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要有效执行孩子成功方程式,家长必须从孩子幼时就开始施行“身教”,并依孩子生命成熟度施行有效“管教”,才能将成功特质烙印在孩子的心灵。孩子藉由“内化”这些特质,进而找到奋发向上的力量。
教养 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三)
以“怎么做”代替“为什么”,这样问,教出创意十足、独立思考的好孩子。
只要以正面的说话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己和孩子都能镇定从容地面对各种状况。
有些家长还是会担心孩子的课业,坚信会读书便等于成功的传统价值。不然为什么我们老祖先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孩子的成功方程式果真只有读书这一条吗?
教养,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一)
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孩子吵闹、暴冲奔跑、靠近危险场所的画面?什么样的一句话可以逆转这种状况呢?
和孩子沟通或许是最具挑战性、也最值得的经历。如果我们能透过整合性沟通和孩子相处融洽,就能建立长久且有意义的亲子关系。
不是孩子不乖 是父母不懂(四)
如果内在的负面情绪妨碍了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我们强烈的情绪反应会唤起孩子的情绪防御状态。一旦发生这种情形,亲子之间就不会拥有和谐的关系,只感到孤独和疏离。
先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再给予适合孩子的赞美。
准确来说,什么是情绪呢?当我们感受到它,可能会对它有所认识,但是却很难诠释这样的经验。科学观点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情绪是什么,以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加深自我认识,改善我们与孩子和他人的关系。
父母都希望和孩子保持充满爱、持久且有意义的关系。了解情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和孩子建立这样的关系。人们正是透过分享情感与他人交流。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事业忙碌到了极点,觉得自己再也承受不了沉重的责任与悲伤。我的婚姻一败涂地,我强烈地感觉自己逐渐失去美满的家庭和完美的梦想,这不是我想要的。
练习正念觉察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大脑,让我们体认到意念和感受都是来去无常、起伏不定的。这种觉察可以帮助我们把情绪管理得更好。
  教养的喜悦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比想像中还要充实,有太多的时刻值得回味;教养的挑战也会让我们的脑子塞满各种情绪,有太多的时刻简直被孩子逼得快抓狂。
十二岁那年,由于受到好友的怂恿以及同侪压力的驱使,我做了一件难以置信的事......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父母的关爱和付出,更需要我们全神贯注,体会他们的感受,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安全、被了解、有情感交流。
当孩子有显着的进步或是做出成果时,为了帮助孩子未来也能想起这些美好经验,并让这些事深刻得足以留在记忆中,最好能多多祝贺孩子。可以参考下面几种方式,因为比起每次都用相同的方法,灵活交替着使用效果会更好。
爸爸、妈妈,你问对问题了吗?(五)
如果想协助孩子获得自信心,使孩子在做事时能尽全力、不会屈服于挫折、主动挑战,该怎么做才好?
孩子再怎么喜欢一项活动也很难长久钻研探究,一开始因为喜欢而做的事情也很快会失去兴趣......
得庆幸的是,现代的父母都会提供孩子很多机会去尝试各种经验,让他们学美术、音乐,也给孩子很多机会去学各种运动,更别说闲暇时常会带孩子去旅行、参观博物馆或展览等。这种父母真的很让人放心,只需要另外特别注意两点就好了。
如果想知道孩子有什么才能、喜欢什么活动,就应该主动提供他们尝试各种活动的机会,因为没有做过就无法知道孩子喜欢什么。
爸爸、妈妈,你问对问题了吗?(一)
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将会影响我们能在孩子身上看到什么。许多父母之所以无法发现子女的才能,是因为父母本身就已经提错了问题。
另一方面,男性心情不好或是备感压力时,他们会不太爱说话。假如妈妈此时对男孩唠叨,有时候孩子会闭口不言,妈妈就会觉得孩子看不起自己,因而大发雷霆:“你倒是说说话阿!你现在是在反抗吗?这种行为实在太没礼貌了。我讲话时你假装没听见,这到底是谁教你的?”
对男孩要“简单说明”,对女孩则“别把话完全说白”
聪明妈妈才知道的唠叨的技巧(七)
内向型孩子 有话好好说,孩子自然会敞开心扉......
和孩子们相处之后,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很不一样。无数的孩子当中,找不到个性一模一样的孩子,因此,教育孩子真的非常困难。即使使用同样的唠叨方式,有些孩子不以为意,却也可能造成某些孩子心灵的创伤;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被称赞,却也有人会因为称赞而受伤。
这时期的孩子很难对付,有时会出现严重的偏差行为,某些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变声,某些孩子依然具有小孩子的特征。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孩子此时已经正式进入青少年时期。
儿童阶段、青春期?年龄不同时,该怎么“唠叨”?(中)
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都有错误的认知,常会将“孩子”看作相同的族群。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把孩子区分为幼童、小学生、国中生等族群,却给予相同的教育。孩子有成长阶段,和大人完全不同。
假如说了那么多话,却完全没有教育效果,为什么父母每天还是要对子女唠叨好几次呢?
许多父母总是把“唠叨”当成爱与关心的表现。从前述的例子来看,妈妈是为了孩子好,才说这些话;因为妈妈认为这就是自己对子女的爱与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