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微旅》袖珍艺术展 作品欣赏(三)

font print 人气: 665
【字号】    
   标签: tags: ,

香港篇

香港地小人稠,寸土寸金,人们善于在有限空间中灵活安排格局。在空间的限制中往微观发展,或许这是香港出现许多优秀微型艺术家的原因吧?他们多以念旧的情感塑造出他们从小熟悉的各种景象和建筑,这些在快速发展的都会中逐渐或已经消失的种种,反映出香港本地的特色和现实中社会的变迁。

黎炽明

黎炽明(Lai Chi Ming, Tony) 从事建筑模型行业26载,自 2007年从网上认识了一班香港微型艺术界的发烧友,开始利用工余时间去制作个人的miniature作品。他的处女作是1:50的“和昌大押”模型,此后崭露头角,参加多个展覧,包括宫崎骏电影《借东西的小矮人亚莉亚蒂》微缩场景(2010)、太古城“怀旧香港情”和工展会“香江岁月”(2011)、中环展城馆“独特的香港缩影”(2012)、青衣城中港台三地联展“祝‘节’盛会”(2013)。

《和昌大押》

《和昌大押》,作者:黎炽明Tony Lai(香港)

黎炽明的作品多取材自生活周遭所熟悉的景物,如《摩星岭木屋区》是他学生时代每天搭船上学必经的地区,现今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希望能以模型重现,将许多港人共同记忆留下。他也擅长在作品中加上极微小的电动设备。他认为一件作品,要令观赏者印象深刻,投入欣赏,就需要在作品中加入视觉及听觉等动感元素,以增加真实感。例如:会转动的风扇,会闪烁的招牌霓虹灯,会开关的自动门,会播放的微型电视机等等,这些东西装置在那么小的模型中难度是很高的,但黎炽明甘愿费尽心思在每件作品中加上这些生动的元素。“微型艺术的制作需要高度恒心和毅力,过程虽然艰苦,但当完成一件作品时,随之而来的乐趣、满足感和成就感实在难以形容。”

《摩星岭木屋区》

《摩星岭木屋区》,作者:黎炽明Tony Lai(香港),尺寸:1:50 / 72(w) x 69(d) x 65(h)cm

摩星岭木屋区出现在二战后,当时战败的国民党家眷逃到香港,并暂居于香港岛西面的摩星岭。由于他们身无分文,所以只能倚着半山搭建简陋的木屋。现在摩星岭木屋区已经不存在,余下的只有木屋地基的痕迹、石墙、泳棚等。因此,整个制作过程都得靠想像,从木屋的底座开始,以装蛋糕的锡纸底盘作木屋外墙,全手工制作共十间,仿佛与真实中建造一间木屋一样困难。再加上要为每间木屋加设电灯,有部分电线杆上的电线,表面是模型展品,实际是真的能为木屋供电,呈现了当时的老旧环境。

《香港发廊》

《香港发廊》,作者:黎炽明 Tony Lai (香港),尺寸:1:12/26(w) x 17(d) x 30(h)cm

数年前作者留意到牛头角下邨清拆的新闻,邨内的几间旧式理发厅都要面临结业,这些仅余的旧回忆、旧物件都会随之消失,感觉十分惋惜,因此激发起作者制作“香港发廊”模型的念头。为求作品逼真,作品顶部隐藏了一个小型慢速马达,在内部藏上十多颗微型LED白光灯,经过多番尝试,最终做出了转动的灯箱和发光的招牌灯。

《香港发廊》,作者:黎炽明 Tony Lai (香港),尺寸:1:12/26(w) x 17(d) x 30(h)cm
《香港发廊》,作者:黎炽明 Tony Lai (香港),尺寸:1:12/26(w) x 17(d) x 30(h)cm

《香港凉茶》

《香港凉茶》,作者:黎炽明 Tony Lai (香港),尺寸:1:12/26(w) x 17(d) x 30(h)cm

凉茶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在香港的街头巷尾,凉茶铺随处可见。传统的凉茶铺面积不大,而门口柜台装凉茶的大铜壶特别抢眼。由于香港人生活节奏急速,向着店外摆放着“廿四位”、“银菊茶”、“五花茶”等不同口味的凉茶,急着赶路的人可以在门外站着喝一碗,然后继续上路。不赶时间的,便可留在店内,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细尝甜苦。

《香港凉茶》,作者:黎炽明 Tony Lai (香港),尺寸:1:12/26(w) x 17(d) x 30(h)cm
《香港凉茶》,作者:黎炽明 Tony Lai (香港),尺寸:1:12/26(w) x 17(d) x 30(h)cm

