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 延吉街上的「屋台」

圖、文/徐正毅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週日午後下雨,在家中將一堆新購的書和雜誌,一本一本的看完消化。一位友人來電邀請吃晚飯,難得有機會跟這對為了公司和公益活動忙得團團轉的夫婦共進晚餐。

友人說他發現延吉街上有家小巧可愛的日本料理屋,他曾去品嚐過,覺得可以推薦給我。上週末的中午,才從這家店經過,看到幾片木門緊閉,以為是歇業的店家,如今才知這家店是晚上7點才開張。店家面積小,沿著木門是一“L”型料理吧台,緊貼街道木門是一圍繞吧台L型鋪著榻榻米的長條椅,看來很像在日本常見的「屋台」。

我們到達的時間剛好7點,門口已有食客守候,店主人在7點準時開門迎客,我們跨過長條椅,沿著吧台坐下。菜色有關東煮,有當令的魚鮮蝦貝、海膽,我們在香氣迷漫的吧台,一邊喝酒用餐,一邊互談近況。

店家是綁著馬尾的30來歲年輕人,他曾是室內設計師。留著鬍子的他對食材的選擇有獨到之處,紫海膽甚鮮、牡丹蝦超甜、烤秋刀魚油質滑潤、冷冽的日本佳釀讓人微醺,然後是烤海苔麻糬和沾著果蜜的烤無花果。

這家店營業到凌晨2時,從晚上7點到凌晨2時,7個鐘頭一波一波的食客絡繹不絕,生意甚好,不到8坪大的小空間,每晚創造的業績遠比眾多較大的餐廳高上幾倍。看來經營手法獨特化和差異化是這家「屋台」制勝的兩大法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潘是我在社團認識交往的朋友,他為人厚道爽朗,幾年前在深坑打造了一家田園餐廳,餐廳建築美侖美奐,在深坑鄉下享受法國料理是城市人的另類選擇。
  • 週末上午,住家附近的公園看來是十分忙碌,一群人跟著老師學著打太極拳外,四周散坐著晒冬日陽光的居民。公園一角,推來一車小攤,是賣著現炸的蘿蔔絲餅、韭菜盒子和蛋餅,小攤旁聚集著等著煎好早點的顧客。
  • 若是因公務而出國,往往只攜帶簡單行李。下飛機出了海關,手提行李直奔搭車處,不需用得著手推車。此回利用新春假期,全家出國遊玩,行李件數多,用得著手推車運送行李到搭車處。
  • 前年為了學好日文,請了一位日籍老師來家中教我日文。年輕的女老師怕冷,因此內人用碳火暖爐放在老師的座位旁,並在火爐上放著一壺開水。在碳火中用錫箔紙包著地瓜,烤地瓜、燒開水,兩個小時的課程,水開了、地瓜熟了,室內飄著地瓜的甜香。將烤好溫熱的地瓜給了老師當成懷爐,並且讓單身的老師回家之後也可用來充飢。
  • 從報章看到幾篇由立法委員和報章主筆的文章,其內容皆把台灣的中小企業主形容成,男主人不過跑跑業務、喝酒,甚至包二奶,而女主人是走後門、跑關係如此而己。對於從未參與台灣經濟建設的人夸夸其言,只能一笑置之。
  • 在我的衣櫃內,有一系列的藍色毛衣,從羊毛背心、開襟羊毛衫、V字領、圓領、高領,這一套毛衣材質很好,是早年到香港做生意時,在當年生意鼎盛尖沙咀彌敦道的名店龍子行陸續買回來的,一晃眼這些毛衣陪伴著我已經2、30年了。
  • 移居美國的大哥,隨著年歲漸老,思鄉情濃,利用工作的年度長假,返回台灣,重享舊日生活片段。

  • 沿著仰德大道上山,沿途枝葉扶疏,有如穿過綠色隧道一樣,過了文化大學十字路口,幾個轉彎就到前山公園。公園前方遠處山凹有座宮殿式的建築,是早年為了召開國民大會而興建的中山樓。
  • 四月春天,多彩的杜鵑花期剛過,艷橘的木棉花一朵朵地點綴在台北的天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