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殿 城市先民生活重心 ( 3-3 )

蔡大雅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24期【历史追思】栏目

神州中国 天子沟通天帝

作为四大古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自古又称为“神州”,是神来到人间的首站。丰富的神话传说,记载了上古时代中国经历的一段人神共处的时期,当时神在世间传授人类基本的生存技能,如搭建简单的屋舍、取火煮食、驯养牲畜、种植农作物等等,使先民步入文明生活。而人们也敬畏尊崇这些传授自己文化的神明,当祂们完成使命离开后,人们就举行仪式以纪念祂们,如此逐渐形成了祭祀的习俗。

中国在进入朝代史的同时,也由聚落发展出城市的社会形式(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国防并列为古时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中国人自来认为万物皆有灵,所以祭祀的对象包罗万象,有些像其他古文明的神明一样,具有固定的形象,有些则以抽象的概念出现。中国人讲天地人三才,对于不可见的生灵,也可大分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凡是星辰风雷一切对应天上变化的都属于天神,其中又以天帝最大;地祇是与大地有关的一切生灵,例如水神、山神等;人鬼则包括祖先亡灵、魑魅魍魉等等。

祭祀通常有个特定的场所,祭祀的场所也因供奉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祭祀天地是帝王的权利及义务,因为帝王是“天子”,是人与天帝沟通的中介。祭坛通常在郊区,祭天用圆坛,以象征天圆,古称“圆丘”;祭地用方坛以象征地方,古称“方丘”。根据《礼记‧祭法》记载的“封土为坛”来看,坛是土石堆起的平台,与之相对的是“坎”:“掘地为坎”,亦即挖坑而成的祭坛。坛为凸起的祭所,属于阳,用来祭日;坎凹陷属阴,用来祭月。


皇帝用来祭天的天坛。(法新社)

祭祀天地有时会选在山上举行,特别是秦汉之前,帝王盛行到泰山或其他名山去举行封禅。封禅其实是二个不同的祭祀仪式,封就是封土为坛,用来祭天,禅是扫地为墠,就是把一块平地打扫干净,用来祭地,二者合称封禅。

除了祭拜天地外,社稷的祭祀也是国家大事,“社”指的是土地,而“稷”是谷物,因为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作物的收成攸关国家生计,自是不能怠慢以对。为社稷而造的建筑物也成为政权的象征,与祖庙同为宫殿之外最重要的建筑物,在先秦的某个时期,其重要性甚至超越宫殿。

敬天祭祖 中华文化特色

从出土的夏商废墟可以发现,在宫殿遗址中都有一座大型建筑物,其附近还有类似祭坛般的平台,二者极可能是供作祭祀的建筑。到了周朝,有了文字记载礼乐制度下祭祀的细节,包括场所的位置、祭礼的程序等等。根据《周礼‧考工记》中城市设计的原则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亦即朝廷所在的宫殿位于城市中心,在其左侧建立祖庙以供奉历代先祖;在其右侧设立社稷坛以祭拜土地谷物。

“庙”和“宫”的形式基本上相似,其实庙是从宫演变而来的,而宫的起源又与祭祀场所的发展有关。最初的祭祀场所十分简单,在空地上堆个土堆(坛)或挖个平坑(坎),甚至打扫干净(墠),就可以举行祭祀。随着文明的发展,先民逐渐在坛或墠上搭造房舍,就成为“宫”;在宫中供奉祭祀的对象后,就成了“庙”。祖庙通常依宫殿的规格建造,但社稷坛上不盖屋舍,因为在古代认为此举是丧国之兆。

古人重视祭祀,除了国家帝王的祭典外,民间的祭祀频繁。古时有许多修炼人得道成仙,对人们有贡献的,往往就会被立庙纪念,例如黄帝白日飞升而去,没跟上的臣子与百姓,感恩怀念之余,把黄帝遗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山下,即今天陕西黄陵县的黄帝衣冠塚。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认为生命圆满的结束就是归天成神的原由。

所以,中国人对过世的祖先,也认为是另种形式的归天成神,祖先在天之灵能庇佑看护子孙,所以家家户户供奉自己的祖先,同姓亲祖甚至建造祠堂共同祭祀,年节祭祀祖先,“敬天祭祖”就这样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美洲 建金字塔式神庙


