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吾齋 獨居甚玄

蘇凰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3日訊】我們搬入新房時,想起現在住過的地方已有二十來年。

剛入住這裡還是郊外,樓房之右山竹猗猗儼然成林,中間有一塊廢棄的農田,卻長出紫雲英來了,我們也愛一家人在那裏去曝背聊天,消受人間的清平。然而到了冬天,北風從門窗吹近來,分外尖厲,有如狼吼,遠方山色凍得黯而發紫,大家也祗有圍爐夜話,追憶以前的種種往事來消遣。

我的房間略五平方米,背靠著山下的農莊。有一書櫃,一床,一桌子,遠可以觀月,近可以聽蟲子的叫聲,大約有八年的光景我住在裡面。每逢夏夜,窗子外面的蟲子簡直在演奏肖邦的夜曲,此起彼伏的聲浪,吵得我無法睡覺。但是在春冬兩季,卻是讀書的一個好地方,第十才子金聖歎所謂人生之樂事不過雪夜閉門讀禁書,想來似乎也不過如此。

儘管那時的學校的課程也重,但完成作業後,我也能看我喜歡的那些雜書。我讀完了叔本華的《論表象下的意志》與尼采的詩集、但丁的《神曲》、歌德《浮士德》還有諸多中國古人的筆記小說《客窗閒話》、《螢窗異草》、《笠翁對韻》、《搜神記》甚至也有《歐洲數學發展史》、《物理數學》之類的等等。

父親的藏書也在這書房內集中,主要以西洋美術居多。我在假期常足不出戶,一個人在這個小環境讀書,自然也鈔過書,主要以古代的散文為主。其實人祗要進入境界,讀書也樂,鈔書也樂。至於鈔書,我最喜歡鈔清代傅山的遊記也愛他的字。

好像在大學的一個寒假,我把學校借來的《三松堂全集》與《宋元明學案》、《談藝錄》做了反覆通讀,如此之一月,有時連吃飯也顧不上,所以打下了我的一些學問基礎。

這個房間被我取名為洗心齋書房,因為洗心嘛,主要是希望要長使自己內心乾淨,內境清靜,而侵染岧嶢山林之氣。

也許是對中國古書的閱讀,培養了我的對神的信仰,完成了從無神論到有神論的轉變,也把我個人的身心內核向傳統文人方向轉移,退去了在中共穢褻下的那些變態人格,知道了什麼是人類真正的美和國家的所謂正統。(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幾日天氣轉冷,獨居在這百年老宅夜裡倍感寒風的刺骨,於是燃起爐火取暖,夜間取出土甌煮茶,想起住在花園洋房有暖氣的好處。但現在這百年老宅卻也頗為自由,雖然左右蕭疏環境牢落,而內心亦早如八大山人之高傲冷峭。昨天週末山上來了不少轎車,因此白眼了不少亦來此遊玩下流的中共豬仔官吏與那些祗知道吃喝的無良娼妓。
  • 元末翰林院編修宋景濂學士,在他的《桃花澗修禊詩序》一文裡,言與諸賢士大夫在桃花澗上,繼春秋鄭國之俗,招魂續魄,秉蘭草以祓除不祥,追浴沂之風徽,法舞雩之詠歎。其論山水之清絕解衣般礡之風流真讓人艷慕。
  • 前幾天晴了幾日,獨居深宅飽了幾日獨居的妙處,又掃了幾處積在花壇上的殘雪,按古法炮製附庸了一番風雅,品不出沉有梅花香的山茗究竟能喻隱者的幾層義諦?反倒想起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好像如在眼前,幽幽的七分渺茫如雪而帶三分桃色的古香。
  • 每到年後如果遇到一般的小春天氣,我的阿姨們都喜歡出去踏青,其實我母親也喜歡,祗是現在的忙於生計,暫時沒有了這種閒情,以前往往是她做號召,率領我們出遊,大家自然也願意去隨喜,帶上一些好吃的點心與瓜果,一家人的祥和也惹來周圍鄰居們的羨慕。
  • 我自小長大的地方,因為有十幾年的生死歌哭於斯,所以甚有感情。一次看見報紙上登有她的奇異之處,好像是從這個小城的地理圖形上看發現了這處奇異:整個小城是一個古裝神人牽著兩條金魚組成,當時我凝視了這個圖形好久,在東邊金魚的位置,找到了我以前居住過的地方,當然也還沒有忘記那院子裏的三棵老槐樹。
  • 母親很少來過以前我與父親生活過的地方。有一次春天,她來了,那正是梧桐花開的季節,學校有一些梧桐樹,梧桐花隨處可見。
  • 伏以峨峨軒轅,皇皇之區。恭惟我上國之文成,誕九錫神明之禮。是以握大統而撫天下,經唐虞漢宋明清之世。列聖之所垂拱,踞大邦輯太平。峻立東穹,威靈太一。黃星聚日月之屋,寶鏡吐龍火之珠。應聖天法祖之極位,而成彼之中國者。
  • 在幼年的時候,夏日裏與夥伴們遊戲。到了夜間,我們的閣樓下就會飄來一些螢火蟲。自然我們也會抓住幾隻,拿在手裏看應該是李時珍說的第一種,但不知道是茅根所化。我們去高筍塘捉魚,晚不能歸在農家借宿,露宿在他們家曬穀子的壩子,也看見螢火蟲,居然長如蛆蠍,讓我驚訝了一番。
  • 我準備了薛濤制的芙蓉花紙,一個人獨坐中堂,焚起了一盤熏陸香開始了工作,院子外的桃花樹上已經有了花蕾,偶爾會飛來幾隻很小的赤雀在上面歡喜的跳躍,而從外面吹來的風裏面夾雜著春日泥土的芬芳和青草滋潤的氣息,這一切都讓人備感愜意。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