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戀–酸瓜仔炒豬腸

文/圖 張詠捷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知道澎湖有酸瓜仔這種物產,是在十多年前,第一次登上澎湖東南邊的小島——西嶼坪所發現的。

當年站在古厝門口的我,望著大大小小排列在門埕內牆角的土甕,正納悶裡面裝著什麼東西時,熱情的歐巴桑跨出廳門來,招呼好奇的我,隨即掀開覆在甕口上的層層塑膠袋,霎時,一股酸味從甕口竄了出來,只見滿甕湯汁,浮盪著一層厚暈暈的白酺,「阮住這離島,船較無方便,冬天無菜就是靠這酸瓜仔在渡頓。」

聽歐巴桑介紹甕裡的酸瓜仔,不懂事的我心裡直想:「這樣的東西能吃嗎?」放眼望去,整個西嶼坪老古園裡的農作,除了蕃薯、土豆和菜瓜長得茂密之外,就是稀稀疏疏的幾棵蔥白,以及被龜蟲肯噬得空空洞洞的小白菜。當寒冬來臨,猛浪擊岸,小島與外界斷絕的日子,大概就是靠那幾甕酸瓜仔將就過活吧。年輕的我在小島上踱步,兀自為南方島嶼的艱困生活感到有些悲涼。

曾幾何時,躲在牆角的酸瓜仔,一躍成為當紅的澎湖地方特產。提起酸瓜仔,幾乎人人一致公認望安與將軍島當地所產的最好吃。一到夏季,澎湖各鄉農會超市展示架上就開始出現酸瓜仔;一瓶瓶用寶特瓶塞得滿滿的酸瓜仔,也透露著夏天已來到的訊息。

在「燒山炎火」般的海島夏季,酸甘香脆的酸瓜仔是開胃的夏日好菜,對於交通不方便的離島,極耐儲存的酸瓜仔更是渡冬之寶,從初夏開始到深秋、嚴冬輾轉至新春,酸瓜仔陪伴著離島人度過菜蔬短少、青綠不繼的日子。

酸瓜仔是以越瓜曝曬醃製而成的。越瓜在地方俗稱鹽瓜,早期各地多有種植,新鮮的鹽瓜煮湯風味猶似大黃瓜,發酵漬熟後俗稱酸瓜仔,離島的習慣主要是以醃製的吃法為主。

酸瓜仔生吃香脆可口,味道類似德國酸黃瓜,酸甘中帶有一股瓜果清芳。長久以來,酸瓜仔在地方已衍生出許多種吃法,炒蛋、炒小管、燉排骨、煮鮮魚等,融入各種菜色中都能發揮酸甘的味覺特色。

在各式以酸瓜烹調的菜色中,尤以酸瓜炒豬腸口感與味道最是特別。台灣客家菜中有道酸炒豬腸非常有名,但每次嘗試,總被那股人工醋酸味給嗆昏了胃口。而望安島的這道鄉土菜,味覺層次自然許多,那果香撲鼻的酸瓜,配搭青蔥與豬腸子合炒,爽潤清香,真是絕配。在過去,離島人家想要吃酸瓜炒豬腸,非得要等到大節日不可,村裡只有在廟會喜慶或婚喪時日,才會宰殺豬隻,分享親友。
舊時離島農戶家家都會醃製幾甕酸瓜仔,醃漬時大多利用口窄肚寬的白土甕,漬熟後,就直接從甕口取用,每開一次甕口,就得添加粥湯簽水,以避免酸瓜仔直接接觸空氣而敗壞。打從黑松汽水瓶改成保特瓶裝後,大量的寶特瓶開始出現在我們生活週遭,近年來購買礦泉水、飲料的風氣也漸漸從台灣傳到小島來。聰明的農戶,便將輕便又容易取得的寶特瓶廢物利用,成了醃漬酸瓜仔最佳利器。

在瓶子裡發酵的酸瓜仔,青皮白肉混著細細的瓜子,黃黃綠綠的色澤看起來很吸引人,用老土甕漬酸瓜已成了上一輩的回憶。

每年正月,春雨一到,南島農戶就忙著整園鬆土,趁著好天時種下鹽瓜。經過清明雨水的潤澤,到了南風隰隰的黃曆四、五月間,瓜園濃綠繁盛,島上農人就開始醃製酸瓜仔。

趁著豔陽高照的日子,一早就從瓜園摘取嫩瓜,利用特製的庖刀將鹽瓜庖成厚厚的瓜片,一片片直接鋪排在掃淨的水泥地上,讓烈陽曝曬。大海環繞的島嶼幅熱熾盛,很快的就將瓜肉裡的水分蒸發,餘留的甘美瓜汁濃縮在瓜肉組織裡。午後,辛勤的農人將乾萎的瓜片收起,混入鹽巴,圓圓的瓜片經過由一次又一次反覆搓揉,再次釋出水分,瓜肉變得鄒軟,轉化成甜脆的口感。

製作得當的酸瓜仔在此時嚐起來鹹澀中帶著微微鮮甜,趁著太陽下山前,島上夫妻同心協力,用筷子將軟脆的鹽瓜一片片塞進乾淨的寶特瓶裡,繁複的塞瓶動作上上下下,形成一種鄉音律動。直到寶特瓶將滿,在旋緊瓶口前的最後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將冷涼的稀粥湯或蕃薯簽汁灌入瓶內,作為發酵的媒湯。灌滿的寶特瓶鹽瓜在瓶裡發酵,一夜間就把寶特瓶脹得鼓鼓的,大約半個月後,就成為酸乾脆爽,道地的「酸瓜仔」了。

發酵熟成的酸瓜仔把寶特瓶脹得硬鼓鼓,取用前一定記得要先「放氣」,也就是微微旋鬆瓶蓋,讓氣體慢慢流溢出來,如果沒經過這個步驟而直接開瓶,「酸瓜彈」的威力可是十分驚人的,一不小心,就會噴得「滿面全豆花」。記得第一次學煮酸瓜仔,糗態畢現,不但噴得一副酸瓜臉,廚灶、地板、門後,到處都是瓜肉瓜子,還得先狼狽收拾才下得了廚。

從保特瓶裡取出適量的酸瓜洗淨,加些水泡軟,蔥幾支切段備用。豬腸子洗乾淨,過滾水川燙,將腸子裡的雜穢和氣味燙除後,再次過水漂洗,加入清水煮熟。
愛吃有嚼感的,熟了即可出鍋;偏好軟爛的,就多煮一下,腸子熟透,撈起來瀝乾,切成小段。

熱油鍋,倒入豬腸炒香,再加入酸瓜同炒,太乾時可加些水潤澤,最後倒入蔥段翻炒即可起鍋,趁熱,愛好酸瓜的老饕,非嚐不可。@

轉載自野人文化–【食物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