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梵高

拂塵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30日訊】搬家清理物品時,發現了幾本以前看過的書,其中有歐文。斯通的傳記“畢沙羅傳”與“梵高傳”,和陳染的隨筆“聲聲斷斷”。因爲我現在已不再藏書,就順手把它們遞給了妹妹,“不要了,送給你吧。”妹妹翻了一下,撿出“梵高傳”丟還了回來,“我不要這本,他是瘋子。”

我接了過來,不由自主地停止了整理東西,翻了一下這曾讓自己推崇備至的人物的傳記,驚訝的發現自己已沒有了當初那種審美觀,那些曾經的喜好,已引不起自己的任何共鳴了。

以前在自己的眼中被譽爲跳動著的陽光與奔放激情的寫照的畫作,現在看起來是那麽的笨拙,人物面貌一片模糊,構圖嚴重不合比例,堆砌的色塊反映了技法的不成熟,狂放的筆觸折射出靈魂的騷動不安與思維的混亂。自己雖然只是一個業餘美術愛好者,卻對印象派的畫作達到了狂熱的喜愛程度,一些印象派畫家住過的地方仿佛自己夢中的聖地,對近年印象派畫的拍賣價也如數家珍。特別是對梵高,崇拜他把一生貢獻給了自己的理想,是用生命與激情在作畫。不知不覺中也培養了與他類似的人生觀,在混亂與不安中縱容著自我的放任,卻還感覺良好的認爲那是一種個性的發揮。

人先天的本性都是善良與純真的,而人的觀念卻是這樣由後天的灌輸與滋養而形成的。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簡至象梵高一樣,狂放的個性與抑鬱的心態象兩股強大的力量,在我瘦弱的體內拼命象兩個相反的方向拉扯,簡至要到了崩潰的邊緣。

幸運的是,我讀到了好書,那些告訴人們宇宙原理真、善、忍的好書,從此這顆流浪的靈魂才得以安寧,內心得以平和,生命才找到了生存的意義。開卷有益,好書真能使人受惠無窮。

覺今是而昨非,看著手中曾經的“愛好”,我淡淡的笑了,輕輕的把他們壓入了書箱底層,心裏明白我不會再去碰它了。腦中不由的回蕩起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的旋律,心中一片寧靜安詳,仿佛聽到駝鈴陣陣,一隊商旅正行進在遼闊的大草原,走在歸鄉的旅途。。。

別了,梵高。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釋教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因為景仰世尊,周利盤佗伽和他的哥哥一道出家,但是哥哥能很輕鬆的學會偈語,而他呢,無論大家怎麼教,他連一個偈也記不住。哥哥怕他愚鈍丟人,就說他不適宜出家修行,趕他回家,可他又一心向佛,不肯離去,只好蹲在地上,雙手抱頭痛哭。恰巧被釋迦牟尼佛看見,世尊問他道:“你為何坐在這裏哭呢?”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多年以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 像一個影子
  • 剛開始,經常是在半路上,新一就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口水都會流出來。慢慢等他大一點,他會拉著我的手,自己走幾步。再大起來,他就喊著廣告詞,變換著起步、正步、踏步,有力地甩著胳膊,走在我的前面。 我們欣賞龍山路華燈初上的夜景,路人也欣賞著我們這一對母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