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的中药之缘

翔龙
font print 人气: 65
【字号】    
   标签: tags:

杜甫因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而被后人尊为诗圣,但其生活却极其坎坷,在求官之日及弃官后,常常要以种药、卖药为生。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用人生及诗歌经历见证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七岁学诗,十五岁便以诗扬名,虽只做过左拾遗等小官,却一生忧国忧民。他在求官、被贬和弃官期间,生活艰苦,常需以种植及进山采药为生。

传说“白头翁”一药的药名就是杜甫所起。

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他曾这样描写自己的生活:“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天,由于杜甫吃了过期的食物而呕吐不止,但因无钱求医问药便在茅屋内忍耐着腹部剧痛,恰好有一位白发老翁路过,十分同情杜甫,在询问完病情后,出去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煎汤后让杜甫服下,就治好了他的病。因此,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表达对那位白发老翁的感激之情。

历代本草专著记述这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有诗曰:“苦温味性白头翁,主入心经与肾经,温症发狂为主治,并消积聚瘕和症。瘿瘤瘰鬁皆能散,鼻衄金疮亦可平。阴疝痊兮偏肿愈,秃疮膻腥治亦能。腹痛骨病牙痛止,红痢能将毒性清。肠垢搜刮堪竭净,佐之以酒效尤灵。”

此外,有人说杜甫乃是把黄精入药的第一人。

西元七五九年,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举家辗转迁至同谷。由于生活困苦,杜甫只能在严寒的冬天,顶风冒雪上山采挖被大雪掩埋地下的黄精,用以充饥度日。当时,因为采挖黄精较多而心中高兴,就写下了〈黄精〉一诗:“长馋长馋白木柄,我生托予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挽袖不掩胫。”

一日,邻居大嫂肺痨病犯了。杜甫动了恻隐之心,每日让妻子把煮熟的黄精送给大嫂以充饥,就这样过了二个月,杜甫发现邻居大嫂的肺痨病有了明显好转。杜甫认为这是黄精具有润肺的药效,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又让几位体弱的老人服食黄精,结果证实黄精确有益脾胃、润心肺的效果。

后来,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时,就把黄精能治病入药的经验告诉御医,御医在编写本草时便收入了黄精。于是,黄精开始入药治病,成为一味中药流传下来。

杜甫四十八岁辞官后,更加渴望能过“世外桃源”的生活,于是几经辗转来到成都后,就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杜甫年轻时学习过中草药知识及种植,于是,在潜心创作的同时,每日与妻儿在附近开垦土地,并种植了女萝、丁香、栀子、决明、黄精等草药。同时,杜甫也常进山采药并泡制成中药。因此也就有了“编蓬石成东,采药山北谷”,“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和“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等诗句。
 
杜甫对中草药有很强的鉴别能力,他把草药的特性、姿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在描述决明时写道:“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而丁则香是:“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更有栀子“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的诗句。

除了种药、采药外,杜甫曾在成都沙头镇的大街上开了一个“百草堂”中药铺,销售自己泡制的中草药。

由于杜甫经营的百草堂药物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因而影响到另外几家药店的生意。为此,这几家便联合起来,用银两收买了节度使卫伯玉衙门的一个书吏,打算用卫伯玉的权势把“百草堂”除掉。

因为书吏的挑拨,卫伯玉曾开了一付非常怪的药方来整治杜甫。药方是这样写的:“行运早,行运迟,正行运,不行运。”杜甫看了看药方后,手捋胡须沉思片刻,便不慌不忙地抓出四味药来,原来是一片萝卜干、一块生姜牙、一颗红皮鲜李子、一颗干桃僵。

杜甫指着萝卜干对书吏说到:“萝卜干是‘甘罗’之意,当年甘罗十二岁当了宰相,这叫‘行运早’;生姜牙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遇文王,这叫‘行运迟’; 李子虽酸,却正是目前市场上卖的俏货,当然叫‘正行运’。干桃僵是隔年的桃子,经过雪冻霜打算不得鲜果,只能入药,便叫‘不行运’。”书吏听后无言以对,只好抓着四味药溜了。

杜甫无论经营百草堂药店,还是种药、采药,无不反映出这位伟大诗人淳朴、勤劳的本性,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与那些贪官为伍。所以,其诗中才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他用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以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与人民疾苦。也许是这样,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武王打败殷商后的第四年,武王得了疾病,久而不愈。太公和召公说:我们为王占卜吉凶吧。周公说:不是可以向我们的先王祷告吗.....
  • 中国人认为食物就是药物,药食不分家,重保养,重整体。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整体的和谐,回归人的本真状态。
  • 自从小家庭成为社会主流,又加上少子化的结果,造成现在的女儿们少了很多与兄弟姐妹以及亲族互动相处的机会....
  • 由于少子化,更由于普遍晚婚,所以如今的父母对待子女都特别有耐心,给予子女的爱也特别浓厚...
  • 人们说“经”是要“经常”阅读,可以常读常新。将至新年之际,翻阅十三经之一的《礼记》,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养生内容,觉得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 “为仁由己”是孔子对“个人何以可以成就德性”这个问题的解答。强调进行道德修养是“仁”的开始,是道德水准的提升,是智慧的凭证,其内在是德性充实之美,外在表现是慈悲和真诚。有无修养也是君子与小人之别....
  • 中华文明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千百年来,一直承传,自古圣贤们修身齐家,以达到“中庸”的至高境界为目标。他们把义气之道作为品德高尚之人的一种必要节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