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艺术 文学 连载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游 保健 移民 职场 投稿

新闻 评论 社区 科技 网闻 体育 娱乐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唐美云戏演得好不说,出身戏曲家庭,她对于自己的生命角色有深深的承担,更有深深的自觉。她成立戏班,培养后进,年年推出新戏,作可能的探索却永远不忘戏曲的立基,她将全副心力何只花在表演上,更直显一个演员在生命承担与文化重振上的可能角色。
中国戏曲

明代侯方城《壮悔堂文集》记载了一则明代名戏班兴化班和华林班的主角竞艺的故事。南京富商请了这两个当时最有名的戏班同时搬演《鸣凤记》,事后三年,败部的兴化班马锦请求二度演出。马锦如何败部复活?可谓卧薪尝胆…

唐涤生的《胭脂巷口故人来》除了在戏台上演出的舞台版外,还有一个电影版本,由任剑辉、白雪仙、林家声等主演,改名《琵琶巷口故人来》。两个版本的故事骨干是一样的,分别只在于舞台版中,文敏被逼离家后,恳求桐轩莫上京应试,因“有师在,弟子难出头”,桐轩赠他盘川(盘缠)即只身离去;电影版中,桐轩则认为“弟子功名师有责”,同赴秋闱,其后,二人投宿寺院,桐轩染病加上盘缠不足,自愿放弃应试,把余钱赠予文敏,“让舅功名把姓埋”。

看《帝女花》,长平公主之贞烈、周世显之勇谋自然是焦点,唐涤生确花了不少笔力在他们身上。然而,唐涤生之所以杰出,不在于他能把男女主角塑造得丰满,在于他没有遗漏主角身边的配角,他撰写《帝女花》的功力可见于周钟一角。

《再世红梅记》改编自明周朝俊三十四出传奇剧本《红梅记》,《红梅记》描写书生裴禹先遇李慧娘,后遇卢昭容,最后与昭容结成夫妻的故事。原著里两个女子并不相关,唐涤生则把她们牵连起来,甚至套用借尸还魂使她们合二为一。如此改编令人叫绝,然而每观该剧,难免会替那个最后献出身体的昭容鸣不平,唐涤生或太喜欢李慧娘,为了成全她与裴禹,不惜丑化、委屈了昭容。

中国戏曲舞台的空性实际上是时空空性的体现﹐何谓时空的空性?时间和空间本 是一体的﹐而我们的时空观念实际上是相对中产生的虚假概念。

人们常常说传统京剧面临危境,但是人们没有想到传统京剧的发展其实是从上个世纪初以后,及至五十年代还在发展。杨宝森五十年代末期去世,不过五十岁(1909~1958)。奚啸伯(1910~1977)、马连良(1901~1966)、谭富英(1906~1977)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时候,都是壮年。但那时却已经足足经历了17年之久的文化革命,风雨飘摇,一个接一个的政治风潮,一出接一出的如《四郎探母》那样的戏的禁演。显然京剧的衰微起自五十年代,这是一个不可反驳的历史事实!

《苏三起解》又称《女起解》,原本是一出结构非常完整的折子戏。独立演出,人物动作、情节推展、空间转换、音乐进行,完美的令人称奇,无怪乎遍传全国,人人都知道有这出戏。

为“大稻埕戏苑”重新开幕营运庆祝,精心安排观众耳熟能详、特别怀念的黄梅戏经典之作《梁祝》,让观众回忆熟悉的优美旋律,再次感受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演出中置入传统戏曲的舞台元素,经典电影与传统戏曲的时空邂逅,呈现不朽《梁祝》的新气象

传统黄梅戏七仙女与鱼美人

“远山含笑”、“十八相送”、“访英台”、“楼台会”原版梁祝黄梅调音乐剧,将于10日晚上在台中市圆满户外剧场隆重登场。由春禾剧团团长郎祖筠“反串”梁山伯,“京剧小天后”黄宇琳饰演祝英台,原版梁祝黄梅调音乐剧,将带给民众一个难忘的夜晚。

彰化县文化局10月份于南北管音乐戏曲馆,举办周日影片欣赏活动。播放昆剧《昆曲六百年》(上、下),及兰庭昆剧团《兰庭六记》。于每周日下午2时,在戏曲馆视听室准时开场,欢迎民众免费前往观赏。

没有京剧基本功,以上成套的射雁身段就作不出来。剧中更复杂的是,穆桂英与杨宗保单枪对打,动作身段华丽炫目、美不胜收,起打、过合这些身段,尤其两个演员须合拍,有默契,没经长久训练与配合不易成功。角色的身段是京剧的精华,要达到何种成度才称得上合格呢?

