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晚上11點40分。老二揉揉沉重的眼皮,繼續努力地在書桌上趕寫積欠的作業。
學校可以是孩子生命中另一個保護性的影響。三個關鍵因素是:
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將能讓孩子導向正面發展。五項良好親子關係的元素是:
星期一早上,女兒起床後,情緒很差。不肯乖乖用餐,幫她梳頭時,也故意左擺右扭,一副很不合作的態度。
你的孩子如何回應課業上的難題與挑戰?毅力是造成孩子學習受阻與孩子能突破難關、爭取成功的差別所在。毅力幫助孩子專注解決問題,鼓舞孩子用更新、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困境。
學生愈是能以學習為焦點,就愈能享受學校的課業,他們比較不會感到焦慮,也比較能全神貫注於手邊的課題。
許多父母親不願意陪伴孩子閱讀的最大原因,常常是以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為理由,要不就是下班回家後已經很累了,沒有心思與體力再陪孩子「做功課」,如此一來,孩子的閱讀習慣就很不容易在家庭中養成。
如果孩子重視學校,他通常會對所學感興趣,對艱深的課業持續努力,喜愛學校。學生對學校的評價有一大半是出於他們對學校和對學科的想法。為了要發展更多正面的想法,以提升對學校的重視,家長也許要找機會表現出或提及下列事項:
我家孩子愛上學(6):培養孩子正面的信念
自我信念是學生對於自己有能力理解課業、勝任課業、能勝過所面對的挑戰,以及能夠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的信念和信心。
百戰百勝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生涯決策的能力?關鍵在「知己」與「知彼」。
學習動機對於孩子喜不喜歡上學、喜不喜愛學習,以及對於孩子的升學志向與未來生命軌道,真的很重要。學習動機甚至在孩子將來為他們自己的子女做決定時,都會產生影響。學習動機能導致孩子就學時光順利、回顧時充滿喜樂,以及就學時光充滿橫阻、恨不得學生時代快結束之間的差別。
國中畢業要唸高中或高職?高中畢業考大學要選什麼科系?徬徨青少年,對未來感到茫然,做父母的應該幫助他培養生涯決策的能力,然後,再把選擇的自主權還給他。
考高分不是做作業的唯一理由。其他重要技能與特質也能藉由做作業達到目的。
父母參與孩子的回家作業似乎有幾點好處。父母的參與和孩子較能完成作業,較重視作業有關,父母的參與也關係到孩子會多花一點時間做作業,也對做作業有比較正面的態度。另外,也和孩子成績較好,較有自信有關係。
了解孩子做功課時會遭遇到的困難,對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做作業有效率的人也很重要。這會幫助父母找出一些問題的癥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一討論這些困難,讓孩子認清問題所在,有需要的話,就能很快尋求協助。
有一種了解孩子做作業方式的辦法是,了解孩子做作業的行為,然後加以改善。另一種辦法則是,仔細了解好的做作業過程。簡單來說,這些過程是:
和孩子一起擁有晚餐的美好時光
家庭有特殊的意義,孩子身為家庭的一份子,擁有特殊的地位。其實並非只有共進晚餐可以與家人聯繫情感,若你實在無法在晚上與孩子相聚,還是有其他方式能替代。但大部分的受訪爸爸都強調晚餐的重要,表示那是他們家庭生活的關鍵部分。以下歸納了爸爸們的不同觀點:
忙碌的工作導致腦中化學分子不足,同時造成疲倦,孩子、媽媽和爸爸都可能因為太累而暴躁易怒。有些爸爸會在下班時間後刻意讓自己忙碌,以避免回家面對混亂局面。但你更應該坦然面對,因為那段時間是你的伴侶最需要你的時刻,若能處理合宜,還能成為陪伴孩子的特別時光。很多媽媽們沒有時間喘口氣休息,所以,請爸爸讓媽媽也可以放假一下。
你可能無法參加孩子所有的表演、集會和運動會,不過請試著參加所有特別的活動。我總是會盡量參與家長活動和學校運動會,我會請祕書在這段時間不要排入任何行程,你必須讓孩子知道,即使無法參與所有的事,但是特殊場合時你絕對會盡量到場。
許多爸爸從出門到下班,都跟孩子毫無聯絡,當然這在某些職業中是無法避免的。然而大多數的工作還是可以在一天中找到許多機會與孩子保持聯繫,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也是另一種讓工作協助你照顧孩子的方法。
老師及家長需敏感的觀察到孩子的變化,像是孩子常會說不舒服不想上學、作惡夢、咬指甲、退化行為出現,如:尿床、食慾不佳、情緒化、零用錢個人物品常不見(被同學搶走偷走)等,都有可能是孩子長期處於被霸凌的特徵。
在早上找出時間陪孩子
青少年以下的孩子通常在早上的心情都會很好,所以那也是與他們互動的好時機。
如果能以「公事歸公事」的心態,將公司事務與家裡做成功的區隔,想要兼顧陪伴孩子與順利完成工作,就不會是問題了。因此,當在家工作開始為孩子帶來緊繃情緒時,或許你就該好好思考自己處理的方式是否需要調整。
「大量時間」並不單只是花時間在家陪伴孩子。許多爸爸在家的時間很長,卻沒有用心照顧孩子,也沒有在心理、生理、情感或精神層面上,以有意義的方式與孩子相處。的確,許多受訪者的爸爸雖然常常在家,但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爸爸不算稱職。
在思考是否給予孩子足夠時間之前,你需要先坦白、誠實地排出他們在你心中的順位。你當然有權利決定孩子不是主要首選,你大可選擇打拚事業、賺大錢等偉大志向,沒有人能說你不對。只是,若你做了這種選擇,你將永遠無法與孩子擁有足夠的珍貴時光。不過,若你將孩子排在前位,你也必須做出某些抉擇。
自主學習要如何準備?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終身學習的人?在指南群山的環抱中,李雅卿緩緩道出這十幾年來,他們所堅持的教育理想。一個孩子要有自主能力,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對生命的自覺,包括自我生命跟別人生命存在的覺知;第二,他必須要有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
孩子需要跟爸爸相處的時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孩子的確會把關愛與被陪伴的時間畫上等號。但如果只是長時間坐在客廳蹺腳陪孩子看電視,這樣算陪孩子嗎?至少要花些時間專心陪伴孩子、與孩子產生互動才有用。研究指出,在嚴格定義下,每個孩子每天獲得父母陪伴的時間,甚至還不到兩分鐘。
名廚奧利佛與名模太太的歡笑育兒經(8)
在成為稱職的父母這方面,傑米和我仍舊有許多地方需要學習。我想我們做得還算不錯...... 當孩子開始亂發脾氣時,我並沒有拖著適應力良好的她們去看心理醫生,倒覺得應該找出處理可怕的兩歲階段(而且是兩個)的法子。下面是我兩個孩子行為不當時,用來管教她們的一些方法……
這條教養守則談到要確保孩子知道自己的長處所在。這點非常要緊,特別是當你不只有一個孩子時。有件事絕對錯不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