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緬北征戰紀實(13)

孫克剛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4日訊】

第十四節﹕ 孟拱之戰

孟拱和加邁同是屬於密支那的縣治﹐城在南高江南岸﹐水陸交通﹐都很便利﹐緬甸鐵路經過這裡﹐橫跨南高江﹐東去密支那﹐西南經卡薩網仰光﹐水路沿南高江可北上加邁﹐東流入伊洛瓦底江直達八莫﹐而與加邁間又有良好的公路貫通﹐是緬北交通的鎖健。從戰爭形勢上來講﹐孟拱﹑密支那﹐和加邁三鎮﹐鼎足而立﹐孟拱又是策應雙方戰局的中樞﹐更有南高江南英河兩道大水作為屏障﹐故為經略上的 重鎮﹐兵家必爭之地。據守孟拱的敵軍﹐有五三師團一二八聯隊的主力﹐一五一聯隊的一部﹐五六師團一四六聯隊一部﹐第二師團第四聯隊一部﹐五三砲兵聯隊﹐武兵團一三九大隊和十八師團一一四聯隊的殘餘部隊。

一一四團于六月十五日﹐進佔巴陵杜亞馬樓一線之後﹐李團長正在打算用全力向南壓迫﹐渡江進攻孟拱﹐忽然又奉到分兵援救英軍的命令﹐原來兩月前在孟拱卡薩鐵路間降落的英軍第七七旅﹐這時在孟拱城東南被敵軍包圍攻擊﹐傷亡慘重﹐形勢非常危急﹐特派參謀迪克少校趕往孫立人將軍指揮所請求援救﹐坦白說明他們現有官兵還不到五百人﹐戰鬥力十分薄弱﹐如二十四小時內不能得救﹐便只有向東南山地撤退﹐孫將軍一本仁安羌救友的熱忱﹐滿口承應下來﹐他教一一四團即日由巴陵杜向東南區秘密開路前進﹐迅速強度南高江﹐搶救英軍﹐並以主力南下佔領孟拱城南外圍重要據點﹐截斷鐵路和公路的補給線﹐然後再來圍攻孟拱。

一一四團接到命令﹐全團立即輕裝出發﹐昏夜急馳﹐冒險渡過南高江四百尺的洪流﹐連日大雨﹐泥爛路滑﹐官兵滿身都是泥漿。這時加孟公路還沒有打通﹐敵人決想不韃到一一四團會馬不停蹄就卷過江來﹐所以當我軍在孟拱城的側背突然出現時﹐敵軍倉惶失措。俘虜崎浦原七說﹕“被俘的那天早晨﹐我和其他分隊六人﹐同往孟拱東北附近老百姓家裡買香煙﹐回來碰到中國軍隊﹐戰友五人﹐當時就被打死﹐大家都沒有想到中國軍隊來得這樣快﹗”可見得當時敵軍對我軍的行動﹐畢竟絲毫沒有發現。

一一四團渡過了江﹐即以一部兵力支援英軍並接替英軍防務﹐讓英軍安全後撤﹐主力在二十日的早晨﹐依照孫將軍的指示沿孟拱東側山地南下攻擊﹐經過兩日夜的激戰﹐孟拱外圍的建支﹐湯包﹐來生﹐來魯這些重要據點﹐盡被我軍佔領﹐把孟拱對外交通完全割斷﹐殘敵驚惶萬狀﹐不曉得那裡是生﹖那裡是死﹖大家只直知道往城里亂竄﹐都成了瓮中之鱉﹐正好給我軍以聚殲的機會。另有敵軍步炮聯隊約一千人左右﹐由孟拱趕往密支那增援﹐走到南坻﹐聽說我軍已經兵臨城下﹐便立即迴轉身來﹐打算和孟拱守軍夾攻我軍﹐使一一四團腹背受敵﹐以挽救孟拱的危急﹐不料二十一日晚﹐在威尼附近﹐被我第八連排哨一打﹐就打得陣勢大亂﹐糊裡糊塗的用密集隊形衝撞一陣﹐結果不但沒能解救孟拱之危﹐反被一個排哨打的七零八落﹐連五三砲兵聯隊長高見量太郎大佐都死在裡面﹐可見得當時敵軍慌亂的一般了。

