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過後,飽經轟炸摧殘的台灣子民,開始了重整家園的工作:從廢墟中尋找新生的力量;從殘破裡激發重生的勇氣;在斷垣殘壁中翻找可再利用的物資;在滿目瘡痍裡清點出舊日的器物!胼手胝足,夜以繼日,慢慢的有了家的約略雛型!漸漸的有了家的溫暖感覺!再加上國民政府遷台,力圖振作,於是到處一片盎然生機!
初中課業與小學大不相同,當時老師的傳道、授業方法,全是靠講課、板書。以課本內容為主,再穿插些補充教材。於是「速記」的本事就在此時練就!課文旁的空白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尤其是國文課裡,文言文的白話翻譯,你得仔細聆聽再快速記上,否則只好課餘請教同學或傳抄一下。同時隨堂測驗不斷,再加上三次月考與一次期考,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於是不約而同的開起了夜車來!
因為每班越區就讀的人,為數不少,學校體諒通學遲歸之苦,於是組織編排成隊伍,特准放學時,提前二十分鐘排隊離校,趕搭火車,把這一幫學生名之曰:「火車生」!
民國四、五十年代,台灣開始了社會結構的全面變革,古老道德維繫的傳統農業社會,漸漸的分崩離析,被工商社會所取代,「客廳即工廠」的口號,使家庭主婦在繁忙的家務之餘,開始加入了廉價的加工、代工行列。慢慢的經濟掛帥,一切向「錢」看,隨著所得的增加,奢侈豪華之風也大行其道。下面所記述的片片段段,只不過是這巨變中的些微浮塵,隨著回憶的思緒,翻飛遠颺,但仍保有道德尚未全面瓦解時的一點純真、樸實與淡淡的甘甜!
古今中外大多數的文學作品,不管是詩、詞、曲、賦或是小說、散文,述說的總是人生是一場空夢;描繪的也是夢醒後的嘆世傷懷:「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