公元前100年左右出现的迪奥狄华肯文明(Teotihuacan)。可是在公元7世纪前后,他们却不知何故突然消失了,遗下今日的遗迹。图为墨西哥玛雅古城迪奥狄华肯的太阳金字塔(Sun Pyramid),当时用来祭祀太阳神。(法新社)


图为墨西哥马雅古城迪奥狄华肯的月亮金字塔(Moon Pyramid),在太阳金字塔附近,用来祭祀月亮神。建筑风格和太阳金字塔一样,只是规模较小,且比太阳金字塔晚200年建成。(法新社)

在欧洲人来到美洲前,这片广大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文明,它们繁荣一时,又无故消失,只留下谜般的遗迹和多数无法解读的文字。现代人只能从废墟出土的文物来推测这些文明的情况。

大约3,200年前,在墨西哥湾海岸发展出被称为中美洲文明之母的奥尔梅克文明 (Olmec)。它们突然出现在美洲,时间接近周武王灭殷商之后,加上这个文明的人偏爱玉器及其他特征,所以中外有些学者推测,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是战败逃亡海外的殷商遗民所建立。这个文明繁荣了数百年,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又忽然消失,原因不明。但它的社会制度、神庙建筑、美洲虎(jaguar)的崇拜、玉器的制作、象形文字、数字系统、天文历法,以及宗教神话,都被以后的中美洲文明沿袭下去。

奥尔梅克文明消失后,各地出现了不同的文明。约在公元前500年,马雅文明(Maya)以众多城邦国家的形式,开始出现在中美洲地区。到了公元100至900年间发展至它的黄金期,随即由于不明的原因迅速衰败,城市淹没在丛林里。马雅人在天文、历法、数学、艺术等多方面皆展示出他们的高度文明,被后来的欧洲人比喻为“美洲的希腊”。

大约同时出现的,还有萨波特克文明(Zapotec)。他们在阿尔班山(Monte Alban) 上筑起宗教中心。公元前100年左右,出现了迪奥狄华肯文明(Teotihuacan),建筑了宏伟的城市,但在公元7世纪前后,他们却不知何故突然消失了,遗下今日的遗迹。到10世纪末,出现了托尔特克文明 (Toltec);13世纪则轮到阿兹特克帝国 (Aztec) 统治着墨西哥中部和北部地区。


土拉(Tula),托尔特克人文化遗址。(新纪元)


土拉(Tula)最特出的遗迹是那四根战士石柱,它们矗立在像削去了顶的金字塔形状的晨星庙之上,见证着托尔特克帝国的好战本色。晨星即金星,是羽蛇神的化身。四根石柱本来是神庙的支柱,但神庙上盖早已塌下来。(新纪元)

信仰是古中美洲文明的主轴,遍布此地的梯形金字塔据说就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这些金字塔高大宏伟,结构精密,但考古研究显示,中美洲的古文明始终没有发展出青铜器,更别说铁器的发明,而且也没使用轮或车,令人无法想像的是,他们如何建造大型的石造建筑,并雕刻巨大精美的石像。

金字塔式的神庙被建造在城市的中心,为数众多,例如马雅文明中最大的城市(提卡尔,Tikal),在城市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石碑等和信仰祭祀有关的遗迹。大型金字塔的高度超过70米,在市中心就有十几座,小型神庙有50多座。


位于奇琴伊察遗址的库库尔坎金字塔(Kukulcan)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代文明玛雅文化的遗产。(新纪元)


乌斯马尔(Uxmal)是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的大型玛雅古城遗址。(新纪元)


玛雅神庙遗迹。(新纪元)


奇琴伊察遗址(Chichen Itza)是玛雅人古城遗址,在今墨西哥犹加敦州中南部。图为武士庙及庙前的斜倚的两神石像。(新纪元)

与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类似,中美洲古文明的宗教性建筑在设计上,也使用了数字象征天地运行的手法。例如马雅文化中陡峭的金字塔阶梯共有365阶,象征一年有365日;玛雅的纪元一世纪为52年,所以金字塔四面各有52个四角浮雕。

南美印加人 信仰太阳神


秘鲁马丘比丘的印加遗迹。(Getty Image)