本來孟拱的環城防禦﹐十分周密﹐堅固的工事之外﹐還有重重疊疊鐵絲網﹐但這對我能征慣戰之一一四團﹐難得發生什麼決定作用的。二十三日﹐我軍的七五﹐八一﹐六0各種不同口徑的火炮﹐猛烈的向城里和城邊突出震人心眩的火舌﹐對方也奉還一批批大大小小的彈雨﹐前面的倒下去後面的跟着上來。時間由白天轉到黑夜﹐再從黑夜轉到白天﹔距離由一千碼﹐縮短到五百碼﹑三百碼﹑二百碼。。。。。。五十碼﹐戰鬥由砲火﹑機槍﹑步槍﹐進到手榴彈﹑刺刀﹑肉搏﹔敵軍自知面臨死神﹐到反鎮靜一些﹐斷壁殘垣﹐都成了他們有利的掩護﹐然而﹐時間是過去了﹐空間是緊縮了﹐困獸之鬥﹐又有什麼用呢﹖

二十五日晚﹐孟拱城完全落入了我軍掌握﹐殘敵紛紛跳入南英河﹐打算涉水逃命﹐不想也是一條死路﹐算是給埋伏好的機關槍﹐打了一次大牙祭。

孟拱之戰﹐新三十八師三個團的任務﹐在縱的方面﹐有很明顯的劃分﹕一一四團負責攻佔孟拱﹐一一二團負責打開加邁孟拱間的公路﹐一一三團負責打通孟拱密支那間的鐵路線﹐並與密支那我軍取得聯絡。在橫的方面﹐三個團也有連鐶的作用﹕一一四團有居中策應一一三兩團﹐而一一三團有協助一一四團圍攻取得孟拱的任務。

一一四團攻下孟拱後﹐一一三團即從巴陵杜向東南疾進﹐其攻佔加邁的第三營﹐這時已將加邁防務完全交于新二十二師﹐歸還建制。二十八日﹐該團將孟密鐵路線上的重要據點南狄攻下﹐截獲火車箱三百余節﹐殘敵 爭先恐後的向東奔逃﹐連頭都不敢回﹐如果用舊時小說上”如喪家之犬﹐如漏網之魚”兩句話﹐來形容當時敵軍的狼狽情形﹐最為恰當。追擊部隊于七月十一日傍晚到達密支那﹐和新三十師會合﹐長一百二十裡的孟密鐵路﹐不再有敵人的蹤跡了。

一一二團打通加孟公路的戰鬥﹐也和一 一三團打通孟密鐵路的戰鬥同時進行﹔七月一日﹐五十師的一四九團到達西通附近﹐接替了一一二團公路佔領區的防務﹐一一二團便撤到南高江東岸向孟拱附近集結﹐這時正是雨威凶猛的時候﹐孟拱城內的建築物完全漂浮在水上﹐柏油馬路上可以行船﹐城外地區一片汪洋﹐行人路上﹐泥有腰深﹐一一二團有幾位弟兄﹐偶一失足﹐便活活的陷死在泥裡﹐馬陷到泥裡﹐更是沒有辦法﹐越跳越深﹐眼看着頭慢慢的陷下去被爛泥活埋。從七月七日起﹐一一二團與一四九團從加孟公路南北兩端發動猛烈的夾擊攻勢﹐到十半夜﹐在距孟拱二十裡處會師﹐打通了加孟公路。

孟拱河谷戰鬥至此結束﹐加邁﹐孟拱和密支那間的公路鐵路都已暢通無阻﹐密支那我軍﹐更因孟拱的佔領和孟密鐵路的打通而佔得必勝的上風﹐使整個緬北戰局﹐迅速得到勝利的解決。所以史迪威將軍致孫立人將軍的賀電說﹕孫兼師長﹔貴師攻佔孟拱﹐戰勣輝煌﹐達于頂點﹐特此電賀。“英印軍第三師藍敦師長為感謝新三十八師一一四團援救也在六月二十七日有賀電一通﹕”孟拱之捷﹐謹致賀忱﹐並謝協助敝師七七旅之美意﹐此致孫兼師長李團長及閣下之英勇部隊。“

