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竹篮 竹编工艺传世千古

作者:胡厚飞
竹器.花之艺。(博思智库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2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说到收藏的逸趣雅闻,我们不免要提及“有眼不识泰山”,这个背后典故正是一代竹匠的故事。

话说春秋时期的木匠鲁班曾有一批徒弟,其中名叫泰山的子弟,十多岁就拜鲁班为师,自此收编麾下;鲁班每段时期会出考题,借此淘汰不用功的徒弟。泰山因为技艺迟迟未能有所长进,最终仍被鲁班逐出师门。

数年之后,一日鲁班率众家子弟闲游市集,惊见许多做工讲究、技艺精湛的竹制器品,便向人打听,想好好拜见这位大师。

当时迎面而来的那个人,竟然是被他赶走的徒弟,不免大吃一惊,想起错辞泰山的过往令他懊悔不已,于是留下这样一句千古名言:“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泰山也就成为中国竹编篾匠的祖师爷。

竹编工艺日传后,在此开枝散叶,从摹仿汉风、唐风的“文人竹篮”,到尝试实验性质的和式竹器,温故且知新,在固有的基础下反复琢磨,从中织出新意,结合意境悠远的“三雅道”――茶道、花道、香道,千古传世的竹编工艺尽展无限风雅,推向艺术创作的新高度,吸引了后世收藏家的鉴赏眼光。

茶道益心,花道养心,香道静心,这份严谨中带着崇敬的礼仪,内化在竹编匠人的手艺上,揉捻进竹编器具中,使得竹编花器不只为生活妆点禅意,更营造出独特的文化美学。

▲拍卖场上的竹编艺品

“三十万宝马不算贵,一只篮子顶一辆!”别说古代人无法想像,现代人也很难理解,如今一个竹编花器的价格,竟然可以卖到这么高。

我从前面一路铺陈竹子的背景、竹编艺术的传承与流变,从庶民用品,成为世界级的艺术杰作,登上大雅之林,就是要打破这个僵固的概念。

广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便是新闻报导指出,二○一五年十月影星刘嘉玲在香港嘉德拍卖会,以六十八万港币(约两百四十万台币)买下两件十九世纪晚期的竹编花器,引来部分网友的惊呼:“以后上街买菜可不能用竹篮了,比一只LV 的包还贵啊。”

在人类文化史上源远流长的竹编艺术,始终低调无语,终于在那一天让许多人见识到这项工艺品的潜在市场魅力,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竹子, 一直作为不俗的代表、文雅的象征,高雅别致的竹编艺品,跳脱实用性晋升艺术品的收藏殿堂,一个个传世瑰宝、文化遗产,成了竞拍场上各个品味家“胸有成竹”的心头好,迭出新价,这份骨董级的老玩意,如今受到该有的重视与竞逐。

各个竹编花器在市场上竞相争艳,以精巧细致的工艺、清新脱俗的质感自成一格,已然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竹器.花之艺。(博思智库提供)

▲织竹雅好,贵在相知

竹器.花之艺。(博思智库提供)

讲来说去,还是老话一句:“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然而,这份深藏在记忆之中的纯朴之美,对于竹子的雅好与欣赏,像是生命之泉一般,隐隐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

一群竹编职人出于竹林,成于匠心, 令一根竹子有着九百九十九种可能,使竹子编制成为用具、器皿、竹筐、竹篓、炭笼、花笼等,仍是无法遮掩住本质的美,反而彰显出它的多样性与创造性,既是精美奇巧,又是大气磅礡,既是水纹灵动,也是禅意静远,可说刚柔并置,并且直达人心。

因着这份对于竹艺之美的追寻,乐于欣见一个个国际性竹器大展陆续于海外粉墨登场,二○一八年北投文物馆更曾举办“吾编无尽――日本竹笼奥义”特展,呈现历代名家的竹编作品,得以一窥传统竹艺与抽象艺术所碰撞出的美学力道。

竹器一路从民间日常工具、传统手艺,华丽变身艺术品,跃登国际性的舞台展品、拍卖场上的竞标物,文化身价与艺术高度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份“吾编无尽”的巧心匠艺,至此成为演艺名人、行家显要竞相收藏的珍品,不只代表一种身份的表征,更体现出一份至高无上的不俗品味。

然而,当我们再次细品眼前的竹编花器,这份美好的相遇,就贵在这一份相知与相惜,现在,邀你进入花器竹编的世界,一同欣赏这些瑰宝臻品。

竹器.花之艺。(博思智库提供)

(网站专文)

(本文摘自竹器.花之艺,博思智库出版)

责任编辑:曾臻

书摘。(博思智库提供)

推荐文章

●一艺一世界 竹编工艺成器有大用

●超脱尘根的竹器花之艺 岁月打磨绕指技艺

●圣彼得堡“隐士庐博物馆”:是建筑物也是艺术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休斯顿美术博物馆刚开幕的“编织的绚丽:印度纺织品展”,展出了从14世纪到20世纪初,跨越600年的印度精细棉布和丝绸纺织艺术品。
  • 一座据说属于一位艺术家的豪宅被发现弃置,里面挂满了精美的油画、壁画以及家具和私人物品。
  • 如果你去土耳其旅行,你会在各地的小册子、旅游海报和广告上看到她的脸。那双萦绕心头的眼睛盯着你,那是她灵魂深处的泉水,也许是某个富有的罗马贵族,也许是她曾经装饰过的别墅。
  • 16、17世纪的袖珍肖像画主要装在吊坠的项链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礼物、爱情象征或是纪念出生或死亡的纪念品。到了18世纪,袖珍画因应珠宝而生,出现在项链垂饰或镶嵌在戒指或手镯中。期间许多来自欧洲的袖珍画画家来到美国为新共和国的公民作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袖珍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美国市场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博物馆研究古董盒子并不是看里面是不是还装有原来的东西或已空无一物。学术上打开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质、形状、功能和美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观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们观赏,想一探究竟。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纪时,马赛克创作是主流,而湿壁画则被视为穷人的马赛克。在罗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圣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马赛克作品,描绘的全部都是圣母玛利亚以及对卡瓦利尼影响深远的古典设计,这些是他职涯早期极力复兴的艺术形式。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