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王新篤 用生命譜出釉裏紅

張雲清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4日訊】在一個充滿變數、無法掌握的領域中,王新篤投注三十年的黃金歲月,無怨無悔、踽踽獨行,只為接續失傳兩百多年的斷代絕學

王新篤從小喜歡塗鴉,家裏的牆壁總是被他畫得亂七八糟,雖然常因此挨揍,卻仍樂此不疲。父親反對他學藝術,王新篤只好先去當兵,回來後以「成年了」可以為自己負責為由,才如願進入世新大學美工系。

然而,年輕的他嚮往的是聲光燦爛的舞台:唱歌、出唱片、走秀、拍廣告,以為這才是彩色的人生。一心想在歌壇出人頭地的他經常翹課,學校、師長都視他為頭痛學生!

老教授的無心啟發

吸引他重返課堂的是指導他陶瓷課的吳毓棠教授。吳教授當時已七十多歲,每周只領兩堂課的薪資,卻熱心的教他們四堂課。他不禁省思:是什麼動力讓老教授願意這麼做?他也覺得自己不該再虛度光陰,應該專心於課業了。

王新篤與「釉裏紅」結下不解之緣,是在一次參觀故宮陶瓷展中,看到一個展品說明上寫著「釉裏紅」,可是展品的顏色卻是「黑色」的,這讓他十分疑惑。回去問教授,才知道那是一種始於元代,很難燒造的瓷器。而成功的「釉裏紅」應該就是「正紅色」,但卻極為罕見;更稀奇的是,在中國的陶瓷史上,釉裏紅因戰亂已經斷代三次,釉方也早已失傳

年輕的他不知天高地厚的問教授:可不可以做這個?當時老教授看了他一眼,也許是不忍心澆冷水,隨口說了一句:「好啊!你可以做做看啊!」就這一句話,讓他從此身陷其中無法自拔!

無怨無悔的真心追尋

真正涉入之後,才知道「釉裏紅」三個字竟是那麼艱難!由於古書記載不詳,理論與實際差距極大,讓他耗費了七年仍一事無成。這七年是王新篤人生中最孤寂的歲月,他心無旁顧,把自己關在工作室裏做試片,卻始終燒不出一片紅色來。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屢試屢敗的挫折竟不曾動搖他的意志。更幸運的是,他的父母雖不認同,卻毫無怨言的給予經濟上的支持,讓他不致挨餓受凍,這也是唯一讓他深感不安的地方。

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專心一意投注三十年的黃金歲月,在一個充滿變數、無法完全掌握的領域中,無怨無悔地踽踽獨行?王新篤說:「開始只覺得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牽引著,後來逐漸的明白,這是一個任務,一個上天指派給我的任務!」為了這個「任務」,他一開始就切斷一切退路,不讓自己有回頭的機會!而為了專心創作,他生活規律、不吸煙、不喝酒,除了為保持健康的身體和強壯的臂力定期去健身房外,沒有娛樂、沒有應酬,甚至不願成家。

上天賜予的珍貴國寶

王新篤用心研究「釉裏紅」的歷史,力圖在古籍的記載中找尋蛛絲馬跡,卻反而受限於理論的框架無法突破。直至有一天,在配釉過程中因接了一通電話,少放一種原料,竟然在開窯時出現一個紅色的試片!他如獲至寶,失傳二百多年的「釉裏紅」,終於從他的手中再生!為了讓這斷代瓷藝接續歷史的軌跡,他堅持承襲傳統再加以創新,終至發揚光大!

由於氧化銅的不穩定性,除了經驗還需三分的好運氣。每次進窯後心境緊繃,不敢有絲毫大意,開窯時的心情更難已描述。為求完美,不滿意的作品都忍痛敲碎,感覺心也碎了!因為每件作品都是心血的結晶。

王新篤不勝欷噓的表示:「年輕時得失心比較重,作品進窯後會患得患失;也常覺得國家社會對我不公,讓我獨自一肩挑起承傳釉裏紅的重責,卻不曾給我一點照顧;而企業界只顧錦上添花、不願雪中送炭,更令人心寒。有時感到好累,隨時都有想放棄的念頭,可是冥冥中那股力量卻不允許。」

超越前人的斷代絕藝

然而,隨著作品不斷的創新與突破,心境也隨之提升。王新篤說:「現在我終於明白,每個人的一生早就安排好了,就像一部戲,劇本已經寫好,我們只是順著劇情在演罷了。所以不必在意得失,只要盡心盡力去做就可以,其他的,就交給老天爺吧!」雖然如此,王新篤仍然分分秒秒惦掛著釉裏紅,因為「釉裏紅」已經和他的生命溶為一體,甚至超越生命!

