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史艳文刻偶大师 一家三代相传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7日讯】(据中广新闻网赖沁沁报导)曾经轰动一时的电视布袋戏“云州大儒侠史艳文”,剧中所有布袋戏偶都是出自刻偶大师徐柄垣,徐柄垣一家三代薪传刻偶技艺,他说传统戏偶不能有表情戏偶小,现在的布袋戏偶则是表情变化多端、戏偶变大。

现年七十一岁的布袋戏刻偶大师徐柄垣从小和父亲学刻偶,已有五十多年,小孩目前也跟着他学,一家三代薪传布袋戏刻偶,徐柄垣说雕刻布袋戏最重要的是有耐心。而过去的戏偶小没有眼睛、脸部没有表情,现在则是戏偶变大、且眼睛、嘴巴、舌头都会动。

徐柄垣说在学刻偶的过程中,手被雕刻刀划伤是家常便饭。 徐柄垣和黄俊雄合作为布袋戏史艳文注入生命与灵魂,应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百年布袋戏风华展”邀请,在现场为民众示范戏偶雕刻,并与布袋戏迷聊布袋戏的历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S:三管齐下解抑郁
      
      大S自认,个性是“俗辣”却有正义感,当时面对绯闻与批评布袋戏事件惹来的风波,让她想不开钻牛角尖,还曾脱口而出想拿刀砍妈妈。后来她经服药、姐妹的陪伴开解、运动等方法三管齐下,加上后期有了恋爱的滋润,才告别了抑郁症。
  • 台国防部为了强固“精神战力”,将在汉光21号实兵演习前,从6 月13号起,安排五天的“精神战力周”教育课程。今年最特别的就是将透过华视频道,以播讲、座谈、剧情片、模仿剧、布袋戏等节目型态播出。希望借此做好官兵精神动员,使有形战力与无战力更为结合。
  • 位在宜兰县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在今年暑假推出“布袋戏百年风华”展,以静态展出及动态表演,呈现布袋戏百年来多变、迷人的形貌。﹙赖沁沁报导﹚
  • 为了再现布袋戏在台湾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将各式布袋戏独特的表演美学呈现于海内外人士面前,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与民间合办的“布袋戏百年风华”活动,六月二十五日起将在传艺中心宜兰园区登场,展开三个月的嘉年华盛会。

  • 【大纪元6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沈如峰宜兰县二十六日电)国立宜兰传统艺术中心即日至九月二十五日,将以传统、金光与霹雳布袋戏三大主题,举办“布袋戏百年风华”活动,展出各种家喻户晓的原版与新版布袋戏偶,重现布袋戏在台湾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及风华。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