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全书》序

知性与感官的享乐饮料

文/林裕森
【字号】    
   标签: tags:

十多年来,我一直都没有忘记葡萄酒是用喝的道理,但是阅读葡萄酒的知识却和透过感官品尝葡萄酒一样,共同成为引领我进入葡萄酒世界的两道门。跟大部分的人一样,投身进入葡萄酒的国度,直接来一场充满未知的味觉冒险,是我与葡萄酒初遇的第一步。

然后慢慢地,我发现当我学到越多关于葡萄酒的知识之后,我越能从葡萄酒的品尝中得到更多的乐趣,或者说,更能轻易领悟葡萄酒透过颜色、香气和口感所要诉说和传递的意义。那样的感觉好比逐渐学会了一个新的语言,可以跟一个更广阔的,属于美味的世界进行沟通。

巴斯得说:“在一瓶葡萄酒中蕴含着比所有书籍更多的哲理。”他是一个微生物学家,看到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葡萄酒世界,但是,葡萄酒单单做为一个同时兼具着知性与感官享乐的饮料,却是有着最多论述的饮品,复杂多变又经常蕴藏着土地的精神,被封存在葡萄酒里的。

不单单只是以葡萄发酵而成,含有酒精的饮料,它们常常传递来自原产故乡的动人故事,化身为可以品尝的文化产物。甚至,还有许多葡萄酒仿佛有着生命般地随着时间缓缓地变化熟成,而且有着各自的情感与个性。也因此,葡萄酒虽然可以带来醺醺然的愉悦,但它最吸引人的却是酒本身的风格和味觉的表现,以及隐藏其后的地理与人文。

涵蕴着如此多的意义,有着如此繁复多样的风格变化,虽是葡萄酒最迷人的特性,但往往却又像是重重的荆棘,阻隔在初探葡萄酒世界的人面前,让人不得其门而入。本书分别讨论了葡萄酒关于历史、品种与种植、酿造与培养、品尝方法、保存条件、餐酒搭配以及年份等关键主题,都是通往葡萄酒世界最方便的桥梁。此外,介绍了全世界最重要的15个葡萄酒产国以及他们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

葡萄酒可以带给我们的总远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多,这是为何葡萄酒一直让我乐此不疲的最重要原因,透过葡萄酒,我望见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一种不用出远门就可以用鼻子和舌头游赏领会的感官旅程。

在我的梦想中,期盼可以将本书幻化成一本前往葡萄酒世界的旅游指南。请不要误会了,这绝对不是一本谈酒乡之旅的书,但是,我总相信,当学会了从葡萄酒里探看世界,再遥远难及的酒乡自然都会来到你的面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当今体验消费兴盛的时代,能否产生消费者情绪的共鸣,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关键。Apple的iPod、Starbucks的咖啡,或是本书中所提到的Wrangler吉普车、Chrysler PTCruiser休旅车……有许多不胜枚举的例子可说明情绪对消费者的影响力。
  • 本书前文提到,每个物种因DNA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异,我称此为生物结构。此外,每个文化都有其结构,也就是生物结构的延伸扩大。生物结构指出一种需要,而文化结构从特定文化中的各种变数角度诠释这种需要。
  • 没有热忱,无法缔造伟业。

    ──雷夫‧华尔杜‧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尽情活出他的生命

  • 有自我的主张,是很重要的自主与人格成熟的发展里程碑,青少年为了坚持己见,父母难免会经验到子女的叛逆行为。但叛逆过度与不当膨胀,以至于目无尊长,极力挑衅权威与伦理规范的对立反抗行为异常者,带给父母、家庭与学校的困扰与煎熬,非身陷其中者是无法体会的。
  • 迟早,你会面对讲道理也没用的时候。有时,他就是要为所欲为,不管你说什么。这现象在青春期并不稀奇,但那若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可就不一样了。
  • 多数人不相信自己受伤,更不相信最大的伤害来自生身父母,当然更无法接受伟大又受苦受难的母亲竟是最原始的加害者。然而,更多的人愿意相信因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智慧,不但可以明了、克服,并且原谅一切的伤痛和伤害他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已经与天地和好,而且愿意凭借哲学、神学或宗教的思想、律法以及仪轨,去教导并带领仍在苦难中的众生离苦得乐,求得平安。

  • 英雄勇于冒险,与恐龙敌对,并寻得真实自我这颗珍宝。虽然探寻的旅程总是孤寂的,但到达目的地时,则会得到与自己、有情众生以及地球合而为一的回馈。每次在生命中面对死亡的时刻,就是与恐龙敌对,而每次我们选择走出绝境,并朝向深处探问“我是谁?”的时刻,我们便击溃了恐龙。
  • 二十多岁的义杰,双脚已跑过几百万里,双脚已遍及世界四十余国(1998~2007)。于2007年正式“跑上”人生第一次巅峰,完成横越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7,500公里成功,创下新世纪人类冒险行为的历史纪录,更将台湾民族的坚忍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 一位敏锐、年轻的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他大部分人生都“活在脑袋里”,活在文学和哲学里。有一天,他信步走在罗浮宫,发现自己被公元前五世纪的阿波罗雕像深深吸引,只不过这座雕像仅剩下躯体,头颅早在几世纪前就已遗失。里尔克了解到这位天神完整且直接地以身躯表达祂的存在和能量──祂的“光明”。根本就不需要头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