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

【文史】兰亭宴曲水流东瀛 樱桃席荣光赞金榜

作者:允嘉徽
樱花与曲水流觞文化跨越东瀛情牵中土。(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39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春天很近,在川边、在树梢,在樱花的怀里。春阳暄暄,一夜东风发千树,千白万粉总是樱。从春分到清明是樱花最烂漫的花季。

人道是,花无十日红,缤纷的樱花,无视于短促的花期,尽情绽发,无日不春风。绯寒樱花、彼岸樱、染井吉野樱、山樱、一叶樱、普贤象樱、关山樱、郁金樱、垂枝樱、御衣黄樱……各种樱花盛放,雪白、绯红、粉嫩、粉红、深粉红、浅黄、黄绿,浅浅深深、深深浅浅,漫天铺地,交织出天地间的锦绣。

樱花锦蔟,漫天铺地,交织出天地间的锦绣。(pixabay)

樱木有观赏的、也有食用的,品种不同,各有特色:樱花木开樱花;樱桃树结樱桃;樱桃美味;樱花绮丽。说到樱花,现代人多知道日本有许多赏樱花的名胜地。虽然樱花并不是日本特有的,在日本的确形成了特有的樱花文化,然而,追索源头可以上溯日本文化中的慕唐风(爱慕中土文化的泛称)。

重瓣樱花。(pixabay)

中华民族的樱桃文化 

东汉的《说文解字》记录,“樱”,果名,樱桃也。莺(莺)这种鸟特别爱含食樱桃,所以樱桃一名“莺桃”,又名“含桃”。南北朝文学家庾信诗句“树宿含樱鸟,花留酿蜜蜂”,唐代李乂的诗句“谷鸟含樱入赋歌”都是描写莺鸟含食樱桃的情景。

树宿含樱鸟,含樱入赋歌。(pixabay)

樱桃很美味,早就被我中华民族的先人、皇室用来祭祀宗庙先祖。《礼记·月令》说到“羞以含桃,先荐寝庙”。古人在四季收获农作尝新时,都先奉献祭祀,表现了诚敬天地、先祖的礼仪精神。因为樱桃树结果领先于百果,“樱桃之为树,先百果而含荣”(后梁宣帝《樱桃赋》),所以就秉承了一份祭祀的使命和荣光。

樱桃先百果而含荣,所以就被采来献祭宗庙。(Pixabay.com)

樱桃赐百官 

唐代王维有一首《敕赐百官樱桃》诗[1] ,这首诗写了以樱桃献祭宗庙的传统,也表现了传统文化中君君臣臣的深厚情义,同时又呈现了“尝樱”和中医食疗的丰富内涵。

《敕赐百官樱桃》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彼时,众官聚集在皇宫门前两旁的双阙(胭楼)下,汉宫内上林苑中的樱桃木高高傍着上阑观(观名),树上颗颗红熟的樱桃灼灼泛光。成熟的樱桃被采摘下来,在春祭中进献了宗庙神主,御苑中的莺鸟失去了含桃的机会,恐怕在一旁也要流口水吧。

春祭后,陪祭的高官骑乘鞍马竞带着内装朱红樱桃的青丝箱笼回程了,内廷使官频频把皇上用来颁赐给其他官员的樱桃倾倒入赤玉盘中,积成了晶红玉山。樱桃对身体很有助益,尽情饱食樱桃也不须愁烦伤身或体内过热唷,宫中膳食官还备有生蔗浆给人除热。王维这首《敕赐百官樱桃》诗,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泱泱之风,也能让读者感受到君爱臣的情义。

遥想中华的樱桃文化,唐代王维诗吟:“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图为唐 李昭道《蓬莱宫阙图》卷。(公有领域)

在《本草纲目.果之二》从中医学的食疗观点,对《敕赐百官樱桃》这首诗的后二句有回应、注解,“王维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盖谓寒物同食,犹可解其热也。”在《本草纲目.果之五》又写道:“蔗浆消渴解酒,自古称之”。中华古人早知道甘蔗生浆性冷,可以消热、消渴、解酒。樱桃益气,多食无损身体。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上说道︰“樱桃:味甘、平、涩。调中益气,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樱桃能养血活血,从临床医学来看,樱桃含有花青素,能降低发炎的几率、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具有保健功效。

樱桃调中益气,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fotolia)

曲江宴 樱桃宴

唐代时,春榜进士和朝廷官员,常在长安东南的曲江亭举行庆宴,称为“曲江宴”、“题名席”。曲江泛舟、赏春,庆贺金榜题名,真是人生难逢的良辰美景。春榜曲江宴时正逢樱桃成熟可尝新,所以这庆贺新科进士及第的宴席便称为“樱桃宴”。

