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之美

无声的诗 立体的画

方林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在咫尺空间,盆景集中表现出山川地貌和园林艺术之美,成为富有诗情画意的案头清供和园林装饰,常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中国盆景是以天然的山石、活的树木花草为素材,通过匠心布局、造型处理、置阵布势、养护管理等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特定的盆盎中塑造以树木、山石等为主体的自然景观。


(clipart.com)


盆景的设计如同中国传统的行文、书画,有一定的起承转合、结构布局的章法,如呼应、曲直、疏密、聚散、形势、刚柔、巧拙、粗细、轻重、增减、反复、争让、穿插、掩映、离合、变形、写实与留白、光洁与残损。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盆景的设计与中国书画之法可谓一义相承。

中国盆景一般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前者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又可分为观形、观叶、观果和观花四类;后者较多地应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为主的为水盆景,以土、石为主的为旱盆景,植物、石、水、土兼有的为水旱盆景。

树桩盆景具有天然神韵


(clipart.com)


树桩盆景多选用枝叶细小、盆栽易成活、生长缓慢、寿命长、根干奇特的树种,兼有艳丽花果者尤佳。树桩盆景千姿百态,可分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悬崖、枯干、连根、附石、丛林等形式。由于盆景的主要材料本身即是自然物,具有生命特征,所以树桩盆景能够随着时间推移和季节更替,呈现出不同景色,具有天然神韵。

盆景设计中,凡作景树,须大枝与大枝间顾盼呼应,小枝于大枝间随势而安,前枝后枝递相映带,左枝右枝伸缩挪让,如是方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枝里精生,叶间气润”的效果。

整树不论布枝大小多少,须一气以贯之。所表现的轻重、虚实、疏密等的关系各得其宜,做到轻中含重,重中寓轻,轻重相衡;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疏中知密,密中显疏,疏密相形。

如古之名将排兵布阵,首尾相应,奇正相生,进退有法,聚散合度,令行禁止,和谐统一。而又在和谐中生变化,形聚而不塞,势放而不乱。牝牡其相衔,脉络其相注。

山水盆景互有咫尺千里艺术效果


(clipart.com)


山水盆景则须事先选定主题,并精心设计,根据主题选石、加工,或因石制宜,随类敷彩。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质松软)和硬石(石质坚硬)两类。松质石料可用特制的锤在石上琢出沟壑、洞穴、峰峦、岗岭;硬质石料则用切割、锯、截等法达到去芜存菁的目的。在石上留有种植穴,便于栽植草木。

盆中景物布局须主次分明,层次丰富,有变化而不杂乱。同一盆中宜石种相同,石色相近,纹理相顺。同时运用近大远小、低大高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配以大小相宜的草木、亭桥、鸟兽、人物等,用浅盆衬托,达到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

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


(clipart.com)


中国盆景始于唐代,至今大约有一千三余年的历史,至宋代,盆景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当时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陆游、苏东坡等,都对盆景作过细致的描述和赞美。明清时代,盆景发展得更加兴盛,已有许多关于盆景的著述问世。“盆景”一词,最早即见于明代屠隆所着的《考槃余事》 。

由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中国盆景形成了较多的盆景艺术流派,总的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岭南派为代表,北派可细分为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各具风格,也被称为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

岭南派风格雄浑苍劲,流畅自然。其创作手法独特,师法自然,突出枝干技巧,善用修剪又不露刀剪痕迹,各种造型一如天成,巧夺天工。


(clipart.com)


川派的树桩盆景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见称,高、悬、陡、深,典型地体现出巴山楚水的自然风貌。

扬派又称苏北派,在造型技法上同川派有相似之处。其特点为苍古清秀,灵巧飘逸。扬派讲究粗扎细剪,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型态自然,状若云朵,构图简洁,意境深远。

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绝少斧凿之痕,富有艺术情趣。苏派盆景着重意境的创造,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海派盆景则广泛吸取各流派的优点,也受日本盆景的影响,师法自然、苍古人画。在布局上海派盆景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技法上也另辟蹊径,扎剪并重,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

盆景是一种活的艺术品,盎尺之盆,竟尺之树,可藏天地。盆景突出地展现了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极富生命活力,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山水画。可以说是:一盆之景,以抒胸臆,是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所以,清代文学家张潮说:“居城市中,当以画幅当山水,以盆景当苑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陆玉珍家中有两个婢女,有一天,准备吃午饭时,婢女来喜端着汤送进来,结果一不小心将碗摔到地上,热汤撒在陆玉珍的手上、衣服上,来喜害怕受到责骂而哭了起来....
  • 许容,是清朝浙江人,文章很出名,为人宽厚谦虚,有一次考试,许容的一个朋友盗用他的一篇文章,结果考了第一....
  •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以宽宏大度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是一种美德、风度、仁爱无私的境界。人生之路需要宽以待人,成功之路更需宽以待人。
  • 两汉末年纷争四起之际,汉光武帝刘秀,顺天意应民声,平息群雄,以柔术治国,统一分崩离析的中华民族,开创“光武中兴”的盛世。
  • 中华文明是以水治为开端的。从原始先民虔诚的海河崇拜、奇异的神话传说,到先秦诸子以水喻道的洞见,以及外师造化,终得心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一不浸透着流水的神韵和大道的空灵。
  • 古今中外的无数先贤、学者对“水”的体悟,都和老子的理论大体一致。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据说泰勒斯曾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很有心得。
  • 杨万里,南宋杰出的诗人。他自幼读书勤奋,博学广闻。他为官清正廉洁,人们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这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
  • 当天夜晚,他梦到县城隍到省城南门,撤走随从,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驾驶马车,并告诉农夫说:“你暂且跟我去参加会议!”于是,农夫便跟随他,来到一个省府县城隍都在的地方。
  • 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和”一向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道德,是涵盖自然、社会、内心等层面与各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