從佔領加邁到攻下孟拱﹐時間還不到十天﹐連打通加孟公路和孟密鐵路的戰鬥計算在內﹐也不過三個多星期﹐這樣短短的時間﹐新三十八師的健兒﹐打死了敵軍五三聯隊聯隊長高見量太郎大佐以下軍官八十一員﹐士兵四千三百多名﹐這還只是在統計以內確知的數目﹐其他餓死山林或被土民殺死的﹐一定比這個數目更大﹐自一一二團截斷公路奪得糧彈倉庫之後﹐孟拱河谷的敵軍﹐便陷入飢餓包圍之中﹐經常有十多個或幾十人的小股﹐散伏巴陵杜的深山密林中﹐都是臉青腳腫﹐奄奄待斃﹐被我方騾馬部隊和傳令兵和看護兵炊事兵擊殺或生俘的﹐幾乎是無地無之﹐無時無之。六月十九日﹐師部有兩個傳令兵﹐在路上碰到敵兵三十多人﹐一個叫張廣坤的只用衝鋒槍打了兩個彈匣﹐敵軍便毫無抵抗的丟下一挺輕機關槍﹐十支步槍﹐和十五具死屍﹐分頭逃竄﹐可做一個代表的例子。其他還有三五成群﹐跑到老百姓家裡搶吃﹐被土民殺死的也很多﹐土民往往割下兩隻耳朵﹐送到我軍中來報功。在孟拱河谷西南部的一個死谷裡﹐有武裝齊全的敵軍兩千以上集體餓死。這種情形﹐在敵人應該算是日本明治維新建軍以後所遭逢慘敗的紀元﹐在我們應該算是森林包圍殲滅戰的模範了。孟拱河谷﹐敵我的死亡比例是十二比一﹐這個記錄﹐並不限於敵我對戰時的殺傷﹐造成的主要因素﹐還是我軍戰略及戰術的成功﹐不仗砲火的殺傷而迫敵軍于餓病中死亡。

從繳獲敵十八師團陣中訓話資料中﹐發現有第十五師團長穆田口廉也昭和十九年五月陣中訓話的記錄﹐穆田口廉也是前任的第十八師團師團長﹐後因戰功升任師團長﹐原文中說﹕”師團奉命擊滅侵入胡康之敵人﹐軍團長于司令部出發之際﹐曾經贊菊兵團之意志雲﹕“保衛日本之菊兵團﹐對敵人之侵入﹐應作如何處置”等語。如此菊兵團之任務﹐當為擊滅敵人﹐何以必須負此任務﹐因所謂拒止或阻止﹐乃消極目的之達成﹐不能徹底挫折敵人打通云南公路之戰鬥意志。所雲擊滅﹐又唯有菊兵團能行之。對此有三要點﹕一敵之企圖頗大﹐二除擊滅外無他對策﹐三菊兵團不可不獨立行之。所謂敵企圖頗大﹐即在企圖打通云南公路﹐茲列表分析之﹕云南公路打通後﹐美軍進駐及實行援華﹐中國軍得以轉移攻勢﹐折斷南方軍之聯絡線﹐轟炸日本本土﹐夢想屈服日本。欲阻止敵人計劃之實施﹐需相當之力量﹐敵全般狀況未陷于不利時﹐無論兩年﹑三年﹐或犧牲五萬﹑十萬﹐皆所不顧。“

