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中山樓

圖、文/徐正毅
【字號】    
   標籤: tags:

沿著仰德大道上山,沿途枝葉扶疏,有如穿過綠色隧道一樣,過了文化大學十字路口,幾個轉彎就到前山公園。公園前方遠處山凹有座宮殿式的建築,是早年為了召開國民大會而興建的中山樓。

當年這個地方警衛森嚴,可望而不可及,如今國民大會已經不再運作,昔日中山樓的神祕色彩和光華逐漸消逝暗淡。

日前,社團借用中山樓召開年會,讓我有機會進入參觀,也讓我有機會站在以往只有威權者能夠站上的講台,昔日台下是嚴肅靜坐的國民代表們,而今換成的是興高釆烈如參加嘉年華會的賓客。真是時代在變,潮流也在變!!

遠看金碧輝煌的宮殿在真正地接觸它之後,感覺年久失修的大樓有如欠缺照顧、垂垂老矣的病人。讓它閒置在風景秀麗的陽明山實在十分可惜。如何重新定位中山樓,賦予它新的角色扮演,還有賴我們大家集思廣益,讓它重現風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潘是我在社團認識交往的朋友,他為人厚道爽朗,幾年前在深坑打造了一家田園餐廳,餐廳建築美侖美奐,在深坑鄉下享受法國料理是城市人的另類選擇。
  • 週末上午,住家附近的公園看來是十分忙碌,一群人跟著老師學著打太極拳外,四周散坐著晒冬日陽光的居民。公園一角,推來一車小攤,是賣著現炸的蘿蔔絲餅、韭菜盒子和蛋餅,小攤旁聚集著等著煎好早點的顧客。
  • 若是因公務而出國,往往只攜帶簡單行李。下飛機出了海關,手提行李直奔搭車處,不需用得著手推車。此回利用新春假期,全家出國遊玩,行李件數多,用得著手推車運送行李到搭車處。
  • 前年為了學好日文,請了一位日籍老師來家中教我日文。年輕的女老師怕冷,因此內人用碳火暖爐放在老師的座位旁,並在火爐上放著一壺開水。在碳火中用錫箔紙包著地瓜,烤地瓜、燒開水,兩個小時的課程,水開了、地瓜熟了,室內飄著地瓜的甜香。將烤好溫熱的地瓜給了老師當成懷爐,並且讓單身的老師回家之後也可用來充飢。
  • 從報章看到幾篇由立法委員和報章主筆的文章,其內容皆把台灣的中小企業主形容成,男主人不過跑跑業務、喝酒,甚至包二奶,而女主人是走後門、跑關係如此而己。對於從未參與台灣經濟建設的人夸夸其言,只能一笑置之。
  • 在我的衣櫃內,有一系列的藍色毛衣,從羊毛背心、開襟羊毛衫、V字領、圓領、高領,這一套毛衣材質很好,是早年到香港做生意時,在當年生意鼎盛尖沙咀彌敦道的名店龍子行陸續買回來的,一晃眼這些毛衣陪伴著我已經2、30年了。
  • 移居美國的大哥,隨著年歲漸老,思鄉情濃,利用工作的年度長假,返回台灣,重享舊日生活片段。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