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邀請── 父予子的告別禮物》序

書序: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盡!

文/台中市長胡志強
【字號】    
   標籤: tags:

在生命的終站,也是作者回顧人生的起點,這是本書原文書名《沒有終點的人生》之由來。藉由父子的深入對談,我看到生生不息的輪替與綿延不斷的傳承。這股生命力,不會因時間流逝與形體消失而削減。「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盡」這句話,也巧合地在此相互印證。

我建議讀者至少可從三個角度來看這本書。

首先是文化的角度:

作者是一位跨地域、跨文化的記者,也是西方世界聞名的亞洲通。身為歐洲人,他在義大利學法律,又到美國讀漢學,之後成為德國雜誌的亞洲特派員。他不斷地旅行,因為「要穿越這片土地,它才會向你展現出真實的一面。」

其次,以新聞的角度來看:

如何成為一位優秀的新聞從業者?作者對專業的堅持與主動積極的工作態度,可成為後進學習的榜樣。不是每位走在最前線的記者都能全身而退,他如何在千鈞一髮之際保住生命與繼續寫作的熱情?他的努力不懈、膽識勇氣,以及智慧的判斷,在許多實例中一一呈現。

對於工作,他覺得年輕人最好的做法是:去創造一個符合自己能力、志向,並能給自己帶來喜悅的工作。而不是束手無策、聽天由命,然後抱怨:「可惜我做不到,因為……」作者強調:我們要創造自己的工作,每個人都可以辦到!

最後,以生死學的角度來看:

作者坦然把「死亡」以「離開肉身」的說法來代替。他對於擺脫老病的身體、將它交付給命運、讓物質分解而歸於塵土,並不害怕。即使身體健康每況愈下,他覺得內在平靜與輕盈,前所未有的輕鬆。因為他已學著抽離人世、放下所有的欲求。並從神聖的土地學到它傳達給人們的感受:無時無刻都有人出生、有人離世,生生死死永無止盡,因此出生、生存與死亡是人類的共同經驗。

四季輪轉,花落花開,「生」與「死」本來就是大自然的法則之一。我認為,無論是什麼人,無論生命長或短,因為在人生的路途已盡心盡力、發光發熱、完全燃燒,此生就算功德圓滿。

之前聖嚴法師在與我的對談中說:「人生一定有完結篇,要看我們怎麼去面對最後結果。」如今回憶大師話語,更覺得充滿禪機與智慧。

這本好書,也讓我們在紛擾繁忙的生活中,潛心思考如何活在當下、面對人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銀行是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之一,五大分別是貝爾斯登、美林、雷曼兄弟、摩根史坦利和高盛。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它們及其從業人員是華爾街的金童玉女,人人稱羨。如今,五大死的死,逃的逃。
  • 在貝爾斯登被合併前的那幾天,我不斷思索這個問題,大家也都試圖在徹底毀滅的舊秩序中,找到新思維。合併案生效的前幾天,我獲邀和摩根大通權益衍生商品部門的主管會面。雖然我對整個情勢感到憂心,不過這個主管倒是個滿好相處的人。某個程度上,我也瞭解整件事情,他和我一樣沒有錯。不過,他畢竟還是摩根大通的人,所以我想我的應對還是要很小心。
  • 看了《被切除的人生》,心驚膽跳也很哀傷,全世界居然每年還有200萬女孩遭受割禮酷刑,累計有一億三千萬名女性遭受過這種殘害。
  • 我自1980年代起開始在法國倡導理念。我是於1986年,擔任口譯員時,認識了庫姆芭‧杜蕾(Koumba Tour),她本身也是口譯員,同時也是GAMS(終止性器殘害協會)的副會長。她介紹我認識這個協會,後來帶我入會,從此以後,我們持續倡導相同的信念,堅定程度有增無減。
  • 我欣見台灣、香港、新加坡與中國大陸的讀者有機會讀到中文版的《脆弱的強權》。中國的學生在課堂上認為我對中國政治的分析可信度高且有實用性,這點尤其令身為學者的我感到欣慰。我在下筆寫這本書的時候,心中時時以中文讀者為念。
  • 獨裁者很少把農民視為嚴重的政治威脅——散居鄉間,組織不易,新聞記者也不太會注意到農民的抗議。不過,中國農民揭竿起義的歷史悠久,就是個特例。毛澤東證明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也能奏效。同時,有個北京知識分子推斷,這方法也可用來推翻共產黨統治。
  • 克魯斯詮釋這些小曲的獨特方式,讓我感到她保存了雅沙‧海飛茲託付給她的音樂奧秘。
  • 我們常常站在窗前眺望他的到來。對於像我這樣的新學生而言,觀察海飛茲先生舉手投足間帝王般的風範確實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
  • 畫中的美女,個個表情肅穆,眉頭深鎖,牟益捨棄鮮豔色彩,選用白描水墨增添惆悵氣氛,你感受到了嗎?
  • 畢卡索、梵谷,你一定聽過;達文西,你大概耳熟能詳。可是,提到宋代大畫家范寬、郭熙、李唐,你認識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