电影“梅兰芳”运用京剧《汾河湾》坐窑门的一段,做为邱如白(影射齐如山)指导梅兰芳演戏的开始,并成为齐梅合作成功的关键象征。这是电影的观点,梅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当然不止电影提的这一项。

共产党严厉管制传统京剧,举凡‘宣传封建迷信’的戏都不准演出。1962年72岁高龄的姜妙香(1890-1972年)加入共产党,他生平有出叫座的名剧《小显》(又名《罗成托梦》),共产党统治后,早就没能再演出过,即使他加入共产党也不能为他解禁。

去年底的电影“叶问”,造成很大轰动。在广东佛山,叶问如同平常人一样的生活着,善待妻子小孩,对朋友也很好;除了练武,平日就爱去茶楼饮茶,品味饮食文化。叶问不喜张扬,有人找上门来比武,他关门比试,旁人无法得知输赢。这样一位低调的武术家,却引起许多观众共鸣,被他唤起一些什么来。京剧也有类似不张扬的一出戏《打青龙》。在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府中(天波府),不起眼的一个角落,却有一个烧火的小丫头拥有杰出的武功。杨家将的环境,许多人习武,这位丫头杨排风,也受到熏陶,她不知苦不知累,一有空她就勤练,练成了常人所不能及的盖世武功。

清代从康熙皇帝起设置宫廷戏,积极收集编纂剧目以供演出。到了乾隆时期成套的戏曲已是洋洋大观,如《升平宝筏》演西游记故事、《昭代箫韶》演杨家将故事,而《忠义璇图》演的是水浒传的整套故事。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有清一代,全国各地都发展出自己当地特色的戏曲,对于移风易俗起了很大的作用。儒家的礼教,调和了戏曲,使中国民风出现一种活泼性,对事情的看法较有弹性,不致于刻板或不通人情。

休士顿国剧社订于四月十九日星期日下午一时至五时假本市侨教中心展览室举办一年一度国剧清唱会。此次演出并蒙奥斯丁的四位票友届时前来助阵。

《草桥关》是一出铜锤花脸(姚期)与老生(刘秀)的唱工戏。戏很单纯,它演刘秀当上皇帝,思念镇守边境的姚期,宣他从草桥关回朝。皇帝出自内心真诚邀约,于是命吴汉、岑彭、杜茂等前去换防,让姚期回京。果然君臣、还有郭皇妃,三人在万花亭会面宴饮,十分高兴。这出戏因此也叫做《万花亭》。

有群肯为艺术奉献的年轻人尝试透过管弦乐、浓缩剧码结合舞蹈身段将传统艺术推向新境界。12月6日,在中坜艺术馆演艺厅,桃园交响管乐团邀请名作曲家李哲艺老师担纲,以歌仔名剧:宋宫秘史《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为主轴,展现台湾表演艺术的新境界,不仅在听觉方面有别以往,又在视觉上给予观众丰颖的满足。

中共擅自改动的《三岔口》,把坏人改成好人,依旧称做《三岔口》,明摆着是偷梁换柱,想借此戏的知名度,暗中宣传自己想要的什么东西。窜改过的《三岔口》,变成从头打到尾的打仔片,没有原先的戏剧性、悬念性、幽默感,它编成刘利华一进门,任棠惠就被惊醒,然后两个人像懵懂的未成年人,好像有发泄不完的精力,好勇斗狠的打来打去,叫人看了不知是为什么打个没完。

大部分的台湾人都有一个看布袋戏长大的童年,或许看戏的地点不同,故事不同,庙会野台、戏院或电视。看戏的时间不同,主角也不一样,但布袋戏的魅力,一直历久未衰……

中华文化曾是所谓的“礼乐之邦”,“礼乐文化”曾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在今日看来,虽然受到现代工商业科技文明的影响,使得古典的“礼乐文化”受到商业世俗文化的挑战,已逐渐失去古典纯朴的“礼乐文化”的精神。不过,我们在回顾古典的“礼乐文化”时,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对我们现代文化,具有启示价值的意义!

(大纪元记者石玲综合报导) 被誉为“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也是一门集歌唱、音乐、舞蹈、文学于一炉的高雅艺术。京剧自形成以来的两百年间,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在京剧的唱腔、表演、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开创了重要的革新与发展,使京剧更为高雅精致,其中近代最著名的即为梅兰芳大师,其代表作就是脍炙人口的《贵妃醉酒》。

想重温小时候看布袋戏的热闹临场感吗?亦宛然掌中剧团受彰化县文化局邀请,于6月2日(六)晚上7:30,在南北管音乐戏曲馆表演厅,演出“神化剑侠戏之‘东游记’-神化剑再现江湖”,欢迎民众免费前往欣赏。

彰化县文化局25日邀请资深百年馆阁-鹿港聚英社至鹿港龙山寺演出传统南管古乐,为“鹿港文化祭”活动再掀一波高潮。县长卓伯源表示,鹿港文化祭以犹如开放式博物馆的鹿港古镇为舞台,安排精彩多元的展演活动,是文化观光旅游最佳选择地点。

彰化县文化局为增进亲子之间感情、推广传统音乐戏曲,并与民众建立良好互动关系,25日于南北管音乐戏曲馆举办“亲子活动-戏说掌上乾坤”,请来江黑番掌中剧团江钦饶与赵秉心共同担纲指导。

无独有偶剧团与美国光影戏大师赖瑞‧李德(Larry Reed)导演联手打造“孙悟空大战蜘蛛精”,将于24日在台中县立文化中心演出,团长郑嘉音指出,此次首创由真人演员戴着面具,在10公尺宽、5公尺高的特制大萤幕演出,同时配合现场乐师、灯光及布景转换,呈现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精彩画面。

共有约 195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