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观察哲学

蒋立智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3日讯】“观”这个字在易经中由风与地两现象互动,宛如大地春风,风行大地,流动的气体在广阔大地的空间中无所不在,所以易经在“观”这个现象之前提出物大然后可观的概念,全面性空间流动的观察,使人的偏见不至局限于一隅,心灵带着中正的观点环视四时生杀变化所产生的神道如古易经言:“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神道的观察运用于时空上而不只是关注于单一崇拜的物像上。这是由外部空间来形容一个观察者在省视周遭环境时,不是只局限于某地某时,而是随时随地多方考较得出一个暂时的结论,这个结论又会因时空的转变产生新的变化,于是又得出另一个新的暂时结论,就这样毫无成见的让人从观察中化开纠结使灵中有朗朗乾坤。

易经中的观察形式起于“童观”,乍看之下好像是幼童的观想,其实另一个涵义是微观,微观一开始都不是很成熟,经由一个又一个不成熟的结论慢慢累积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观察。另一种形式的观察以“窥观”来进行,看起来这似乎像门缝中偷窥一样不是很道德,不过这常用在心理学对人类行为在不受他人影响下的观察研究,透过这样的形式得到一个更趋近于真相的论点,这种观察有时候如果心态很功利,会把一些丑闻挖掘出来,如同狗仔队行径,所以易经象里面描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在童观与窥观的局部检视后,个人会生起理论进退的依据,但不要忘了观察的根源不能因自己过度主观的偏见而失去大观中正的判断,因此易经古文里提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有了进退依据之后,接下来是要使自己的进退依据与周遭整个外部环境,相互检视。确立这个进退依据的运用方式应该摆在外部环境哪一个位置,易经象里面形容:“观国之光,尚宾也。”好像出国观光异地他乡,如何入境随俗是一个外来宾客应该观察的重点,常看到一些发明家在经过一连串不成熟的观察和实验之后所做出来的发明物并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如同宾主位置关系混乱一般,最后只沦为游戏之作而已。

许多著名的投资者,在进行资本运用前,大都从童观及窥观两个形式找到了一个“观我生进退。”的投资依据,再以整个投资大环境来对比自己的投资依据摆放的位置,一但开始进行资本运用之后,也会在整个投资的过程中不断以童观与窥观的技巧修正自己的策略,直到完美收场为止。而后又是另一个投资观察循环的开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测字”是依据中国字的特色,而对复杂的人事命运提出吉凶悔吝的判断方法。此一方法,或取字体,或取易经,依当时的情境而做随机应变的推论。
  • 易经关于诚信的论述, 本栏目的前面几篇小文, 从不同方面简述了四个要点。一、‘有孚窒惕’, 诚信不为社会的尊重, 是社会动乱的原因; 二、‘东邻杀牛,不如西邻龠祭’,内在的诚信决定了结果,形成并不是最重要的;三、‘有孚,血去惕出’诚信是逢凶化吉的吉祥之源
  • 【大纪元8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郝雪卿台中市二十二日电)泰国贸易经济办事处今天在台中金典酒店举办泰国贸易、投资及观光座谈会,吸引不少企业参加,台中市长胡志强应邀出席,除欢迎泰国贸易经济办事处到台中市举办投资座谈,也向泰国代表推荐台中市的投资潜力。
  • 在易经卦象中,阳爻就是类似汉字“一”的形状,按《说文》的意思,这一划就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十呢,看起来是“一”上再添了一笔“|”,《说文》解的是“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而佛经传入中国后,翻译中也常常用“十方”来形容他们眼中的宇宙,这样看来,“一”和“十”笔画简单,内涵实则都很洪大,也由此可见汉字造化的神奇。
  •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易经》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似乎是上古人类占卜用的书。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 无极至广大的天地渊源,流淌亿万年的永生奥义,在世间生命的记忆之先昭现,若隐若现的玄机 映照寰宇的瀚浩,运行天人历史的神性秘密。
  • 虽然现今“贫穷”常并列出现,“贫”与“穷”也都有缺钱少财之意,不过贫、穷意义并相同。生活清贫无须担忧,如果走到“穷”的境况,那才真正考验意志。
  • 太宗密授太子“帝王之纲”,《帝范》十二篇,从立国本,到持圣明,到正风气,到定国策,高屋建瓴、提要钩玄,光明正大,灿然于天地之间。
  • “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崇高,所谓“经纬天地曰文”,本指以天地为法度,后谓经营天下、治理国政;这本是文武都包括在内的,其后,文治武功并称,“文”的涵义就狭义的仅指文教,大体涵盖的主要内容有“崇儒学”、“文史”、“礼乐”三部分……
  • 唐太宗二十四岁即统一中原,贞观全盛时期,华夏版图空前辽阔。太宗的军事才能标榜千秋,然对用兵却极为慎重,力诫好战:“夫兵甲者,国之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雕;邦国虽安,亟战则人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