与中美洲的古文明类似,南美洲也先后出现多个古文明,除了最后的印加(Inca)帝国外,其他文明也是以城邦国家的形式出现。大约3,000年前开始,在秘鲁安第斯山区陆续出现了查文文化(Chavin)、蒂瓦纳库文明(Tiahuanaco/Tiwanaku)、莫奇卡文明(Mochica)和纳斯卡文明(Nazca)。莫奇卡人建有金字塔;纳斯卡人在地上遗下的巨型线条图案(Nazca Lines),它们的用途至今未有定论。


纳斯卡人在地上遗下的巨型线条图案(Nazca Lines),位于秘鲁南部,它们的用途至今未有定论。(新纪元)

从公元7世纪到1438 年期间,秘鲁诞生了多个从都市发展出来的国家,当中以秘鲁北面的奇穆王国(Chimu)最为繁盛,首都昌昌(Chan Chan)建筑宏伟。这段时期直至印加帝国的崛起而结束。在欧洲人来到南美洲之前,这里由印加帝国统治。印加文明最早出现于约公元1200年,首都建立在库斯科(Cuzco)一带。

印加人信仰太阳神,传说祂派遣自己的儿女来到世间教授人类文化,而印加人就是他们的后裔。此外他们还相信,还有一位不可见也无法想像的造物神,祂在传说之中比太阳神及其他神明的地位还要高。印加人建造许多神庙来供奉神明。

1532年印加帝国的末代皇帝被西班牙人处死,结束南美洲民族统治南美的时代,进入殖民时期。欧洲人按照欧洲城市建设的概念来建造城市,印加的城市被破坏,自此荒废。(全文完)@*

注:正见网:〈中国的城市发展‧夏商时期〉,
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7/1/27/ 41999.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6月11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日电)中国大陆陕西文物部门表示,备受关注的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墓地的考古发掘有重大发现,其中编号M502的墓葬出土四具人形木俑,这是中国至今最早的俑,比秦始皇兵马俑还早五百多年。
  • 【大纪元6月12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二日电)经中国考古人员测量,中国大陆辽宁省境内长城墙体长度比以往的数据多出一百一十二点四四公里,原本已知长度约为两千三百五十公里。   “沈阳日报”报导,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张春雨表示,从五月十一日起,辽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正式启动。为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一个月来,调查队员徒步行走十几个乡镇、近百个行政村,克服高山、暴雨、酷热、体能透支等困难,圆满完成调查任务,并取得阶段性调查成果。
  • 【大纪元6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泰花莲县十二日电)民众日前在花莲县寿丰乡山岭段进行整地时,挖出疑似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石器碎片,花莲县文化局邀请考古学者会勘后,初步评估当地具有遗址价值,将列册追踪并争取预算进行调查研究,以做为未来是否依规定指定公告为县定遗址的依据。
  • 山东省的考古学家近日在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内,初步探明了古成阳城城墙走向,确定成阳城就在现今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境内,证实尧帝陵遗址在山东省菏泽市。
  • 文建会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主办,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承办的“考古小侦探”巡回车特展,将预展至七月八日,七月十一日起从台北县十三行博物馆开始全台巡回展示,希望让小朋友在参观中学到考古的基本知识与亲身体验考古的发掘工作,培养未来的考古学家。
  •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22期【历史追思】栏目
  • 【大纪元6月20日报导】(中央社华盛顿二十日法新电)美国地理学会今天指出,考古学家在秘鲁首都利马附近,发现美洲第一位遭枪击致死者的遗骸,死亡时间很可能是距今约五百年前的西班牙入侵时期。
  • 【大纪元6月20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日电)驻在伊拉克的美军又分发到另一套扑克牌,这次是为了保护战地古迹而特制的考古扑克牌,牌上印着伊国最珍贵的历史遗址,并提供士兵如何保护古迹的建言。
  • 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仍有许多谜团未解,据报导,英国一作家宣称发现隐藏在秦俑军阵、脸形、发型、手势等中的神秘“数位密码”,指秦始皇和玛雅大帝、埃及人一样,将自己对太阳的崇拜用密码流传于世。但这项观点并未得到中国学者认同。
  • 【大纪元6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鸿国台北县二十六日电)红毛城领事馆前方边坡等地区,去年十月间陆续发现特殊下陷现象,有学者质疑地下可能有古坑道等人工设施,因此,淡水古迹博物馆上周趁年度封馆养护期间委托学术单位进行试掘,并无太大发现,馆方下周将委外采透地雷达进行全馆各角落探测,进行考古解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