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新解】叶公好龙——“水龙头”的来历

水利先驱、治国安邦的叶公
作者:俞元
font print 人气: 1977
【字号】    
   标签: tags: , ,

叶公本名沈诸梁,楚国王室后代,24岁时被楚昭王封到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他组织叶邑百姓兴修了东、西两陂大型水利工程,东陂防洪、西陂蓄水。他把水利施工图画在自家墙壁上(因为竹简不适合画图)、梁柱上、衣服上,在每个水渠的出水口都画上龙,并称之为“水龙头”,以求风调雨顺。

叶公在自家给百姓讲解如何施工,有的人说:“你画的龙不像,也没有云。”叶公说:“我画龙不是因为喜欢,只是为了引出水来。旱时打开水龙头,引渠水灌溉农田,灌好后就关闭水龙头,庄稼不会内涝。”叶公兴建的水渠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比蜀国李冰修筑的都江堰还早二百多年,叶县至今尚存叶公治水的遗址。

可当时的人传来传去就变成了:叶公家里画满了龙,但他并不真喜欢龙。到了战国时代,韩国宰相在《申子》中编造了一则寓言:叶公爱龙如痴,家里墙上画龙、衣上绣龙、柱子刻龙。一天,真龙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叶公吓得转身狂跑。“叶公好龙”的成语,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与叶公同时代的子张(孔子高徒)去拜见鲁哀公,等了七天未被接见。子张离去前托人转告鲁哀公:“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跟叶公好龙差不多。叶公喜欢似龙非龙的东西,你喜欢的也不过是似是而非的人才!”至汉朝,文人刘向把此事编在《新序‧杂事》中,在后世流传得更广。叶公由此被“黑”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空谈理论,不务正事”的典型。

其实,叶公不仅脚踏实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更有经天纬地之才。公元前479年,楚国王族白公胜发动政变,囚禁了楚王。危难之中,叶公率众去楚都平叛,沿途受到楚国百姓的拥戴和支持,称赞他“国人望君如望父母焉”。最后白公胜自杀,叶公平定叛乱有功,被封为楚令尹兼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整饬朝政,楚国大兴。但叶公不恋权位,把令尹、司马的职位分别让给他人,自己退居叶地,安享晚年。

叶公去世后,被立祠享祭,其后裔以邑为姓氏,叶公是世界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海内外叶姓子孙纷纷回乡,来到澧河之滨的叶公墓前祭祖,缅怀叶公的丰功伟绩,扫去中国人对叶公两千多年的误解、冤枉!@*#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日,北京著名游览胜地颐和园一座大殿,屋顶殿脊上的一座“骑凤仙人”古物失踪,起先疑在过年期间被盗走,后来官方称被风吹落。
  • 春秋时代的宋襄公备受争议。他与楚国交战,因坚持战争礼仪被楚军大败,自己身负重伤第二年去世。精于阴谋阳谋的毛泽东骂他“蠢猪似的仁义”,在大陆教科书中他被嘲笑批判;可孟子、董仲舒、司马迁等大儒却盛赞宋襄公,把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 孔子说“朝问道,夕死可矣”。后人对这句话有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理解。孔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曾向老子问道,每次都大有收获;孔子最后一次拜访老子时,说“我终于得道了”。那么孔子最后闻的什么“道”?得道后他的表现又如何?为何能“夕死可矣”呢?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常被现代人用作劝导恶人停止作恶的警句,也有佛教中人说是要放下人的恶言、恶行、妄念等诸多烦恼。有案可稽,这句话指的不是一般杀人越货的强盗,而是那些杀人无数,却不是出自本心,最后能成就正果的人。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