強修養,這個女功是其一。那個時代的女功是指紡織、縫紉、刺繡、喂雞、養蚕、烹調等适合于婦女特點的工作,不象現在要婦女去下水田,讓女孩子去爬高壓電線杆。
  • 胡旋舞、骨鹿舞是唐朝從西域(——泛指蔥岭以西中亞諸國,就是現在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一帶)傳入,都是在一塊圓圓的小毛毯上跳舞,縱橫騰踏,舞姿百變,但兩只腳始終在這塊小毛毯上跳。這類舞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和我國新疆地區還在跳。唐明皇李隆基酷愛的霓(ni)裳羽衣舞和胡旋舞都傳自西域。畫面上的女舞蹈家她不是普通的舞蹈愛好者,而是宮廷的職業舞蹈家。你看,她的舞姿動感很強,旋轉速度很快,我認為跳的就是中亞的舞蹈。畫是不動的,而舞蹈是動的。畫家選擇了舞蹈中最有意義的一瞬畫下來,其他讓觀眾自己去想。
  • “《惜春常怕花開早》畫的是古代宮廷的宮人,除地上三點嫣(yan)紅之外,別無襯景,就把宮人們年華水逝的自惜之情和好花易落的傷春思緒合而為一。那些錦衣玉帶、朱欄玉砌的氛圍雖在畫外,卻似玉籠困住彩鳳。如果沒有消化唐人元稹(tian)、王建的宮詞,斷然畫不出這种境地來。”(柯文輝《序二》)“惜春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宋辛棄疾詞《摸魚儿》)因為珍惜春天,常常害怕鮮花過早地盛開。鮮花早開不就早謝嗎?春天早來不就早去嗎?但令人遺憾和傷心的是,滿地都早已是凋零的落花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