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荳芽‧不上安親班》序

請把童年還給孩子

文/Carol‧謝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安親班,都是讓孩子寫寫功課、再寫評量,積極一點的安親班甚至會千方百計拿到學校的試卷,讓孩子先寫,一再重複寫過這些評量試卷的孩子,回到課堂上考試,一看到一樣或類似的試題,連想都不必想,很快的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來的成績也都不差。

不明就裡的爸爸、媽媽,一看孩子成績進步了,滿心歡喜,謝天謝地還好我把孩子送去安親班了。

這樣的成績,果真只是用來「安親」的。

孩子呢?為什麼大多數的孩子都不喜歡上安親班呢?

原因應該是安親班的型態接近的是補習班。大一點的孩子因為考不上好的高中或大學,所以勉強去補習班蹲一年,教室小、人擠人、整天背書考試,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大不了就苦這一年嘛!坐監也是一年而已!

這些從小一就開始上安親班的小小孩呢?他們可不是只有忍一年便了事的,很多孩子是從小一到小六、整整六年時間都在安親班度過的……

小學畢業之前的這段時光,我們統稱叫「童年」。上學、然後去安親班待到晚上,假日再去補習(英文、數學或才藝)的孩子,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童年的孩子。

爸爸、媽媽們只要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是怎麼過的,不必再問孩子,應該就知道孩子為什麼不愛上安親班了。

「玩」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工作,所有有關生活的能力,孩子們都得從玩的過程中學習。一個整天關在安親班的孩子,當然不會有任何玩的機會了。

我家荳芽即將唸小一時,我也曾經想為她找個安親班,那時沒想太多,不是大家都把孩子送去安親班嗎?那麼,照著做,大概不會錯吧。

在我參觀過幾家安親班後,我停下來想的是──安親班有便宜的、貴一點的;教英文的、只幫忙看學校功課的;環境也有寬敞一些的、簡陋一點的……但是,所有安親班都有一個共同的型態,便是類似補習班,把孩子整天關在一個空間裡。只要這個型態不變,安親班對我來說,便都一樣,沒什麼好選擇的。

一個六、七歲孩子的生活,不應該被拘限在一個小框框裡、處處都是牆,她應該出去吹吹風、曬曬太陽,跟小狗一起在公園跑一跑,或者學著種一株花、養一盆草,親手摸摸泥土、赤腳踩一踩地……

因為停下來想到這些,我放棄了安親班,開始為荳芽找老師、和老師一起規劃荳芽的課後生活學習藍圖,一點一滴、一天一天,努力實踐。

荳芽已經過了這樣的生活近兩年。這兩年來,她去到台灣很多地方旅行、觀察,做了很多筆記,長大了不少。每天,我總是仔仔細細的聽她說話、看她微笑或皺眉,我不願錯過任何一絲一毫她成長的細微改變。於是,我才能說──我是了解荳芽的。

作為荳芽的母親,我不敢誇說她有多優秀,但她的確表現出一種跟一般孩子不太一樣的特質──快樂、開朗、勇敢,樂於學習新事物,很會營造生活樂趣。

果硬是要追究荳芽的成績如何,我也能微笑著回應──雖然沒有第一名,但也不差,我很滿意了。

童年,是形塑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很重要的階段。一個人將來用什麼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如何看待挫折和成功,甚至怎麼樣定位自我價值,都跟童年所經驗的生活有關。一直到現在,心煩時、困頓時,最能安慰我的,也總是偶然想起的那些小時候的不經意小事……

一個沒有了ㄕ~的人,他要如何定位自己、肯定自己,或是安慰自己呢?

我總是開玩笑的說我把荳芽當白老鼠,做了「不上安親班」的實驗,已經近兩年了。荳芽低年級的生活即將結束,再來她要面對的是競爭更激烈的三年級,我卻依然準備讓她繼續過這樣的不上安親班生活。在我看來,競爭力固然重要,但是,在跟別人競爭之前,先幫助孩子看清自己,恐怕是我們更應該要為孩子做的事吧。

真心為孩子好,我唯一想說的是──請把童年還給孩子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展與我的相遇在一所盡是青春痘與汗臭的和尚高中。他是學生,我是老師。後來我們相戀,經歷許多變化,克服種種困難而結婚。
  • 小小一則母子對話,發生在某天早晨。
  • 我在行星科學和彗星領域的研究工作,是在研究所開始接觸的。那時候,我對理論物理還是念念難忘。有一天,我在圖書館看到史蒂芬‧霍金有關黑洞的一篇新論文,一時好奇,使用影印機影印,厚厚的一疊,拿出來一看,竟然是空無一字!
  • 當喬志再度睜開眼睛,眼前是一顆圍著光環腰帶的淡黃色行星,這顆巨大無比的行星在安妮和喬志前方,從黑漆漆的天空緩緩升起。安妮和喬志沿著彗星表面快跑,想找一個可以俯視光環的位置。遠遠地看,那些光環像條柔軟的緞帶,其中某些部分跟行星本身一樣都是淡黃色,其他部分就比較暗了。
  • 我收集余英時先生的英文論著,初衷本是為了自己更全面地學習他的治學方法和理解他的論學旨趣。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覺得,如果能將這些論著譯成中文,也許不失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 在中國的學術傳統中,史學一向是最光輝的一門學問。但時至今日,史學在中國竟大為衰落了。必須指出,現代中國史學的衰落並不是一個孤立而凸出的現象;實際上它只是整個學術荒蕪的一個環節而已。
  • 普天下的父母都有一個願望,「孩子,你要比我更強!」 當才藝教育、學校教育都不能滿足父母的當下,理財教育興起。《理財教育越早越好》值得父母重視。
  • 對於零用錢,孩子和父母會有截然不同的回答,孩子嚷著「多多益善」,父母則認為「過猶不及」。父母常常為了究竟要給多少而苦惱,最後往往只能根據年齡、年級、孩子管理金錢的能力給零用錢。


  • 這本書的作者柯林.坎貝爾,在骨子裡其實仍是個來自維吉尼亞州北部的農場男孩。我們在一起時,總免不了會分享各自的農場故事,從施灑糞肥、開牽引機到放牧牛群,我們之間永遠有說不完的農場經。
  • 我的小兒子湯姆十三歲的時候,我們家已經漸漸改吃植物性食品。某一個星期天早上,湯姆從好友家過夜回來,他跟我們說了一個故事,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