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序

有人翻開了農藝百寶箱

文/劉克襄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在三峽拓墾「草盛園」,回台北主編《漢方LIFE》,或許是盛璘從美國回來這兩年多,周遭親友注意到的主要工作。

菜園一隅隨興栽植的農耕方式,以及雜誌月刊提倡的現代健康養生觀念,都讓我比以前更好奇,這位值得敬重的出版社老編輯,最近在實踐何種生活信念。

這其間,我剛巧熱中於對本地失落蔬果的尋找和研究,更隱約而強烈地感受,她對藥草和農藝的喜好,似乎遙遠地呼應著我的摸索。不免寫了一、二封信,興沖沖地說要去「草盛園」拜訪,結果不知為何,自己總倥傯於瑣事,莫名地失約了。

二○○六年,《漢方LIFE》創刊,還跑去誠品當聽眾,參與開幕的記者會。不想,活動過於熱鬧,除了領到一本創刊號,還是沒時間和她靜下來切磋植物知識和生活的心得。直到這本遊學筆記的出現,才有機會從書本中一樁樁異鄉生活的小故事,瞭解她在這段時間的自然養成。

盛璘以調侃自我的文筆,戲稱遊學美國的旅次,是位年過中年的女人,希望藉由藥草知識的受教,發現第二春的可能。行文敘述,處處可見其樂觀而爽朗的學習態度,不僅放下過去專業背景的身段,謙沖地重新認知,還以感恩的心情,反思著這趟自然生活之旅。

這趟充滿環保意識的見學,盛璘也相當隨緣,從不小心到藥鋪打工,學習英文,卻是一路生活體驗的歡喜。凡描述經歷的精采事物,也不必然經過嚴謹而有機整合的推介,而是以做筆記的方式,帶著快樂的心情在記錄,源源不斷地把一路的旅程見聞,熱情地宣揚,跟大家分享豐富的內涵。

輕鬆、快樂,無疑是閱讀這本書時的重要基調。從探觸有機農藝的知識,逐漸體悟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則是閱讀過程裡,另一個重要的啟發。她不斷把自己過去的學習,和當下遇見的個案,做一個有趣的比較和反省。愜意生活,卻不忘嚴肅思考。

當然,最重要的是,盛璘經過生活反芻,探索園藝治療的生活經驗。此一理念跳脫了過去,以插花、剪樹等修身養性為中心的庭園思維。一則則體貼人性,又充滿普羅環境意識的觀念,不斷地被她推介出來,引發我們深思。

盛璘好像在不小心的遊蕩裡,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自然生活的百寶箱,好奇地翻開它。農夫市場、樸門農藝、自然屋、友善花園、學校農園和園藝治療等等,一個個精彩而可行的生態理念,猶如愛不釋手的精緻玩具,豐富地堆放在裡面。且透過她的逐一把玩,亮麗而生動地在我們面前展現。

身為一個自然書寫者,又長期和台灣自然環境的對話,我卻少有她此行的見識。邊讀邊作筆記,我忘情地被深深吸引,彷彿仍跟著她在當地走訪,繼續身歷其境,吸收多樣的知識。

行文中,許多點到為止的概念,我仍意猶未盡,竊以為,不少概念很值得在台灣更深入地反覆體驗。盛璘透過這回的旅次,開啟了一道明亮的窗口。我則期待日後透過這個窗口,看到她更精彩而豐富的實踐過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二十多歲的義傑,雙腳已跑過幾百萬里,雙腳已遍及世界四十餘國(1998~2007)。於2007年正式「跑上」人生第一次巔峰,完成橫越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7,500公里成功,創下新世紀人類冒險行為的歷史紀錄,更將台灣民族的堅忍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 一位敏銳、年輕的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他大部分人生都「活在腦袋裡」,活在文學和哲學裡。有一天,他信步走在羅浮宮,發現自己被西元前五世紀的阿波羅雕像深深吸引,只不過這座雕像僅剩下軀體,頭顱早在幾世紀前就已遺失。里爾克了解到這位天神完整且直接地以身軀表達祂的存在和能量──祂的「光明」。根本就不需要頭顱。
  • 葡萄酒有如具有生命一般,在裝瓶之後還會繼續成長、改變。而且更有趣的是,每一款酒熟成的速度和成熟後所表現的風味都不一樣,讓葡萄酒因為加入了時間的深度,變得更豐富多變。
  • 十多年來,我一直都沒有忘記葡萄酒是用喝的道理,但是閱讀葡萄酒的知識卻和透過感官品嘗葡萄酒一樣,共同成為引領我進入葡萄酒世界的兩道門。跟大部分的人一樣,投身進入葡萄酒的國度,直接來一場充滿未知的味覺冒險,是我與葡萄酒初遇的第一步。
  • 我一向就認為男人沒什麼用,只能躲在社會框架所支撐的虛假威勢下維繫自己的尊嚴。身為卑南族人,從小我便清楚地看到來自女人、母親寬厚、堅強而又穩定的力量。卑南語「pu-rumah」,是名詞「rumah」(家)加前綴「pu」,有「使其回家」或「使其有家」的意思,一般被譯成漢語的「嫁」或「結婚」。
  • 猛獁象狩獵計畫預定在秋初,也就是這毛茸茸的巨獸往南遷徙之時。這計畫連從最樂觀的角度來看都有風險,但全部落的人知道後都非常興奮。這趟遠征將前往半島的北端,接近半島與大陸連接處,到時候凡是身強力壯的人都會是遠征隊一員。他們得走很遠的路,狩獵、肢解、將肉加工處理、熬出油脂,才回山洞。
  • 如何才能贏得人心?你需要天生外向,或是擁有優異的直覺,才能在人際關係上成功嗎?在打理人際關係的技巧上,是否有人就是天賦異稟,有人就是資質平庸,而我們就只能接受上帝給予我們的能力?如果某人在建立人際關係上已經做得不錯了,他是否還能做得更好?
  • 在步調飛快的現代生活中,人們渴望體驗與他人有美好的互動,約翰‧麥斯威爾在《人生一定要沾鍋》一書中,提出二十五項人際原則讓人們學習,以創造共贏人生。
  • 做了幾年媽媽,心怡更成熟了。這本《我的孩子變了!》描述與青少年家庭會談的現場,也再度展現出她的個人風貌與專業素養。
  • 為了維持完美形象,明明我都是考第三名左右,

    媽媽竟向人炫耀我在班上第一名,

    讓我很不舒服……

    這是一個令人傷心難過的家庭故事。

    維宜(化名)是明星高中三年級學生,因為患了憂鬱症,高三下開始陸續請長假,不願意上學。最後,學校顧念其以往表現優異,勉為其難頒發畢業證書給她。當年的升學方式僅有大學聯招,想當然耳,維宜沒有順利考上大學,這個挫折對她與家人來說,均是重大打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