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三》就这么写:“新进士尤重樱桃宴”。明末淸初苏州“真才子”文学家尤侗也有“曲江宴,樱桃畔,争看紫骝白面”的词句(《喜迁莺令贺李丹壑秋捷时年十六岁》),侧写了紫骝白面新贵——骏马上英姿焕发的新进士们的樱桃宴。

曲水流觞景观。图为日本江戸时代 山本若麟《兰亭曲水图》,1790年。(公有领域)

除了新贵进士的曲江樱桃宴,唐代皇帝,在黄历三月上巳日也赐宴曲江,曲水流觞,群臣赋诗,一时风雅发发。 如在唐文宗《上巳日赐裴度》诗中“题注”写到了“上巳曲江赐宴,群臣赋诗”。当时裴度拜中书令,因为病重未能出席曲江宴,文宗赐诗裴度,并令内庭中使送上御札书信,许他病好时,不管什么日子都能入内晋见,君臣间情义深重。遗憾的是,内使到,裴度的人生恰也谢幕。[2]

祓禊宴兰亭 情怀传后世

三月上巳日是黄历三月中的第一个巳日,这日子大约落在春分前后,人间春色已十分。春花,早樱已经开了,正是郊游踏青、沐浴祓禊的好时节。城民踏青郊外水岸,祓禊赏景;春花天真烂漫,舒放人心。

春日祓禊这种风俗早在《诗经》中就有诗篇《郑风.溱洧》记俗,汉代也盛行[3] 。畅快春游与天地和合,这也是中华古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之一。

在晋代时将春日祓禊日期固定在黄历三月三日。文人雅士在祓禊的同时,在曲水边饮宴赏景,流觞赋诗[4] ,发抒了生命情怀。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就是在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曲水宴时流觞赋诗的诗集序言。[5]

明代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局部)。画中描绘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曲水流觞赋诗之会。(公有领域)

这是一次山明水秀的曲水宴,王羲之游目骋怀,为宇宙之浩瀚作注脚,为今昔兴怀的契合而感铭——“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的确,历经几多代,虽然世殊事异,王羲之《兰亭集序》留下的曲水流觞赋诗的情怀,影响后世深远,甚至远及东瀛日本。日本贵族的曲水庭园之宴追随着中土的风雅。

樱花情 中土东瀛曲水会 

在日本国历史文献《日本书记.卷第十五》中看到最早的曲水宴记载是在五世纪(约当东晋之后的南北朝时代),显宗天王(公元450~487年)元年、二年、三年,连续三年都有记录:“三月上巳,幸后苑,曲水宴”,第二年时还记录了喜集公卿大夫为宴。

日本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约当初唐到中唐)和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约当中唐到南宋初期)期,宫廷中盛行曲水流觞[6]之宴,贵族们泛舟于宫中曲水庭园,于曲水、池上,赏花观月,曲水边上樱花绚烂助兴。现在日本京都南城宫、福冈县太宰府天满宫每年还重现平安时代的宫中曲水宴。

日本京都天王御所常御殿里,描画曲水流觞画的屏风。(Wikiwikiyarou/wiki media)

三月上巳游目骋怀赏山水、赏百花,桃花、李花、杏花正当时,樱花也不缺席。唐代大历初年进士、居住在长安的刘商的诗中,传达出上巳佳期的樱花影:

踏青看竹共佳期,春水晴山祓禊词。

独坐邮亭心欲醉,樱花落尽暮愁时。

——《上巳日两县寮友会集时主邮不遂驰赴辄题以寄方寸》

曲水庭园,总见樱花。(允嘉徽/大纪元)

曲水流觞赋诗赏花,这种融入春天、抒放身心的幽致雅兴,经过朝鲜半岛传到了东瀛日本后,大放绚彩。曲水边赏樱花,成了日本樱花季的定影——水畔樱花,水中倒樱,上下映带,又像樱花的前世今生,叠映在不同的时空。镜花水月中,牵引着源自中土的曲水宴、樱花情隐隐若现!

日本东京王居附近的千鸟之渊樱花盛开,春景宜人。(陈正洪/大纪元)

樱花一树,花开花落间揉合了纤柔和壮美,在日本放异彩,其仙名又回传中土。元末明初文、史学家宋濂[7] 的《樱花》诗就记了一笔,其笔下的樱花如雪吹香:

赏樱日本盛于唐,如被牡丹兼海棠。

恐是赵昌[8] 所难画,春风才起雪吹香。

——《樱花》

剪云雕雪下瑶空,春风才起雪吹香--白樱花。(戴兵/大纪元)

明代著名的诗书画家、“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与日本僧人唱和,歌咏了日本樱花,留下一首诗。他形容樱花是蓬莱仙山奇异的花卉,自仙界下凡,花如剪云似雕雪:

剪云雕雪下瑶空,缀向苍柯翠叶中。

晋代桃源何足问,蓬山异卉是仙风。

——《和日本僧省佐咏其国中源氏园白樱花》

一种重瓣樱花。(pixabay)

纤纤樱花姿,染出云雪高情。仙风映带曲水流觞赋诗的雅韵,穿梭古今异土间,在文化传播与交流濡染的角色上[9],丰姿异绽赛百花。

剪云雕雪下瑶空,春风才起雪吹香——白樱花。(pixabay)

-注-
[1] 时在天宝年间,王维为文部郎中,即吏部郎中。

[2] 唐代文宗皇帝《上巳日赐裴度》题注:裴度拜中书令,以疾未任朝谢。上巳曲江赐宴,群臣赋诗,帝遣中使赐度诗,仍赐御札曰:“朕诗集中要有卿倡和诗,故令示此,卿疾未差,可异日进来。”御札及门而度薨。

[3] 《诗经.郑风.溱洧》篇讲郑国有风俗,三月上巳日,人们在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持兰草,祓除不祥,也就是汉代的“祓禊”。
汉代时在上巳日有祓禊的传统——到水边在水边戒浴、洁身,以除不祥。《后汉书.礼乐志上》,讲仲春之月礼仪:“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絜。”“絜”是指天地阳气布畅,万物皆出,始絜之矣。

[4] 魏晋南北朝时把上巳之辰定在三月三日,文人雅士在祓禊的同时,举行曲水流觞的游戏,让酒杯顺曲水而流,停在谁前方谁就饮一杯酒、作一首诗。

1996年10月出土于桂林的曲水流觞石刻,据考证为宋代遗物,现存桂海碑林博物馆。(Zhangzhugang/Wikimedia Commons)

[5]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任职会稽内史(太守)。那年三月初,年少的、年长的群贤41人聚会于崇山峻岭、茂林脩竹间的会稽山阴兰亭举行曲水宴。引得激湍清流作为曲水,群贤列坐水边流觞赋诗,集成《兰亭诗》,王羲之为诗集写了序言——《兰亭集序》。

[6] 奈良的平城京左京三条二坊的宫迹庭园、平城宫东院庭园是代表性的曲水庭园。进入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前期还留有这种风尚,日本岩手县平泉的毛越寺的曲水庭园就是这时代的遗迹。

[7] 宋濂,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

[8] 赵昌(959年~1016年),活跃于中国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时期著名的花果、草虫、林禽画家。

[9] 日本江户时代传出了一种名贵稀有的樱花品种“御衣黄”,这种樱花贵在颜色的稀有。“御衣黄”穿着淡绿黄色花瓣的黄御衣,好像穿着王室贵族的衣袍,希世珍品贵气逼人。“御衣黄”这个名字和唐代时的富贵牡丹花种同名。诗人秦观《春词绝句五首之三》描写了盛放的富贵“御黄”(“御衣黄”的简称),挽着似水流年,连系着两厢情:都城春富百花披,长忆人归驻马时。浅色御黄应好在,为谁还发去年枝。清钮琇《觚賸·牡丹述》:“御衣黄,俗名老黄,晓视甚白,午候转为浅黄。”

稀有名贵樱花“御衣黄”。(允嘉徽/大纪元)

@*#

-点阅【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国色天香”的王冠给了牡丹花王,而给花后“芍药”的帽子,却有千百种。早在《诗经》诗史上,展开相异的评论。芍药有天授宰相的祥瑞征兆典故故事……白居易看芍药看到另外的空间……
  • 茉莉原产于印度,可以说在中国之土成名,“南方第一花”称颂茉莉,茉莉“没利”通佛理去利益之心。茉莉花几千年来一香妙用无穷……
  • 古人以梅花交友,也以梅花玩游戏,留下俏皮、诙谐的诗句、警语,供今人玩味。宋代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一生爱梅花,元代嵚崎磊落的画梅名家王冕在人间修道,恰如一朵出尘白梅,他们都以梅花自况……
  • “雨水”的春天是属于杏花的,早在《山海经.中山经》中就有记载灵山多杏树。 知道“杏坛”、“杏林春暖”的典故来自何处?杏花在我们华族的记忆中、文化里,留下许许多多人生的情怀和典故。
  • 桃李若要争春,谁家将胜出呢?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起源古早,赞誉何人?又为何有“李下无蹊径”的反用谚语呢?知道是谁带起夜赏李花的雅趣?桃李常常携手歌舞春天,夭夭桃李花,灼灼闪辉光,没有了桃李,春天的色调铁定要黯淡几分。
  • 锦绣般的春色里,可爱的桃花风韵波动人的心弦,染出多情多义的史卷和诗篇:“人面桃花相映红”浪漫情怀传千年,桃园三结义则演绎了脍炙人口的三国“义”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投桃报李”都是常见的名句。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