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文化内涵─从“傣族少女”舞蹈谈起

孟宪腾

黑亮的发髻盘于脑后,傣族少女们亭亭玉立(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35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日讯】当您造访南投清境农场,在欣赏过青青草原成群的绵羊,观赏过剪羊毛秀后,发现具有特殊风格的民宿中竟然有老人悠闲的吸着水烟筒,餐厅内提供的是傣族摆夷风味餐,墙上挂着的照片中人穿着傣族传统服饰,附近小学有人练习着傣族舞时是否想过,在南投山区为何会出现云南傣族摆夷人?傣族文化内涵又是什么?

看到《新纪元周刊》报导“东方神韵惊撼纽约”中神韵艺术团“傣族少女”演出引发热烈回响,舞蹈中傣族少女在水边嬉戏时呈现出傣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景引人深思。当我获知神韵艺术团将来台表演深感振奋,因为也许您不了解傣族文化,经由观赏“傣族少女”表演就能让您了解,傣族这个崇尚善良爱好和平的民族。

台湾孤悬大陆海外与大陆各少数民族相隔千里,却在因缘际会下傣族同胞漂洋过海而来,也将傣族文化带到台湾。1949年中国大陆沦陷后,国军仍持续在滇、缅、泰、寮边境对中共作战长达11年之久,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异域孤军”。

“傣族”世居于滇缅泰寮一带,所以许多官兵都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因此与傣族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当地政府向联合国抗议中华民国部队占居该国领土,于是政府将一部分孤军撤退回台。

1961年行政院退辅会将这批军眷安置在仁爱乡山区进行开垦,这批军眷一行二百余人披荆斩棘、挖石填土终于成就今天南投县观光胜地“清境农场”,也将傣族文化带到台湾。在这里你可以吃到傣族摆夷菜的酸甜,体验傣族泼水节的欢乐,更可欣赏到傣族舞蹈。

傣族人能歌善舞,舞姿美妙、婀娜多姿。每逢节日喜庆时傣族姑娘束发于头顶,发际插上鲜花,穿上紧身短衫和花统裙饰以银器,半蹲身体三段曲线均匀舞动,以特殊手势舞出柔美、轻盈、丰富多彩的傣家舞蹈。傣家舞除了舞姿曼妙之外更深具民族内涵。


清晨的少女们分外活泼喜悦(大纪元)

以傣家最著名的“孔雀舞”为例,傣族人喜爱孔雀,在许多重要场合节庆祭典均要表演孔雀舞,因孔雀集善良、温顺、智慧、美丽于一身,更因其好闻佛法而成就今日之善果。在许久的古代孔雀并非今天的炫丽夺目五彩缤纷,也没有开屏时美丽的圆眼花纹,但他生性善良温和。

有一天当地举办小乘佛教法会,佛祖现身下凡亲临讲法,众生为听闻佛法均争先恐后围绕在佛祖身边,孔雀也想亲受佛祖开示,但是人群如墙无法亲近,孔雀在外围忧心如焚、深恐失去重要机缘,在外张望徘徊。

佛祖感受到孔雀虔诚想要听闻佛法的心,打出一道佛光落在孔雀的尾部,所以孔雀尾部加上金边圆眼也形成今天炫丽夺目的样子。从此以后,孔雀便向佛祖献孔雀舞,傣族人也在重要场合表演孔雀舞。

不仅傣族舞蹈来自信仰,他的神话、节庆、生活也来自信仰。就如同汉族女娲泥土造人的传说,傣族人深信“叭英叭创世”。“叭”在傣文中是“亮”的意思,也就是光焰无际的神创世造人,叭英叭以泥土造人,又将雾气化为土地并种下香蕉、梨子等各种水果养活人们,分男女配成夫妻繁衍后代开始了世界。

10世纪,小乘佛教传入成为傣族普遍信仰。在傣族佛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佛教修善的方式更深深影响傣族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人们必须要正直善良、意志坚强、能吃苦才能具有智慧和福气。所以其生活方式,神话传说都体现了这些民族内涵。

在西双版纳,男孩到7~8岁时就必须剃度进入寺院成为小和尚,在佛寺中修行,过着出家人的生活,受傣文教育。小和尚就算出寺上街仍然相当具有威仪,举止平和如同修炼人一般。3~5年后还俗再过着平常人的生活,如果没有经过这段佛教修炼生活,男孩将来就没有社会地位,也很难得到异性的青睐。

傣族一年中有三个重要的节日,其中包括关门节、开门节与泼水节。关门节与开门节中间约有3个月就如同大乘佛教中结夏安居的日子,大家在这段时间内到寺院中听大佛爷讲道说法、精进修行。泼水节如同傣族的新年,传统泼水节为期3天,第一天是除夕,即送旧人们会歌舞表演;第二天是空日,是新旧交替的日子既非旧年也非新年;第三天为元旦,是日子之王到来的一天,人们到寺院拜拜、听经、祈福、并以清水浴佛后便互相泼洒清水彼此祝福。

傣族人拥有自己的文字──傣文,傣文记载许多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文学、诗歌与神话传说。

谈到傣族文学就一定要提到“阿銮的故事”,傣家人自称“阿銮的故事”多得几部牛车也载不完。傣族文学以生动的比喻和生活琐事显示人物环境,以主角遭遇事件突显主角性格,最终反映出民族内涵。

