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判释(2)

一、天下文化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49
【字号】    
   标签: tags:

我们再来看《易》经的算卦,是有它的道理在的:其以“阴阳”作卦,阴爻代表符号为“–”,阳爻代表符号为“-”,经三易为一爻,而要有六爻才成一卦。为什么是六爻而不是七爻或八爻九爻什么的呢?《易.系辞传下》有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1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2

很明显,《易》的卦,其最终目的,还是落实到人的身上,即人如何在天地之间生存?虽然《易》说没有乾坤,道就不可见,但没有人,这个道也就无从实行。《易》道是由乾坤构成的,但没有人道来实行,其道也无法展现,显现其意义和价值。只有取“三才之道”:“天、地、人”六爻构成一卦,才能显现《易》的道理。我们纵观《易》所说的那些道理,无非是说人如何在这个大千世界下生活:即如何安身立命,保障那生存之道。宇宙神奇莫测,大自然动荡多变,人处在这天地之间,能有一个安身立命的住所吗?能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吗?《周易》就是我们的古人——周文王被困在羑里悟出来的一套天道法则,一套人生哲学观。《易.系辞传上》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3《易》,就是根据天道运行的法则以及万物、万事变化的迹象而演出的一套占卜方法。这套方法,其目的就是使人如何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安身立命的。当然,周文王这套《易》书的理论,并不是文王异想天开的产物,而是经过前人已有的经验总结而悟觉出来的。《易.系辞传下》有记载说,早在远古时代的伏牺氏就作出“八卦”了。后来的神农氏、黄帝、尧、舜等都运用这套理论来“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据说神农氏著有《连山》一书,黄帝著有《归藏》一书,这两书是《周易》成书的理论基础)《史记》也有记载黄帝无为而治、尧帝制订历法,正四时的事迹,到了舜帝时代,伏牺氏“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系辞传上》的“八卦”理论运用就很普遍了。《尚书》就有记载舜帝运用“五典、五礼、五服、五刑”来治天下的说法。而这个“五”字,就说明当时人们不仅认为世界是由“金、土、木、水、火”五种成分组成的,称为“五行”;而且还把这“五行”运用到政治制度上去,制订出“五典、五礼、五服、五刑”来管理人民。我们现在所说的“三纲五常”伦理,早在尧舜时期就具雏形了。而这个儒家的道德伦理,都有《易经》所说的哲学原理。周文王这个“易”道,可说早在远古的伏牺氏时期就有这种天道的雏形。文王根据伏牺氏这个“八卦”再创“六十四卦”,而完成了《周易》一书。

文王演《周易》,从“易”而见机行事,人就可以化险为夷,化惑为明,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永保平安。而且人在这“易”道的指引下还可以出神入化,与天道相通,达至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周易》所说的一套天道运行法则,是儒家文化的根据。可以说,没有《易》,就没有儒文化。儒家讲“亲亲杀”、“尊尊等”以及所谓的“仁、义、礼、智、信”等,都是根据《易》道的哲学观而来。儒家说的“亲亲杀”,因为有阴阳两道(造端夫妇),才会有我们人类繁殖的发展,父母是生育你的阴阳之道,你与他们是最亲的。这个“亲亲之义”不讲,行吗?所以儒家要强调“亲亲杀”。又如《易》讲天尊地卑,天道是有级别的,所以我们人就要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尊等”关系。不是我们人硬要如此做,而是天道就是如此运行的。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定位,而《易》行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4儒所讲的一切,都是根据天道而来的。如果说,《易》没有乾坤的阴阳之说,则“易”道不能成立;那么可以说,没有“易”道,那儒家一整套系统的形而上道德观则不能成立。我们要了解儒文化,就得明了《周易》所说的道理。特别是《易.系辞传》所说的道理。太史公记说孔子晚年喜《易》,精心研读,及后人说《易.系辞传》为孔子所作不是没有根据的。起码来说,孔子创立的学说,没有超出《周易》所说的道理。孔子赞叹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上已有引文出处)是发自内心的,他对《易》书,是推崇备至的。在《论语.述而》篇,孔子说他“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5大有对《易》相见恨晚的感叹。(待续)@

1《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672页。
2《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680-681页。
3《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613-614页。
4《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619页。
5《论语》,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136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黄鹤昇,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生于中国海南岛儋州市高洋村。一九七六年,毛泽东去世,黄鹤昇与两位好友夜晚在山上煮酒庆祝。年纪虽轻,却深知“老毛不死,我们永无出头之日”。一九七七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中学阶段被文革耽误了十年学业的黄鹤昇,先考取了广州“广东省政法干部学校”,后又考上江南某政法学院深造。在该院,第一年学习形式逻辑学,为他的哲学兴趣打下了一个基础。第二年他突然逃学出走深圳,与友人一起办出版社和出版杂志。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他真正“出走”赴泰国曼谷,同年六月到了德国。
  • 德国新天鹅堡有家中餐馆“聚宾楼”,很多人曾在此用餐,却少有人知道,这家的父子俩以不同的方式均曾获奖…
  • (shown)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距今已两千多年了,其一部《春秋》史,也不过是“述而不作”,然其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竟让华夏民族传承至今,成了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标签。
  • (shown)想当年,那个将华夏文明定于一尊的孔老夫子,说仁、说克己、说复礼,还有礼义廉耻、诚心及天下都说了。就是没有说爱国主义......
  • 无极至广大的天地渊源,流淌亿万年的永生奥义,在世间生命的记忆之先昭现,若隐若现的玄机 映照寰宇的瀚浩,运行天人历史的神性秘密。
  • 虽然现今“贫穷”常并列出现,“贫”与“穷”也都有缺钱少财之意,不过贫、穷意义并相同。生活清贫无须担忧,如果走到“穷”的境况,那才真正考验意志。
  • 太宗密授太子“帝王之纲”,《帝范》十二篇,从立国本,到持圣明,到正风气,到定国策,高屋建瓴、提要钩玄,光明正大,灿然于天地之间。
  • “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崇高,所谓“经纬天地曰文”,本指以天地为法度,后谓经营天下、治理国政;这本是文武都包括在内的,其后,文治武功并称,“文”的涵义就狭义的仅指文教,大体涵盖的主要内容有“崇儒学”、“文史”、“礼乐”三部分……
  • 唐太宗二十四岁即统一中原,贞观全盛时期,华夏版图空前辽阔。太宗的军事才能标榜千秋,然对用兵却极为慎重,力诫好战:“夫兵甲者,国之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雕;邦国虽安,亟战则人殆。”
  • 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一贯重农。太宗在《帝范》中,亦将“务农”与“阅武”、“崇文”并列为三大国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