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會》序 介於觀眾和演員之間

熊秉元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復活島上的石像,舉世聞名。可是,一般人大概不清楚,復活島上共有887個石像,大小不等。其中,280座石像昂首而立,遠眺天際;另外100座左右,散落在道路兩旁,顯然是正在運送途中。其他半數左右的石像,聚集在雷諾瓦瓦谷採石場,正等待啟運。

經過長期的研究,科學家已經大致拼湊出復活島所經歷的浩劫。這個位於太平洋的島嶼,原來綠蔭蔥蔥,為森林所覆蓋。然而,不知道是哪些原因使然,島民們開始雕塑巨型石像。為了工作的需要,島民開始砍伐森林;森林面積減少,土壤裡的水分流失,地表較肥沃土壤被海風吹走。經過800年左右的光陰,島上樹木被砍伐殆盡,貧瘠的土壤無法孕育作物;經濟瓦解,文明崩潰,島民滅絕。

復活島的故事,生動而令人心驚的出現在戴蒙《崩潰:社會興衰錄》這本書裡。可是,在這個慢性死亡的過程裡,難道復活島的島民都毫無警覺、都坐以待斃嗎?800年是一段漫長的歲月;在每個島民的有生之年,最多只能察覺到,森林面積有「微量」的變化。因此,不容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更不容易掙脫傳統、改弦更張。

戴蒙描述復活島的辛酸史,當然是藉古諭今。他認為,21世紀的今天,整個地球就像是一個復活島。如果人們濫用資源、蹂躪環境,長此以往,就可能走上復活島同樣的軌跡。復活島的文明已經崩潰,因此人類的文明也可能崩潰。為了避免人類文明的浩劫,他苦口婆心的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復活島的悲歌,令人心驚;戴蒙的呼籲,令人駐足。當然,除了戴蒙之外,還有很多先知先覺者,發現問題於無形,而且大聲疾呼,希望能敲響警鐘,振聲啟聵,扭轉乾坤──《M型社會》的作者大前研一,顯然就是其中很特別的一位。
《M型社會》的主要觀察,是在世紀交替之際,日本社會逐漸形成一種兩峰的結構:所得高的一小群人,和所得低的大多數人。而且,兩群人距離愈來愈遠,有點像是M型一般。除了日本之外,M型的結構,在其他社會是不是也成立? M型結構到底好不好?如果不好,怎麼辦?

造成M型的社會結構,有很多種可能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產業結構和經濟活動的性質,都發生根本的轉變。過去,經濟活動的範圍,大致上集中在有限的地理區域裡;現在,連鎖店、跨國公司、網際網路等等,大幅度的擴充了經濟活動的範圍。因此,只要在各個小區域裡都賺一些(小)錢,累積之後,就可能成為M型右肩的成員──比爾蓋茲,正是這個新富巨富階級裡最極端的例證。

那麼,M型結構到底好不好呢?和ㄇ型或凸型結構相比,兩極化代表所得分配愈益不均;連帶的,這兩群人的生活、消費、自我認知等等,都受到影響。M型的結構,似乎意味著整個社會往下沈淪。然而,也未必如此。一旦把時間拉長,事物的意義會清楚一些;在價值判斷上,也可能有不同的解讀。

M型結構如果確實成立,所反映的只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階段性的特色而已。放在時間的脈流中來看,一時一地的價值判斷,未必中肯。不過,無論在社會整體上的意義如何,一般人最關心的,當然還是自己。在M型結構的社會裡,如何自處,如何自求多福呢?

對於這個問題,戴蒙和大前研一,以及讀者本身的生活經驗,剛好提供三個清晰的參考座標。復活島上的島民,即使體會到森林逐漸消失;因為大勢所趨,渺小的個人只是杯水車薪。M型社會裡,兩極化的趨勢逐漸形成;對於諸多力量匯總而成的趨勢,個人也許無從扭轉。然而,即使處在M型的左肩,也還是有很多因應之道──關於這一點,大前研一有諸多既實際又有趣的著墨。

最後一個參考座標:21世紀初,少子化已經是全球性的趨勢。在每個人的生活經驗裡,都是耳聞目見;中產階級的家庭,通常不超過兩個子女。不過,無論社會趨勢如何,別人作法又是如何;要有多少子女,「自己」最能掌握!

戴蒙的復活島故事和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都發人深省。無論如何,對於讀者而言,在領略體會和行為舉止之間──也就是在觀眾和演員之間──自己如何取捨,當然是另外一個問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是他們一出生就有機會接近故事書,想想看,那些書中的人物,不論古今中外都來到了眼前,與他們相識,不僅分享了各個人物生活中的點滴,孩子們的想像力也隨著書中的故事情節飛翔。
  • 那時候我才二十歲出頭,心中充滿了年輕人的理想和抱負。倫敦的舞台,對我來說實在是太小了。我聽說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紐約,已經成為世界娛樂業的中心,我天天夢想著去那裡一展身手。
  • 中國,對許多人來說,既充滿了神秘與好奇,也滿懷理想與浪漫,只是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封閉的大門一旦被打開,霧裡的中國日漸清晰,就在此一同時,政治的黑手像陰影般隱隱浮現,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益發變得似真似假,讓想要一窺真相的世人不知如何分辨!唯獨可以確定是,現在的中國變得再也不是過去的同一個中國。
  • 世界早已成了一個地球村,人們瞭解其他國家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媒體的報導自然成了人們獲取資訊的主要來源。人們借助媒體(現在得加上網路資訊)提供的各種資訊,構想他國景象。
  • 愛因斯坦說:「真正的智慧是把複雜變成簡單。」(本書第四章引述),從眼前的現實上看,天下任何事情總是艱難繁雜的,但其原理卻是明白簡易的。若能透悟其原理,則可以將現實之繁難「化繁為簡,以簡御繁」。《易經》老早說過:「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矣。」但,要穿過現實的繁難而透悟原理之簡易,談何容易?這又是另一層次的困難了,唯有智者能解破融通之。

  •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學習能力、模仿能力特別強,而且起心動念很快,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們父母要知道,聰明與智慧是不能劃上等號的,所以,為人父母要懂得幫助孩子把聰明轉化為智慧,不要到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

  • 眼前掉落一張千元大鈔,你會怎麼辦?是當下馬上衝過去撿起來?還是有些在意但路不拾遺?或者是不以為意的瀟灑走過?如果這是一塊錢,基本上可能沒人會撿。就算是五塊或十塊錢的銅板,會撿的人可能也不多。然而,換做「鈔票」可就另當別論。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慶幸鴻運當頭的伸手去撿吧。只是撿了這千元大鈔,難道就真的「賺到了」嗎?
  • 日本人最喜歡努力了。 對人動不動就說「努力」,連自己都常把「我會努力」掛在嘴上。這是因為人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將「勤勉是美德,努力必有回報」這類耳熟能詳的話,當成心靈的依靠。
  • 補作文、補數學、上英文、參加科學教室……休閒時間被補習班、才藝班填滿,還是不見起色。你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你最近幫孩子買書了嗎?你知道這個月孩子讀了幾本書嗎?孩子最喜愛一本書是什麼?
  • 閱讀確實可以增強國語文能力,但是請注意:效果的顯現需要時間。最忌諱的是父母時時擔心:「我家孩子最近光看課外書,成績一點也沒改善,到底有沒有效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