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天地之和:初识“礼乐”

一竹
font print 人气: 123
【字号】    
   标签: tags:

提到“礼教”,中国人大有谈虎色变之意,大概是因为那个“吃人二字”的长期灌输吧。那么中国几千年来,奉行的儒家的“礼教”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当年孔子会不辞辛劳,孜孜以求“克己复礼”呢?
提到“礼”,我们还要说到“乐”。 礼和乐是儒家治国安邦的支柱,是不可分割的。

一、“礼”与“乐”并不是单纯意义的“礼仪”与“音乐”。

我们看看《礼记》是如何阐述“礼”与“乐”的。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原文)这段话的意思是:乐,代表了天地间万物最和畅的情态;礼,代表了天地间万物最有秩序的情态。能获得和畅,所以万物自然孳生化育;能拥有秩序,所以万物井然有别,各得其宜。
因此说,礼仪与音乐,只是“礼”“乐”外在的表现形式,而“礼”“乐”本身是有着更深的内涵的。

二、“礼”“乐”从何而来?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礼记》原文)乐是取象于天时循环变化的原则而制作的;礼则是取法于土地的有高有下,生养万物各有所宜的原则而制作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洞彻了天地万物的“和而不同” :天地间阴阳和顺,万物得以孳生;万物虽各不相同,但等差有序,共同繁荣。敬天的古人,在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谦卑心态中看到了这种天地万物虽千差万别,却有秩序而和谐的原则,因此“人法地”而制定了“礼”与“乐”。

三、“礼”“乐”的作用 

“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礼记》原文)
译文:和谐而不混乱,是乐内在的精神;让人欣喜欢爱,是乐有的功能。中正无邪,是礼的本质;庄重恭顺,是礼的职能。

使各种不同的物类,在极为和畅的气氛之下,共存共荣,不会发生彼此侵害的事,这就是音乐诱导民智,达到教化目标的内在作用。使人人喜悦欢乐、相互亲爱,这就是音乐的作用。
使不同阶层的人,共同保有中正平和,绝无偏邪的思想,这就是礼在本质上的要求。使人人经常注意外表的端庄诚敬,谦恭顺从,这就是礼仪在形式上的要求。

因此,“乐”的最高境界就是“性情的调和”。这样的音乐,一定是能让人心境宁静平和。“礼”的最高理想就是适当的等差节度。这样的结果也一定能让人相互礼让,彼此尊重。
社会没有秩序,就会陷入混乱;没有和谐,人心就会涣散,对此,儒家主张用礼乐教化,法家主张用强制的手段(刑罚),究竟谁的效果好?

就同样可能达到准则规范被遵守之目的下,前者的效果比后者要好。 因为礼乐的教化在于提升内在的道德修养,而道德意识是一种自省行为,这种改变是发自内心的自愿自觉。而任何强制性制裁都是一种惩治干预;这种惩罚虽可使人心存畏惧,小心规范自己的行为,却难以达成主观上的道德自律;一旦离开这种惩治的视线,还会放纵自己的行为的。

因此,礼教和乐教,并不像现代人所认为的“软弱无力”;相反,这种教化如果真能得以实行,每个人都能自觉约束自己,那社会不就自然和谐稳定了吗?正是深知这种教化才是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古代圣王先贤们,才坚守着以礼乐来维护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转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了新片《孔子》之后最大的感触有二:一是想不到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华文明,居然就有如此宏大的规模气象,其宫室礼乐之华美,衣冠器物之精致,艺术人文之高雅,比起一千七百年后的欧洲,即电影《勇敢的心》中所展现的英伦三岛,依然有过之而无不及,身为一个炎黄子孙,不能不为我们祖先所创造的伟大文明而由衷地感到自豪;二是整部电影虽然非常卖力地煽情,然而影片中的那么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圣贤君子居然没有一位让我这个爱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为之感动,相反前几日我在看美国科幻片《阿凡达》时却为剧中那一群宁死不屈的 “钉子户”纳美人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尽管他们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的可怕。
  • 道丧千载失雅乐
    举世靡靡好郑音
    神韵奇葩九天降
    一枝独占万年春
    美誉远播传四海
    名流争睹众如云
    惊慕人间第一秀
    始经沧海水无垠
    仙韵神姿何曼妙
    曲终方知意犹深
    将为南风畅天下
    又闻清角合鬼神
    重修礼乐归正道
    再现华夏古风淳
  • 大哉中华!盘古开派,女娲肇端,承天立地,泱泱中原。
    美哉中华!碧波湖海,白雪高原,江河婉转,山岳绵延。
    壮哉中华!三皇五帝,商周秦汉,唐宋元明,盛世康乾。
    善哉中华!神传文化,佛道庄严,孔孟伦理,礼乐欣然。
  • 神州古国五千岁,锦秀山河耀天地。
    灿烂文华天上来,风物礼乐惹人醉。
    盘古开天何茫然,女娲造人有深意。
    黄帝垂拱大道行,华夏文明神开辟。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国与人间虽相距遥远,却又在关键时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随着大锣声响,看那满天众神,云集在仙气缭绕、金碧辉煌的天庭之上。创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回响,木管与竖琴的下行音型,描绘着众神佛随主层层下走入凡尘之壮阔景象。他们在人间开创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与文化之黄金时期。温婉的弦乐仿佛仕女们尔雅灵动的舞姿,振奋的鼓声犹如男子们苍劲的步伐,赞颂着神传文化在人世的辉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