故事主角“阿銮”是一个个性善良正直、有能力、忍耐吃苦、有福分的人。以其为主角的故事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阿銮与民族神话传说结合,例如远古时期妖婆施法造成大洪水,傣家人流离失所生灵涂炭,阿銮以鼓声吓退洪水解救百姓。

第二类是阿銮与民间传说结合,阿銮生于困顿贫穷之家却仍然善良正直,历经吃苦磨难终于获得幸福。

第三类故事有人认为,是以阿銮表现出佛祖五百余世的吃苦修炼过程,其中转生过动物、人头兽身、贫穷人家而至国王,最后终于修成正果大智大慧的故事。这些“阿銮的故事”都反映出傣家人崇尚吃苦忍耐、善良正直的特质。

至善是人类的理想,傣族人的舞蹈神话、文学、生活方式都体现其善良之文化内涵。舞蹈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也藉由舞蹈体现内涵,在观赏完神韵艺术团纯真至善的“傣族少女”表演后,相信您对傣族文化内涵必定有更深的认识,下次您到清境农场看到傣族文化活动时也必定会有一翻新的领会。◇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昔日孔子在齐国听舜帝时代创作的大乐舞《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感叹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又说《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而为赞扬 武王伐纣的功绩而创作的《武》乐则是 “尽美矣,未尽善也。”也由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孔子对乐舞的评判标准——尽善尽美。
  • (大纪元记者李佳多伦多报导)由新唐人电视台举办的首届“全球中国舞舞蹈大赛”即将在5月下旬美国的纽约召开。如全球“中文热”一样,这一活动将宣起全世界对中国古典舞蹈的关注大潮。前中国中央芭蕾舞团,专业舞蹈演员李金曼女士就中西方艺术风格、民族文化审美的不同特点,讲述了她对中国舞的理解和如何欣赏中国舞蹈。
  • 笔者前往美国首都史密斯博物馆群中以收藏东亚艺术文物闻名的富意尔艺廊(Freer Gallery),才刚踏进佛教艺术展览馆,看见的第一座佛像就觉的非常眼熟,仔细想了想,在首届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的大型舞蹈《万古天门开》中,手持琵琶的天神在天庭翩然起舞,里面有个屈膝的动作就跟这座神像相似。
  • 追溯中国舞的起源,最早的记载的是在五帝时期,那时是中华文明初始,是半神文化的开端,也是鼎盛时期其间流传下来的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有着天翻地覆的影响,至今也是受益无穷。黄帝发明的“黄历”记日法一直沿用至今。仓颉造字等等传说至今为人传颂接纳。
  • 大概是中华文化的博大深邃,深厚的功底波及了世界个族裔的内心,近期的中国文化热被很多人看好,包括中国传统的气功,武术,舞蹈,中文等,中文热在席卷美加、欧亚后,目前开始向南美延烧。除了一般的中文学校和语言补习班,很多私立学校也开始在教学项目中增加中文,把学习中文的热潮带到最高点。吸引了很多人来学,所以在美国大都市纽约,华府,洛杉矶等,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甚至在南美的巴西等地,在大街上,超市里听到黑皮肤,白皮肤的“老外”用中文和你答腔,你可别觉得惊奇。今年的新唐人晚会的幽默男主持林理善,就是一个讲流利中文的美国小伙子。倾倒了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中西方观众。
  •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整个中国舞舞蹈史的悠悠岁月,几乎和中华文明史齐鼓相当。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国舞能刻划所有人物,可以容进任何生活元素,是人类艺术文化领域中独树一帜的瑰宝。
  • (大纪元记者王金丁报导)新唐人亚太电视台艺术总监万裕民今年在美国纽约最大剧场观赏了《神韵艺术团》的表演后,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应台湾国立新港艺术高中的邀请,为学生们讲解中国舞时,惊叹的说:“那么大的剧场,居然座无虚席,第一出演的是《创世》,演员服装华丽,舞台美的像风景,演员的肢体与音乐、天幕连成一气,整体搭配的简直严丝合缝,我还听到旁边的西方人落泪的声音,当时,我觉的观众的精神层次都跟着提升了。难怪《神韵艺术团》创造了百老汇史上,第一次由东方艺术团体登上西方歌舞剧殿堂的记录。”
  • 公元674年,唐高宗改年号为“上元”。也就在这一年,高宗作了《上元乐》,并配上舞蹈。在这个舞蹈中,舞蹈者一百八十人,她们身穿五色的画有云水图案的衣服,以象征元气,所以被称作《上元》舞。《新唐书》记载:“其乐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之曲,大祠享皆用之。”据说这个舞蹈含有道家色彩。
  • 古代的天竺指的就是今天的印度,唐时将从那里传来的乐舞称为《天竺乐》。《天竺乐》舞大概在公元350年左右传入中原。
  • 在唐代流行的《柘枝舞》基础上,又出现了被后世称为《莲花舞》的舞蹈《屈柘枝》。唐代《乐府杂录》曰:“健舞曲有《柘枝》,软舞曲有《屈柘》。”《乐苑》曰:“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屈柘枝》。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于二莲花中藏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