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画家

自学有成的画家 叶春新 (三)

巷道系列
周宇
font print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 , ,

虽然从小就喜欢画,求学年代的叶春新并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美术训练;所以初期并没有明确想成为职业画家的念头;只是把艺术当做生命中缺少不了的爱好。毕业后为了生活,他曾经先后经销通讯器材,卖过家电用品,但在工作之余,总不忘提起笔来涂涂抹抹,沉浸在创作的探索与满足之中。由于实在难以忘情艺术,叶春新辞去原先的工作,开起了画廊。

然而最后使他全心地投入绘画工作,还是经过鼓励的。有一次,他把作品拿到朋友的店去裱框,没想到在裱框店里的作品竟然先后被两个客人看中了,积极表示要买他的作品。这是他第一次卖画,也从中得到了自信。他开始思考,或许当个职业画家也不是梦想吧!就这样叶春新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算起来,他的专业画家之路至今不过8年。但是作品已流露出一定的成熟度和其个人的品味。

叶春新对美感的敏锐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不像许多《素人画家》那样以扑拙生硬的趣味来树立个人风格,因为他足足有能力精准地捕捉物象,严谨扎实地建构画面,并且自如地表现他想营造的光影和气氛等。

叶春新创作的题材首先取自他最熟悉的基隆市,他想表现一种台湾的本质。从最早的《巷道系列》中,他怀念的是古早社会中左邻右舍的互动,浓厚的人情味。曲折而窄密的巷道间散发着台湾特殊的乡土气息。叶春新特别喜欢巷道间的光影变化﹕《特别是上午10点左右阳光从上方洒入窄巷的墙壁上,那种宁静的气氛真是太美了!》

巷道系列 晨光

巷道系列 6

当阳光悄然在屋瓦、檐壁间移动时,在叶春新的眼里,无情的时间流逝仿佛化为有情;他以优雅的浅黄和灰紫,诉说着阳光如何跨越屋瓦,轻抚着窄巷内那些斑驳、略带霉湿的旧墙面。令人想起埃及古画中的太阳日轮,将光芒化为千百只慈爱的手臂,向众生伸展,无论尊卑…。(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湾最北边的基隆是个依山傍海的港市,地狭人稠。在基隆土生土长的自学画家叶春新,对基隆有着浓浓的乡情。他的作品大多取材自成长经历中最熟悉、最亲切的景象,从旧门板到小巷道;从渔船到港口,从山颠到海湾,无不流露了作者对家乡深情的观察和表述。
  • 台湾最北边的基隆是个依山傍海的港市,地狭人稠。在基隆土生土长的自学画家叶春新,对基隆有着浓浓的乡情。他的作品大多取材自成长经历中最熟悉、最亲切的景象,从旧门板到小巷道;从渔船到港口,从山颠到海湾,无不流露了作者对家乡深情的观察和表述。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