以上一段訓話資料﹐除對美國的判斷言論荒謬不變抄錄外﹐其死力頑抗之決心﹐可蓋見。文中所提的菊兵團﹐既是十八師團的防諜號記﹐訓話資料發下﹐正是胡康會戰結束﹐敵軍退據加邁北區死力再戰的時候﹐敵人萬料想不到他所準備下抵抗二年三年的五萬十萬犧牲品﹐卻在短短的二月三月中消耗了﹐穆田口廉也所要求的任務﹐不但一個十八師團不能達成任務﹐再加上五三﹑五六和第二師團也是枉然﹐只不過是加大我軍殺敵記錄的數字而已。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的消息﹐傳到了英國東方警備軍軍團長艾爾文將軍的司令部裡時﹐
    使艾爾文將軍大為驚異﹐他眼見由緬甸退回印度的英軍三五成群﹐衣衫爛爛﹐裝械
    俱失﹐狼狽不堪﹐以為新三十八師擔任掩護撤退的任務﹐孤軍殿後﹐經過艱辛的苦
    斗和長途跋涉﹐一定要比英軍狼狽十分﹐甚或竟已成了無紀律的潰軍。的確﹐新三
    十八師遭遇的艱苦﹐恐怕還不是愛爾文將軍所能想象得到的﹐從仁安
    羌之役起﹐一直到轉進到印度﹐這一個月當中﹐新三十八師﹐無日無夜不在緊張危
    險的局勢中﹐苦撐惡闖﹐尤其是從刊帝到旁濱的一段﹐自古即為印緬隔絕地帶﹐無
    路可通﹐官兵都從河裡涉水行走﹐不但忍飢挨餓﹐並且還不能有片刻睡眠的時間﹔
    但這一切的艱辛﹐都沒有減弱官兵們的精神﹐他們都明白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到印
    度﹐他們被“軍隊代表國家權威”的觀念鼓勵着﹐所以身體雖然疲憊不堪﹐但精神
    卻是格外的煥發。隨身裝備﹐除一部分衣褲和鞋襪﹐因為碾轉作戰的關係﹐似乎稍
    嫌破舊外﹐其他軍服﹑軍帽﹑武器都是整潔齊全﹐軍容壯肅﹐紀律森嚴﹐這是出乎
    艾爾文將軍意料之外的事情。
  • 第七節﹕藍迦二三事

    藍迦是比爾哈省得一個小鎮﹐普通地圖上很難找出這個地名。這一帶土地﹐並不富
    庶﹐但風景卻很優美﹐有青碧的遠山和曲折的小河﹐窗前大蓉樹把熱帶的陽光染得
    綠蔭蔭的﹐減少了瞳孔所感受的刺激。中國駐印軍選定了這裡作為軍區﹐便開始埋
    頭訓練起來。

  • 從一九四二年七月至一九四三年一月﹐駐印軍在藍迦埋頭苦練了整整的六個月。他們
    訓練的科目﹐有爬山﹐上樹﹐武裝渡河﹐戰鬥射擊。。。等等﹐更特別注重森林戰
    術的運用。官長們盡心的教導﹐士兵們用心的學習﹐他們絲毫沒有虛度了這寶貴的
    時光。


  • 胡康河谷﹐是大洛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的總稱﹐又叫胡康盆地。大洛盆地的面積有一百二十個平方英里﹐新平洋盆地的面積有九百六十個平方英里﹐都是一片原始森林﹐中間縱橫着大龍﹑大奈﹑大苑﹑大比四大河流﹐和許多小支流﹐一到雨季﹐山洪暴漲﹐成為一片汪洋﹐簡直是快絕地﹐漢季河水很淺﹐可以徒涉而過。大 龍河以北﹐有人行小路﹐太柏家以南﹐道路寬闊﹐可以通行汽車﹐只是密林中又夾生着茂草﹐交通阻塞﹐從用兵方面來說﹐無論是搜索﹑觀測﹑通信﹑聯絡﹑救護﹑方向判別和諸兵種協同﹐在這都很困難。在飛機上俯瞰﹐只見一片林海﹐極目凝視﹐也只是能約略辨出幾條河流來﹐其他的就無法偵察﹐更無法去轟炸了。敵人便利用這些河川之險﹐和密林茂草的隱蔽﹐建築起許多地下的防禦工事﹐和樹上的作戰碉堡。


  • 胡康河谷既是一個盆地﹐所以他的天險全在河川﹐尤其是大龍﹐大奈兩河﹐中印公路和胡康區僅有的公路﹐都必須通過這兩道大河。于邦﹐太柏家﹐孟關和瓦魯班是胡康河谷公路上的四大村鎮﹐也是整個胡康河谷最重要的四個據點。
  • 第十一節﹕ 破天險踏入孟拱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