《香港冰室》

《香港冰室》,作者:黎炽明Tony Lai、陈慧姬Maggie Chan、陈咏琴Amy Chan(香港),尺寸:1:12 / 26(w) x 17(d) x 30(h)cm

冰室是富有香港特色的传统用餐地方之一,和茶餐厅不同之处,是不售卖饭菜,而只有冷饮、甜品及小食。随着租金的飙升,这种独专一味的冰室渐渐被包罗万有的茶餐厅取代而越来越少了。出炉面包、香浓咖啡、新鲜蛋挞、餐肉鸡蛋通粉等,揉合了东西饮食文化,纯粹“香港制造”,独一无二。这个作品里面,陪伴不少老香港人一起见证岁月流逝,亦跟随时光而慢慢消失。

曾润明

曾润明 (Tsang Yun Ming, Sandy) 在多年前往英国旅游期间,偶然发现一些微缩家具器皿,就此迷上微型艺术。加上参观香港微型艺术会展览时,巧遇一群默默耕耘、志趣相投的微缩艺术爱好者,令他一窥其博大精深,并投身其中。从早期的搜集收藏直至后来的自行制作,曾润明体会到的乐趣难以言喻。“搜材、设计、林林总总的仿真制作,加上不同介面但仍然保持一点童心的参与者,正是微缩艺术令人神醉的地方。”他希望借此展览推广这种无彊界的艺术。

《大丰香庄》

香烛店提供不同种类的祭祀用品。时至今日,除了贩售传统用品,更加入不少潮流产品,令人目不暇给。七月烧街一〈拜街〉在香港俗称鬼节,市民在路边焚烧冥纸香烛超渡游魂。制作过程中作者认为用真正的冥纸制作,才能展示出其特色。

《大丰香庄》,作者:曾润明 Sandy Tsang (香港),尺寸:1:12/35(w) x 33(d) x 31(h)cm
《大丰香庄》,作者:曾润明 Sandy Tsang (香港),尺寸:1:12/35(w) x 33(d) x 31(h)cm

《珍瑜坊玉器铺》

香港地少人多,在楼梯底的营运的小商店就是因地制宜而形成的特色店铺。制作过程中最困难是如何制造一粒1:12的玉件,经过多番尝试不同的物料和方法才制成现实的展品。

《珍瑜坊玉器铺》,作者:曾润明 Sandy Tsang (香港),尺寸:1:12/21.5(w) x 25(d) x 29.5(h)cm

安泰

1979年出生的安泰(On Tai)是地道香港人,从事摄影工作超过十五载。他自小已醉心于微型的事物上,加上工作的关系,对细节的执著,渐渐形成对制作微型艺术的热爱。在选择题材方面,因为童年的经历,对旧香港的着迷,令安泰的作品无论在兴趣、工作与艺术创作上,都离不开旧香港的影子。

2011年初,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位制作微型艺术的前辈,正式开始了微型艺术创作。2012年,首个微型艺术作品──“鸡寮”, 在香港大会堂“展城馆”展出,同年该作品亦夺得香港比例模型会举辨,公开模型比赛的“最佳香港主题”及“最喜爱作品”两个奖项。2013年,第二件作品──“笼屋”应邀于香港文化中心及两大商场展出,并夺得“最感动人心大奖”。

除微型艺术外,目前仍积极参与各项有关老香港为题之创作,包括装置艺术、产品设计及摄影等,好让更多人知道前人的智慧,并将旧香港的经典与传统持续传颂下去。

《笼人》

《笼人》,作者:安泰 On Tai(香港),尺寸:1:8 / 110(w) x 40(d) x 27(h)cm

“笼人”是参照香港笼屋的真实状况而制成的。制作“笼人”这作品的目的,是想刻划香港住屋问题的独特性,这亦正反映着香港人能屈能伸的个性,以及可悲的生活环境。

《笼人》,作者:安泰 On Tai(香港),尺寸:1:8 / 110(w) x 40(d) x 27(h)cm

何国添

何国添(Ho Kwok Tim)自幼热衷砌模型和绘画,梦想当一个艺术家,然而现实中每天都要为三餐奔忙,早就把童年的玩具、兴趣和梦想全都放下了。

然而为了寻找女儿喜爱的玩具,一日重临他久违了的玩具店,却再次点燃热情,开始搜集各类有趣的迷你食玩,一发不可收拾。土生土长的何国添对香港的旧事物有种深厚的情结,因此收藏了不少老香港玩意、有当地特色的物品和旧玩具。他还发现坊间生产的迷你玩具,取材于早期香港产品的很少,因此激发他制做香港旧日童玩的动机。他挑选了一些合适的怀旧玩具,以1:12的比例来参照制作出微型玩具。并参与制作第一件展品“添记玩具”,踏上了一条追寻童年梦想的路。他参与制作的展品还有“花笼”及“圣诞中的圣诞”。