雖然孤軍奮鬥倍加艱辛,然而,承傳「釉裏紅」斷代絕藝的使命感,讓王新篤不敢懈怠:「我必須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讓釉裏紅發揚光大,否則我這第四代就毫無意義!」為了讓「CHINA」以「瓷器」再度揚名世界,他要用生命譜出釉裏紅的絕色丰采!

揭開釉裏紅的神秘面紗

元、明、清三代官窯傾全力製造,卻依然成為絕學的釉裏紅,究竟有何玄妙?

釉裏紅是元代官窯的一大發明,也是明、清兩代皇帝刻意追尋保存的瓷中極品。然而,影響其燒造的因素太多,成功的作品極少。其間又因戰亂,七百多年即失傳三次,能夠留傳至今已不多見。史料上的記載又不夠完整,致使今人對「釉裏紅」三個字,感覺既神秘又陌生。

千載難逢釉裏紅

釉裏紅的紅在中國被稱為是唯一的「正紅」,但在大自然裏卻找不到這個顏色。釉裏紅是利用氧化銅(綠色)燃燒去掉一個氧原子變成氧化亞銅(紅色)的原理,也就是用氧化銅做發色劑,彩繪在白色磁胎上,再施上一層透明釉,之後以還原燄燒成。真正釉裏紅的紅是「血紅」,由裏向外以顆粒狀展現,目前市面上有許多直接塗紅顏料量產的產品也叫釉裏紅,表面是光滑的清紅色,並非真品。就像合成的鑽石一樣,不能說是真鑽。

製作釉裏紅沒有一定的公式,只能靠經驗,無法口傳心授,每一窯燒出來都不一樣,影響的條件太多:如釉藥的配製、天候好壞、窯裏擺放作品的位置、疏密、大小、高低,還有燒造過程中氧氣多少、溫度高低的控制,及繪圖時釉藥的厚薄等等,都牽涉它的成功與否。而古代窯匠通常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燒製成功,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燒造原理留傳下來,這也是目前有些中國大陸、日本等地,雖有陶瓷工作者在研究燒造,卻始終無法成功的原因。

超越顛峰 紅藍金

為了重現古瓷極品「釉裏紅」的丰采,王新篤先以臨摩仿古超越前人,再思突破傳統青紅二色,逐漸加入綠彩、黃彩,後又配以「法花」技法,使得作品更顯豐富多姿。所謂「法花」技法是用泥漿與釉料混合後,以特製的泥漿袋直接擠壓在瓷胎上,因而產生「浮雕」效果,再以各色釉藥塗於立體圖案內燒造。

要在傳統的青花、釉裏紅裏添加色彩已不容易,因為各色釉料在封閉的窯中會互相干擾導致失敗,配上「法花」難度更高。而大量使用金色,則是超越巔峰的展現!因為要將金色固定在瓷器表面,必須以攝氏七百六十度再進窯一次,對先前已燒成的釉裏紅而言是二度傷害,極易使紅色飛逝。大量運用紅、藍、金三原色同時呈現在作品上,相當絢麗耀眼,這是瓷器史上未曾有過的創舉!

匠心獨運 傳後世

置身於數十件金碧輝煌的「釉裏紅」展場內,親眼目睹王新篤嘔心瀝血的創作,除了讚嘆還有莫名的感動!每一件作品都能展現他的匠心獨運,繪功精緻細膩,色彩豔麗動人,佈滿整個六、七十公分高的展品上;只因作品是立體的,他每天為此至少要懸臂八個小時,耐力與定力絕非一般人能企及!

通常一件作品很難一次燒成,有的甚至作了七、八件才成功,過程如此繁複艱辛,王新篤為追求完美一點也不願放鬆,其實好些被敲掉的作品做得比留傳下來的古瓷還好!雖然創作已達極致,王新篤卻不以此自滿。他從不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因為這條路沒有終點,必須不斷的超越,讓「釉裏紅」在他的生命中發光、留傳後世﹗@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鹿邑縣)人。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間﹐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讀,聰穎勤快。晚年在故里陳國居住,后出關赴秦講 學,仙逝于扶風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鹿邑縣)人。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間﹐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讀,聰穎勤快。晚年在故里陳國居住,后出關赴秦講 學,仙逝于扶風 。圖

  • 妙玉是《紅樓夢》中大觀園內的一位年輕女尼,金陵十二釵之一,与元春、黛玉、寶釵等人同列金陵女子正冊。她姿容美麗,聰慧過人,才華出眾,才貌不在黛玉之下,正如書中所說:“气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圖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多年以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 像一個影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