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礼俗】 七月的嘉年华会—中元节

力修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0日讯】农历七月又叫“鬼月”,人们对鬼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所以七月很多热闹的祭拜、民俗活动,自然也以鬼为主了。鬼月中有三个与鬼有关的节日,分别为“七月初一开鬼门﹙冥府在这天释放那些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享用人们的供祭﹚”、“七月十五中元普渡﹙鬼月中最重要、热闹的祭拜活动﹚”、“七月三十关鬼门”。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其实,就是结合了道教和佛教两个节日,又俗称“鬼节”、“中元普渡”。

源于普渡地狱众生

道教的说法中元节是“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为“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为“中元”,是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为“下元”,是水官解厄日。在中元节这天,地官大帝会为无主鬼魂赦罪祈福,让他们能解脱痛苦;因此道士要在这一天诵经,以酒食供品祭祀地官大帝,同时也超渡十方的孤魂野鬼,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情。佛教则做“盂兰盆”超渡法会,以百味五果供养僧众,将其所得福报为健在的父母植福,或为已往生的父母超渡。

其实,两者最终目的都是普渡在地狱受苦或无主的鬼魂。看似相同,不过还是有区别的;然而时日一久,两者之间的区隔也就日渐模糊,进而融合成现在富有博爱、孝道精神的中元普渡之民俗活动。

盂兰盆节

源于佛经中“目莲救母”的故事,盂兰盆原意是“解救倒悬”,译自梵语,谓人生的苦难就像蝙蝠倒挂在树梢上,倒悬着,痛苦不堪;而为免于众生受倒悬之苦,就需诵经、布施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以求得福报。

目莲生性善良,平时恭敬三宝,行善布施;但目莲的母亲为人吝啬、好杀生。一天,目莲出外经商,他将家中钱财分为三份,一份让母亲支用,一份自己带走,另一份留在家中作布施用。殊不知目莲一离开家,她母亲便天天宰杀鸡鸭,碰到僧众来托钵时,即令家僮乱棒打出门,还放狗追咬讨食的乞丐。由于她的种种恶行,死后被打入地狱受苦还业。

母亲死后,目莲悲痛万分,认为唯有出家修行方能报母恩。数年后,他得道成为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由于目莲十分惦念母亲,他就使用神通去寻找母亲,结果看到母亲因业报堕入恶鬼道,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因而时时受饥饿之苦。目莲不忍母亲如此受罪,于是他拿食物给母亲吃,可是食物刚送进母亲的嘴里即烧成火碳,无法下咽。目莲伤心又无计可施,最后便求助于佛陀。佛陀说:“你母亲生前罪孽深重,你无法一人独自化解,须仰赖十方僧众,在七月十五日,于盆中放置百味五果,供养十方僧众,此功德无量,再凭此慈悲心,超渡众恶鬼,才能解救你母亲的苦难。”目莲按佛陀指示,办法会、诵经施食,果然使他母亲脱离鬼道,并投胎于王城为狗,后经目莲超渡才得以升天。

从此,佛教徒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办盂兰盆法会,供养僧众,超渡孤魂野鬼,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盂兰盆会的习俗也广为流传了。

纸钱的传说

中元普渡除了丰盛的酒肉祭品外,还得烧纸钱给幽冥界众生花用。据传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赚了很多钱。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十分羡慕,慧娘便要蔡莫去跟弟弟学造纸。可是蔡莫没有恒心,一心只想着赚大钱,造纸技巧还没学会,就急匆匆开了一家造纸店。结果他造出来的纸品质粗糙,满屋子的纸张也乏人问津了,夫妻二人对此也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慧娘终于想了一条妙计。一天午夜,蔡莫家突然传出一阵凄厉的哭声,邻居从睡梦中被惊醒,匆匆来到蔡莫家查看,一问才知慧娘突然暴毙死了。翌日清晨,蔡莫在众人面前扶着慧娘棺木嚎啕大哭,还边哭边烧着纸。忽然,棺木传来慧娘叫喊的声音:“快把门打开,我回来了!”在场的人顿时吓呆了,最后蔡莫鼓起勇气把棺木打开。只见慧娘活生生的坐起来并告诉大家,她死后到了地狱,阎王判她要推磨受苦;幸好蔡莫烧了好多纸钱给她,所以小鬼们争相帮她推磨,她又送了阎王很多钱,阎王一高兴就放她回来了。蔡莫故意问:“我没有给你送钱啊?”慧娘指指燃烧的火堆说:“这就是钱啊!阴间都是用纸当钱的。”蔡莫听了急忙又去抱了两大捆纸来烧,说要烧给阴间的爹娘,让他们少受点罪。消息传开后,大家见纸钱用处这么大,才几天蔡莫家的纸就全部卖光了。

慧娘还阳那天刚好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从此每逢这一天,人们就会在祭拜时焚烧纸钱给祖先、孤魂野鬼,而这个习俗也就流传至今。

放水灯

中元节除了普渡的习俗外,有的地方还会放水灯来超渡溺水的亡魂。传说溺毙的鬼魂必须找到替死鬼才能投胎转世,所以人们会在湖边或河边放水灯,用意是要借着灯光,告知水府幽魂来享用祭品;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放水灯是替这些水鬼引路,让他们能寻得托生之路。据说水灯流的越快,放水灯的人家当年的运气就越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科技日益发达,气象报告的精准度愈来愈高,我们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预知明日的天气,甚至ㄧ周的天气概况,因此节气的名词对现代人是陌生的,深不可测的。聪明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历法,把一年分成廿四个节气。
  •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回大地的第一天。立春的日期是国历二月四日、五日,“通常是在黄历每年正月初,有时也会提前到前一年腊月末”。
  • 绚烂缤纷的雨水节气,天降甘霖,滋养万物,活泼热闹的景观也接踵而来。【周书时训篇】:“雨水之日,獭祭鱼;后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盟动。”

  • 惊蛰是仲春二月的节气。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农民历纪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
  • 春分是二月的中气。《月令广义》说:“分者半也,春分是春天过了一半的意思;也就是从立夏的九十天刚好过去一半。”
  • 中国人崇尚伦理孝道,重视慎终追远的精神,“清明节”的扫墓祭祖活动,充份表现了不忘本的传统美德。所以清明节又称为“思亲节”。
  • 】“清明”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时序到了季春,春暖花开,万物在气清景明的大地中,显得特别清洁明朗,所以称为清明。此时的春郊,被茂盛的繁花绿叶点缀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加上气候合宜,正是适合人们出外郊游的最佳时机,所以也有所谓的“春游”、“踏青”等习俗。
  • 春卷,台湾民间习称为“润饼”,在华人地区久已为普遍的美食小吃;在市场或夜市里常见卖春卷的摊子,铺子上摆了满坑满谷的馅料,如:豆芽菜、韭黄、芹菜、芫荽、荀丝、红萝卜,还有豆干、肉丝、鱿鱼、蛋皮等,老板把这些冷却的馅料放在薄薄的面皮上,技巧的“卷”成圆筒状,连同一小碗柴鱼汤奉到您面前,这就是好吃的春卷了。
  • 榖雨节气是清明后的第十五天,时间刚好是在每年的4月20或21日。
  • 立夏是孟夏四月的节气,是夏季的开始,农作物在温暖的气候成长迅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