《添记玩具》

《添记玩具》
《添记玩具》

李来有

喜欢习画的李来有 (Li Loi Yau)自觉天分不高,并未走上艺术之路;直到遇上了微型(袖珍)艺术,才感觉找到了自己的路,他经常祷告,希望他微型创作发展的愿望能够达成!此后,他完全沉醉在微型世界里,经常不自觉挑灯创作至夜深;甚至不惜放弃小学教职以它作为主业;又成立“微艺会”,希望能推广,与大众分享。

从这次的联合微型(微缩)展中刻画香港特色的作品《排档》系列,可以看到他的努力与付出没有白费。

《排档》 (鱼档、中式鞋档、西式鞋档、花档、杂货档、蔬菜水果档)

《排档》,(蔬菜水果档),作者:李来有Li Loi Yau(香港),尺寸:1:12/150(w) x 30(d) x 23(h)cm (合并后)
《排档》,(中式鞋档、西式鞋档、杂货档),作者:李来有Li Loi Yau(香港)

小城里的横街小巷,尽是一些显露岁月旧痕,又毫不起眼、毫不引人,而设计陈设都朴实无华的小店。街道旁边布满精简朴素的绿色小排档:花档、鞋档、蔬果档、金鱼档……他们确是香港本土其中一大特色!作者希望以微型艺术去表达对这些香港的珍宝及其主人们的珍惜之情!

《排档》,(鱼档),作者:李来有Li Loi Yau(香港)
《排档》,(花档),作者:李来有Li Loi Yau(香港)

陈翠薇

《中秋节灯笼铺》

作者希望沿用传统的方式制作微型灯笼,所以跟灯笼师傅学习如何制作真正的灯笼,并从中获得不少资料。制作灯笼的过程绝不容易,费时也费工,原来灯笼师傅于每年复活节就开始制作灯笼,就是为了足以应付中秋节的需求。一件物品的价值,跟其制作时间与心力,不一定成正比的。

《中秋节灯笼铺》,作者:陈翠薇 Louise Chan (香港),尺寸:1:12/25(w) x 25(d) x 30(h)cm

《展丰老金行》

《展丰老金行》,作者:陈翠薇 Louise Chan (香港),尺寸:1:12/35(w) x 35(d) x 30(h)cm
《展丰老金行》,作者:陈翠薇 Louise Chan (香港),尺寸:1:12/35(w) x 35(d) x 30(h)cm

为了制作一个传统中式金行的作品,作者特意造访于香港硕果仅存的老金行拍照及访问。由于要制作很多珠宝,而且要制作得神似,作者亦到访了个大小店铺,务求找到合适的金漆。(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袖珍艺术的魅力在哪里呢?它它不仅是小巧、可爱,维妙维肖,有时可能勾起童年“家家酒”回忆,但更多的是被它的精致又真实的程度所惊奇,进而令人想更贴近、更深入。
  • (大纪元记者林怡香港报道)想重拾昔日香港老街景致,中国新年期间不妨抽空到九龙旺角始创中心去逛一逛,肯定可以记起许多的回忆。20位微型艺术好手,呈现怀旧及现代庆贺新岁情景。
  • 中国大陆袖珍艺术的爱好者是很多,但创作者还是少。来自北京的西树从小对传统事物情有独钟。听父母辈提起过往的一些文化习俗,内心十分向往。他从电影《霸王别姬》得到灵感,制作了这个戏园子,然而,他表现的不是粉墨登场的热闹,而是而且是《曲终人散》的空荡、狼籍,隐含了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省思。
  • 《海鸥食堂》是一部淡淡的、慢慢的、温暖人心的电影。蓝白基调、清爽、洁净的餐厅、饭团是食堂的招牌、美味可口健康的青时是主厨的坚持。想不想做下来享受香香的肉桂卷、浓浓的好咖啡?北欧风格的街道、石砖地面,一旁的码头市场贩卖着丰美的蔬果、花卉。想不想骑着单车享受港边和煦的阳光?袖珍艺术的趣味就在于此﹕她让我们追求梦想、留住美好。
  • 陈鸿辉与一般爱好模型者一样,都喜爱自己动手砌模型。最初,从坊间买来的汽车模型,总是砌得不满意。后来开始制作巴士模型,由改装到自行创作,最后终于发展成事业,现正从事交通模型玩具的开发与生产。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