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和梨园

作者 : 路圣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868
【字号】    
   标签: tags:

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民间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特别是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的描写,这一指代称谓就更加流传下来。

据《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可知梨园为唐玄宗时宫廷所设。梨园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

“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于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

唐中宗(公元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

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

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如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他们不仅是才艺极高的著名艺人,又是诲人不倦的导师。

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咏叹公孙大娘的舞姿豪迈奔放:“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并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过,有一位书法家名张旭,自从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他的书法有了很大的长进。唐玄宗李隆基依靠这些杰出的创作人员和导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唐玄宗时期(公元712-756年), 也就是所谓的“开元盛世”,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一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梨园”,就产生在唐代这块沃土之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棋,指象棋或围棋,起初只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消遣娱乐的一种智力游戏,后渐渐为广大普通百姓所接受,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 夜里梦见一个自称张景阳的人,对江淹说:“以前我送给你一匹锦缎,现在该到还我的时候了。”
  • 徽州砖雕是传统“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和竹雕)之一。徽州砖雕是在徽州盛产的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雕刻工匠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而制成的一种建筑装饰。
  • 徽州的竹雕艺术是传统“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和竹雕)之一,是中国竹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地处皖南山区,竹资源极为丰富,这为徽州的竹雕艺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资空间。
  • 婚庆之时,人们在洞房的门、窗之上,往往都悬挂粘贴大大的红“囍”字,不但渲染气氛,还象征着双喜临门。据说,“囍”的由来与北宋大家王安石很有关系。
  • 士,原为上古掌刑狱之官。到商、西周、春秋时期,“士”的称谓仅适用于贵族阶层,多指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 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仪,而迎亲是六礼中最为隆重的礼节。那么,为什么古人要用“花轿”迎亲呢?
  • 华表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传统建筑形式,起源于上古的尧舜时期。在古代的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不单是古代帝王宫殿外的装饰品,也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
  • “医圣”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东汉献帝建安(公元196~219)中期,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长沙连年疫情流行。张仲景决心一面为官,一面以自已的医术救死扶伤,解除百姓疾苦。
  • 饺子是相当有名的中华料理,无论蒸、煮、煎都十分美味。不过,饺子原本不是一道菜肴,而是东汉名医张仲景免费为家乡耳朵冻烂的病人,舍药治伤的药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