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新解】以牙还牙——现世现报

作者:俞元
font print 人气: 1240
【字号】    
   标签: tags: , ,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句话在中国流传已久,现在人们都理解成:别人瞪我一眼,我也瞪他一眼;别人用牙齿咬我,我也咬他。其实,这句话来源于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意义完全相反,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击落别人的牙齿,他的牙齿也要被打掉;如果一个人挖了别人的眼睛,他的眼睛也要被挖出来。

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巨大的黑色圆柱形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虔信神明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了迄今最古老完善的法典。汉谟拉比才略非凡、文治武功,他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开凿运河、兴修水利;建造了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大桥、雄伟的神庙;建立海运商船队,使巴比伦城空前强盛。

美国国会山众议院议事厅陈列厅大门上的汉谟拉比大理石雕像。(美国国会山官方照片)

法典的序言,强调了汉谟拉比的知识与权力是神授予的。正文共282条,包括刑事、民事、贸易、婚姻、诉讼等。法典以严厉的“同态复仇”为原则,“若人毁他人之目,则毁其目”,“若人断他人之骨,则断其骨”等等。汉谟拉比法典,不仅在随后的几个世纪,成为两河流域诸国的法律依据,还通过“希伯来法”对西方的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人认为法典规定的刑罚手段过于严厉:如房屋倒塌,若压死屋主就处死建筑师,若压死房主的妻或儿,就处死建筑师的妻或儿;内科医生用刀做切割手术导致病人死亡,他就要被挖眼和砍手;任何一个人租用牛,用极差手段致使牛死亡,他将补偿这个拥有者的牛……其实正因为法典严厉,才促使当时的人保持较高的道德水准,不去做损人利己的事,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今天的医生、律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士,如果穿越到汉谟拉比那个时代,很多人会瞎眼、缺胳膊断腿,甚至搭上性命的,因为道德水准相差太远了。

《汉谟拉比法典》顶部的浮雕。(Mbzt/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现代人还认为法典不考虑最初的伤害是否纯属意外,一律残酷无情地让人承担同样的肌体之苦。其实《汉谟拉比法典》恰恰体现了佛家讲的因果报应,“因”能生“果”,“果”必有“因”。欠什么,还什么!

梁朝名僧榼头师,有一次受招觐见梁武帝。梁武帝与人下棋正杀在兴头上,随口说:“杀却。”侍卫马上就把榼头师推出去杀了。梁武帝下完棋,榼头师已被杀死,临死前说:“我以前做和尚,用铁锹铲地,不小心铲死一条蚯蚓,武帝当时是那条蚯蚓,现在我得到了报应。”

因果报应注重的是行为,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情,就要承担什么样的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欠下的业债,有的人隔世还,有的人当世还。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的是现世现报,这世做的坏事,这世偿还。@*#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时代的宋襄公备受争议。他与楚国交战,因坚持战争礼仪被楚军大败,自己身负重伤第二年去世。精于阴谋阳谋的毛泽东骂他“蠢猪似的仁义”,在大陆教科书中他被嘲笑批判;可孟子、董仲舒、司马迁等大儒却盛赞宋襄公,把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 孔子说“朝问道,夕死可矣”。后人对这句话有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理解。孔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曾向老子问道,每次都大有收获;孔子最后一次拜访老子时,说“我终于得道了”。那么孔子最后闻的什么“道”?得道后他的表现又如何?为何能“夕死可矣”呢?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常被现代人用作劝导恶人停止作恶的警句,也有佛教中人说是要放下人的恶言、恶行、妄念等诸多烦恼。有案可稽,这句话指的不是一般杀人越货的强盗,而是那些杀人无数,却不是出自本心,最后能成就正果的人。
  • 叶公本名沈诸梁,楚国王室后代,24岁时被楚昭王封到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他组织叶邑百姓兴修了东、西两陂大型水利工程,东陂防洪、西陂蓄水。他把水利施工图画在自家墙壁上(因为竹简不适合画图)、梁柱上、衣服上,在每个水渠的出水口都画上龙,并称之为“水龙头”,以求风调雨顺。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