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傳》系列

楚國狂士接輿夫妻明禮尚義

作者:農依田
明仇英畫、文徵明書《孔子聖蹟圖》之《接輿狂歌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87
【字號】    
   標籤: tags: , ,

春秋時代,楚國有位隱士接輿,行為舉止不同於一般人,他狂放不拘,傲岸自大,不顧他人的感受,看起來癲癲狂狂,所以被稱為「楚狂」。其實他是個很有智慧的人,與妻子隱居在深山中,過著自耕自種、自食其力的極簡生活。

《論語‧微子》中的接輿

在《論語‧微子篇》中記載,接輿曾上演一齣名留青史的戲劇性事件:

一次,他發現周遊列國的孔子竟遊到楚國來了,他追上孔子的車,對著正盼望能一展抱負的孔子,用歌唱的方式勸道: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篇》)

他勸誡孔子的大意是:「鳯凰啊,你為何會淪落到這一步呢?過去的追不回來,不要再多想了,未來仍然可追求並可期待。停下腳步吧!現在接觸政治的人都很危險呀!」有修養的孔子聽了之後就從車上下來,想和他談談,誰知他卻快速地避走,沒法和他交談。

接輿是很看重孔子的,所以把孔子比喻為鳯凰。鳯凰本是最潔身自重的鳥兒,但為何會流落到為了求取功名利祿而往來奔波的地步呢?所以接輿衷心地勸導孔子。孔子聽到他這些肺腑之言,很受感動,就想和他聊聊,向他解釋一下自己的理念,但他無意交談,孔子不能讓這位高人了解自己的情操與抱負,或許有些無奈與遺憾吧。

詩人筆下的接輿

歷史的漫漫煙塵中,不管時隔多少代,各式借古喻今的形容,讓後人對楚狂接輿增添幾許好奇和神祕感。像豪放的李白就十分崇拜接輿,《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詩的開頭: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連大文豪韓愈在詠誦《芍藥歌》的末尾,也不忘與接輿聯結:

「一尊春酒甘若飴,丈人此樂無人知。
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佛」王維,是唐朝水墨山水畫創始人,他對接輿也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知。閱讀古冊,接輿的形象行止就已深植王維心中,因此他在《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詩中寫道: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就是把這難以磨滅的形象轉化出來——狂放不羈的裴迪喝醉了酒,在不慕榮利的王維面前高歌。

酒後狂歌的秀才裴迪和隱士接輿的形象重叠,裴迪身上有接輿的影子,接輿的身上有裴迪的影像,如此聯結,後人讀起王維的這首詩,總覺描摩得相當貼切。

劉向《列女傳》中的接輿與其妻

我們接下來再看劉向在《列女傳》中,是怎麼描繪接輿與其妻的。(註一)

這時的接輿可能已垂垂老矣,和他的妻子住在不知名的山中。接輿仍不脫狂士本色——喜歡開玩笑,當然,對象也只有他的妻子。

一天,楚王派遣使者帶著黃金百鎰(二十兩為一鎰),雙馬拉的車駕去迎請接輿,說楚王希望他能幫忙治理淮南,接輿只是笑笑,但不理不睬,使者因久久得不到回應,只得離去。

那天正好山下有巿集,接輿的妻子帶自家產品去換一些生活必需品,回來時,發現家門口有車轍馬蹄的痕跡,她心中有數,便對接輿說:「先生,您一向認為我們這樣的生活是最行所當行、最安心作自己的,怎麼臨老卻要把它丟失?不然門口這麼多深深的車轍痕跡是怎麼一回事呢?」

「楚王不知我是個沒才能的人,想要我幫他治理淮南,特地派遣使者帶著黃金和馬車來聘請我。」

妻子問道:「您答應他了沒?」

接輿促狹地望著妻子說:「富貴是人人都想擁有的,你為何這麼痛恨它呢?我……我答應了。」

妻子不知接輿在開玩笑,就一本正經地說:「懂得義禮、道理的人,對不合乎『規矩』的事是不輕易去觸動的,他不會因為貧窮而改變操守,不會因為卑賤無官職而改變行止。我服侍先生,親自下田耕種來取得食物,親手績麻、編織來製作衣服,我們這樣吃得飽、穿得暖,依照義禮來行動,生活的樂趣就足夠了。如果接受人家重金厚祿,乘坐人家優美堅固的馬車,吃人家新鮮肥美的食物,那我們將怎麼去面對這些人呢?」接輿聽到妻子義正辭嚴地說出這番話來,趕緊老實地說道:「哎!我沒答應他啦!」

