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捷克经典】(16)

近代欧洲的音乐摇篮──捷克(八)

作者:高嵩明
捷克爱乐之父─塔利赫。(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09
【字号】    
   标签: tags: , , ,

音乐传承的荣光─捷克爱乐管弦乐团

捷克爱乐管弦乐团的成立要追溯到公元1896年,原本隶属于布拉格民族剧院乐团的团员们,因为不满繁重的演出任务和微薄的福利而展开罢工,该次抗争让乐团得以使用“捷克爱乐管弦乐团”之名不再受到束缚地举行音乐演奏。在1896年1月4日由德弗乍克亲自指挥自己的作品,揭开捷克爱乐首演的序幕,也谱写了捷克爱乐光荣的音乐传统。乐团在公元1901年完全摆脱布拉格民族剧院的种种限制,成为真正以演奏交响乐为唯一任务的管弦乐团。由于占尽了先天上的优势,捷克爱乐管弦乐团对于诠释史梅塔纳和德弗乍克等捷克音乐家们的作品早已驾轻就熟,并先后和葛利格、理察‧史特劳斯等音乐家合作演出他们的作品,更让捷克爱乐管弦乐团迅速地成长为国际级的一流乐团。就连马勒也在公元1908年来到布拉格和捷克爱乐管弦乐团首演他的《第七号交响曲》。

捷克爱乐之父─塔利赫(1883~1961)

塔利赫在布拉格音乐学院时就以优异的小提琴家身份而展露头角,21岁时任职于柏林爱乐,协助首席指挥─尼基许,也因为受到尼基许的影响才决定以指挥为职志。1908~1912年间他担任斯洛凡尼亚爱乐的首席指挥,在第一次大战爆发之前,他也有幸能够在莱比锡跟随李格和尼基许学习。受到第一次大战的影响,1915~1918年期间,他一方面在著名的捷克四重奏演奏,另一方面也从事小提琴的教学工作。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诸多海内外爱国志士的奔走努力之下,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斯洛伐克等地区终于得以独立建国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不久之后,塔利赫受聘成为捷克爱乐的常任指挥,随即在1920年升任为首席指挥。

塔利赫为当时的捷克爱乐规划了三大发展主轴:一是提升演奏的水准,其次为健全财务的基础,让团员能专心于团务,第三则是建立一套基本的演出曲目。捷克爱乐在他的带领之下,展开欧洲各大都市的巡回演奏会,此举除了让他们的实力受到世人的肯定,也更进一步奠定了捷克爱乐管弦乐团成为捷克音乐代言者的不朽地位。而许多国际级的演奏大师,例如钢琴家鲁宾斯坦和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等人也都纷纷与捷克爱乐管弦乐团共缔佳绩,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承平时期,捷克爱乐管弦乐团已成为国际著名的一流乐团。因此塔利赫被后人尊称为“捷克爱乐之父”,算是实至名归!

塔利赫从1935年起又兼任国家剧院的总监,后来为了专注心力在布拉格国家剧院的指挥工作,才于1941年辞去职务,交棒给年轻的指挥拉菲尔‧库贝利克。塔利赫因为在纳粹占领期间曾经为纳粹演奏过,所以曾在二次大战终战后被逐出了国家剧院,后来虽然获得平反,但是却备受限制,因此移居到斯洛伐克的首府布拉第斯拉瓦,他亲自筹组了斯洛伐克爱乐,并且在短时间内让这支新乐团提升成欧洲名团之一。

1953年,塔利赫又回到布拉格指挥布拉格广播合奏团,他在1954年退休时曾经再次和捷克爱乐灌录了《我的祖国》交响诗。拜高科技所赐,2006年Supraphon唱片公司重新以数位混音的方式发行了这张CD,让我们今天得以能够领会塔利赫的指挥艺术,也可以欣赏到捷克爱乐成立半个世纪之后的精湛功力。塔利赫通常在首次排练时会先让团员了解整首乐曲的架构,接着藉由系统性的不断排练,让乐团达到他心中所想要的音色和乐思。大家可以发现,塔利赫指挥下的捷克爱乐呈现出饱满优雅的音色,弦乐部尤其充满了无穷的活力。@#(未完,待续)

──节录自《捷克经典》近代欧洲的音乐摇篮/柿子文化

(点阅【捷克经典】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传李布谢不但聪颖过人,而且还具有预言未来的特异功能,她成功地弭平国人的歧见并且团结部众开创了捷克这个国家。虽然李布谢的传说不足以构成信史,但是她却早已成为捷克民族起源的象征。
  • 欧塔卡二世拥有当时中欧地区最强大的铁骑兵团,几乎每次战役都传出捷报,被称为“铁金国王”,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但丁在传世大作《神曲》中尊称他是“当代的伟人之一”。
  • 卡尔国王创立的“布拉格卡尔大学”,在创校的章程中强调:“我们这个国度的忠贞国民们,对于知识十分地渴求,因此我们不应该再向外人乞讨知识的果实!”
  • 库特纳霍拉的地名在捷克语的意思就是“挖掘宝物的山”,此地挖掘银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世纪,在十三世纪一跃成为欧洲的金融重镇。
  • 圣芭芭拉大教堂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著名的建筑师杨.帕列驲于1388年设计监工,他的父亲就是布拉格最著名的圣维特大教堂与卡尔大桥的建筑师彼得.帕列驲。
  • 卡尔大桥是布拉格的地标与捷克的首要映象表征,更博得“欧洲最美丽桥梁”的美誉!桥面两侧合计有30尊精美的圣徒雕像,是一条长达516公尺、宽10公尺的巴洛克艺术大道。
  • 卡尔四世在1378年因为中风而去世,他遗留给捷克子孙许多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资产,至今仍然获得捷克人的景仰与尊崇,因此被尊奉为捷克的“国家之父”!
  • 人骨教堂在全圣修道院墓园的正下方,František Rint木雕家设计,将堆积如山的四万具枯骨彻底消毒之后,做成教堂的装饰。现在的人骨教堂游客如织。
  • 克利雪多夫‧哈兰特,根据意大利音乐家马连吉欧所写的弥撒曲以及少数的经文歌《Maria Kron》还流传至今,其中所运用的作曲法十分地精妙,标示著文艺复兴时期波希米亚的音乐成就。
  • 边达音乐家族影响了所谓的“柏林乐派”和德国北部的乐风,其家族成员至今遍布欧洲与中南美洲等地,现在仍然音乐家辈出,实在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项奇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