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全書》序

知性與感官的享樂飲料

文/林裕森
【字號】    
   標籤: tags:

十多年來,我一直都沒有忘記葡萄酒是用喝的道理,但是閱讀葡萄酒的知識卻和透過感官品嘗葡萄酒一樣,共同成為引領我進入葡萄酒世界的兩道門。跟大部分的人一樣,投身進入葡萄酒的國度,直接來一場充滿未知的味覺冒險,是我與葡萄酒初遇的第一步。

然後慢慢地,我發現當我學到越多關於葡萄酒的知識之後,我越能從葡萄酒的品嚐中得到更多的樂趣,或者說,更能輕易領悟葡萄酒透過顏色、香氣和口感所要訴說和傳遞的意義。那樣的感覺好比逐漸學會了一個新的語言,可以跟一個更廣闊的,屬於美味的世界進行溝通。

巴斯得說:「在一瓶葡萄酒中蘊含著比所有書籍更多的哲理。」他是一個微生物學家,看到了我們肉眼看不到的葡萄酒世界,但是,葡萄酒單單做為一個同時兼具著知性與感官享樂的飲料,卻是有著最多論述的飲品,複雜多變又經常蘊藏著土地的精神,被封存在葡萄酒裡的。

不單單只是以葡萄發酵而成,含有酒精的飲料,它們常常傳遞來自原產故鄉的動人故事,化身為可以品嚐的文化產物。甚至,還有許多葡萄酒彷彿有著生命般地隨著時間緩緩地變化熟成,而且有著各自的情感與個性。也因此,葡萄酒雖然可以帶來醺醺然的愉悅,但它最吸引人的卻是酒本身的風格和味覺的表現,以及隱藏其後的地理與人文。

涵蘊著如此多的意義,有著如此繁複多樣的風格變化,雖是葡萄酒最迷人的特性,但往往卻又像是重重的荊棘,阻隔在初探葡萄酒世界的人面前,讓人不得其門而入。本書分別討論了葡萄酒關於歷史、品種與種植、釀造與培養、品嚐方法、保存條件、餐酒搭配以及年份等關鍵主題,都是通往葡萄酒世界最方便的橋樑。此外,介紹了全世界最重要的15個葡萄酒產國以及他們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

葡萄酒可以帶給我們的總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這是為何葡萄酒一直讓我樂此不疲的最重要原因,透過葡萄酒,我望見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一種不用出遠門就可以用鼻子和舌頭遊賞領會的感官旅程。

在我的夢想中,期盼可以將本書幻化成一本前往葡萄酒世界的旅遊指南。請不要誤會了,這絕對不是一本談酒鄉之旅的書,但是,我總相信,當學會了從葡萄酒裡探看世界,再遙遠難及的酒鄉自然都會來到你的面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當今體驗消費興盛的時代,能否產生消費者情緒的共鳴,是產品競爭力的重要關鍵。Apple的iPod、Starbucks的咖啡,或是本書中所提到的Wrangler吉普車、Chrysler PTCruiser休旅車……有許多不勝枚舉的例子可說明情緒對消費者的影響力。
  • 本書前文提到,每個物種因DNA結構不同而有所差異,我稱此為生物結構。此外,每個文化都有其結構,也就是生物結構的延伸擴大。生物結構指出一種需要,而文化結構從特定文化中的各種變數角度詮釋這種需要。
  • 沒有熱忱,無法締造偉業。

    ──雷夫‧華爾杜‧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盡情活出他的生命

  • 有自我的主張,是很重要的自主與人格成熟的發展里程碑,青少年為了堅持己見,父母難免會經驗到子女的叛逆行為。但叛逆過度與不當膨脹,以至於目無尊長,極力挑釁權威與倫理規範的對立反抗行為異常者,帶給父母、家庭與學校的困擾與煎熬,非身陷其中者是無法體會的。
  • 遲早,你會面對講道理也沒用的時候。有時,他就是要為所欲為,不管你說什麼。這現象在青春期並不稀奇,但那若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可就不一樣了。
  • 多數人不相信自己受傷,更不相信最大的傷害來自生身父母,當然更無法接受偉大又受苦受難的母親竟是最原始的加害者。然而,更多的人願意相信因著自己的努力和聰明智慧,不但可以明瞭、克服,並且原諒一切的傷痛和傷害他的人,他們相信自己已經與天地和好,而且願意憑藉哲學、神學或宗教的思想、律法以及儀軌,去教導並帶領仍在苦難中的眾生離苦得樂,求得平安。

  • 英雄勇於冒險,與恐龍敵對,並尋得真實自我這顆珍寶。雖然探尋的旅程總是孤寂的,但到達目的地時,則會得到與自己、有情眾生以及地球合而為一的回饋。每次在生命中面對死亡的時刻,就是與恐龍敵對,而每次我們選擇走出絕境,並朝向深處探問「我是誰?」的時刻,我們便擊潰了恐龍。
  • 二十多歲的義傑,雙腳已跑過幾百萬里,雙腳已遍及世界四十餘國(1998~2007)。於2007年正式「跑上」人生第一次巔峰,完成橫越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7,500公里成功,創下新世紀人類冒險行為的歷史紀錄,更將台灣民族的堅忍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 一位敏銳、年輕的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他大部分人生都「活在腦袋裡」,活在文學和哲學裡。有一天,他信步走在羅浮宮,發現自己被西元前五世紀的阿波羅雕像深深吸引,只不過這座雕像僅剩下軀體,頭顱早在幾世紀前就已遺失。里爾克了解到這位天神完整且直接地以身軀表達祂的存在和能量──祂的「光明」。根本就不需要頭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