沒想到他的妻子更進一步說:「國君派遣使者來敦請,你不答應,是不忠;答應了又反悔,是不義。看來我們倒不如離開這裡吧!」

於是接輿背著鍋碗瓢盆,妻子帶著織布的器具,改名換姓,遠遠地遷徙他方,沒人知道他們到哪兒去了。

有德的君子評論接輿的妻子德行極高,樂於「行道」而遠離禍害。能安於貧賤,而在「行道」的路上不懈怠地實踐,只有具有最高德行的人才能做到。就像《詩經‧周南‧兔罝》中寫的:「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註二)連捕兔的獵戶都努力儘本分,而接輿之妻就是這類力行於正道之中而不懈怠的人。

註一:
《列女傳‧接輿妻》原文

楚狂接輿之妻也。接輿躬耕以為食,楚王使使者持金百鎰、車二駟,往聘迎之,曰:「王願請先生治淮南。」接輿笑而不應,使者遂不得與語而去。

妻從市來,曰:「先生以而為義,豈將老而遺之哉!門外車跡,何其深也?」接輿曰:「王不知吾不肖也,欲使我治淮南,遣使者持金駟來聘。」其妻曰:「得無許之乎?」接輿曰:「夫富貴者,人之所欲也,子何惡,我許之矣。」妻曰:「義士非禮不動,不為貧而易操,不為賤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為食,親績以為衣,食飽衣暖,據義而動,其樂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祿,乘人堅良,食人肥鮮,而將何以待之!」接輿曰:「吾不許也。」妻曰:「君使不從,非忠也。從之又違,非義也。不如去之。」

夫負釜甑,妻戴紝器,變名易姓而遠徙,莫知所之。君子謂接輿妻為樂道而遠害,夫安貧賤而不怠於道者,唯至德者能之。

《詩》曰:「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言不怠於道也。

註二:
肅肅:嚴密。
兔罝:罝音居,捕兔網。
椓:椓音濁,敲擊也。
丁丁:敲擊的聲音。@#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麼這麼衰弱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 楚狂接輿作歌之事見《莊子‧人間世》及《論語‧微子》篇。《論語》所載較簡:「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 黔婁,魯國人,戰國時齊國的賢士、隱士和道學家。他出身貧寒,從小飽讀詩書,勵志苦節。施良娣是魯國世襲太祝的女兒,當時太祝為帝王家掌握鬼神的祭祀之禮,非常受人敬重。出身貴族世家的施良娣不僅知書達禮,而且容貌美麗,她看重黔婁的德才,甘願放棄榮華,嫁給了家徒四壁的黔婁。
  • 一大早,太陽還沒出來,小女孩被喊醒,睡眼惺忪中,一邊揉著眼,一邊拖著僵困的身子逕自向天井(院子,閩南語)走來,坐在仍露濕的石頭上,微微有點晨風吹拂而來,輕掠過她尚未完全睜開眼的臉龐。
  • 印象中的這位阿嬸仔,年輕時必定是個十分標緻的美女,黑白分明的眼睛又圓又大,蛋形臉上滿溢謙卑的笑容。雖然歲月不饒人,但以目前近老的年紀來說,仍可稱得上「佳人」。
  • 我的故鄉後龍曾經有過高達23座的石滬,現在只餘碩果僅存的兩座。
  • 自吞霄至淡水,砌溪石沿海,名魚扈;高三尺許,綿亙數十里。潮漲魚入,汐則男婦群取之;功倍網罟。 ──《諸羅縣誌 卷八》
  • 明柳如是《人物山水冊》,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歷代都有特立獨行的寒士,往往到深山或偏遠的海角天涯去生活,他們在物質方面或許常常是窮困、匱乏的,但在精神上卻自有一套豐足的生命哲學。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