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與文學:桃子腳的故事

【鄉土與文學──第五屆濟城文藝營.優秀作品選登】
文/沈冠儒(臺北市立成功高中)
font print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桃子腳是閩南語的古地名,現在的那裡早被改了名,換了姓,叫做柑園——位於臺北縣的三峽和樹林的交會之處。初知此地,「桃子腳」這個名字讓我笑了良久,當下只覺一蠢字,腦海中浮現出一棵長腳的巨桃對我憨笑,之後才在一片歡愉中聽到當地的老者忙不迭地說道:「當初的柑園地區常是來往旅行者、從商者歇腿的地方,不知地名,但知其中有一巨桃樹予人休息,因以為號焉。」

當時去到柑園,是去那拜訪一位賢者——王秀雲校長。在教育界頗有聲譽的她,為了栽培莘莘學子而在外辛勤工作了幾十餘年,不過原可謀求更高職位的她一直有個夢,就是在自己生長的故鄉,創辦一所學校,積四十年之經驗,以自己的方法,教育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長的「故鄉學弟、妹」。

校長是柑園人,略帶深色的皮膚、矮小的體型和爽朗的性格,凸顯了她的鄉下背景。那天的訪會,她用她洪亮而豪邁的聲音(她有些許重聽,總以為大家都一樣聽不見,故說話特別有魄力),告訴我們她的教育理念。她認為,台灣一直在進步,不停趕上世界的腳步,但回頭卻驚覺,為了那些現代化的假象,我們新一代的子弟,慢慢的把鄉土文化的「根」淡忘了。會談中,王校長不斷提起文化的根,強調失去了故有文化,台灣只會在國際的浪花下載浮載沉,只會在世界的巨洪下隨波而流,而永無安身之日,所以她想用自己的雙手建造一所鄉土、人文意識的啟蒙所。

是啊,在國際的衝擊之中,時下年輕人多追求流行,趨附時尚,台灣已從農村步入了現代化文明。然而反觀我們鄉土中遺留下的文化痕跡,卻也在人們的淡忘中日漸鏽蝕,在孤獨中走入歷史,現今有多少人願意挺身捍衛這些文化遺產?大約只剩老人家罷!王校長見此趨勢,於心不忍,不忍其生長的土地受人遺忘。於是,校長她著手於新一代學子,望以教育喚起台灣人對土地的熱忱,創辦了桃子腳完全中小學。

現在桃子腳落成於柑園一帶,在校長的努力和師生的用心之下,充滿了社區的根、鄉土的情,還有人文的美,在追隨現代的社會下成了保衛文化遺產的中流砥柱,望在多年以後,來自這裡的校友能一個個開花結果成為載滿鄉土文化情感的桃子,把校長復元本土文化的種子廣泛的播散至大家的心中。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抗拒時代而力挺鄉土的女鬥士的傳奇,桃子腳的故事。校長她能,你也能,效點滴之勞終能結出美麗的果。現在的桃子腳,不只是個地名,更不會是一個好笑的名詞,而是代表著鄉土的「希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開窯了!」外公的一聲吆喝,大人們放下茶杯,我們放下球具,一時田中的稻草被眾人腳步的旋風刮起,如漫天飛花般輕靈舞動,大家紛紛聚在土窯前。鋤頭一下翻開土塊,白色的煙幕含著土香包裹著我們,恰似夢境的背景,真實卻又縹緲。
  • 脫離伏在台灣這塊寶土上車水馬龍的國道三號,我們鬆一口氣的駛進闇暗卻熟悉不過的田間小徑。鵝黃的路燈和彼此有種無言的默契,就這樣縈繞著思鄉的子女踏上了回家的泥巴路。
  • 微薄的寒氣繞著初青的稻芽,這是這裡春日的水田。清早的霧氣邀了暖金色的陽光貼著地面散步,冬季的候鳥尚未離開,個個伸著懶腰,我躲在一叢咸豐草後頭窺視,那鷹斑鷸側傾著頭看著她在水中的倒影,好似美人照鏡,此刻的霧氣化成了紗製的簾幕飄過,一切是多麼地生意,那希望中更帶些神秘的靜謐。
  • 漫天飛舞的蒲公英在大庭院的上空飄散著,白濛濛的一整片在眼前迷惑著我,像一團團的白雲,我幾乎就要將已跳在半空中的身子躺了下去。
  • 磚紅色的城門敞開,而最先迎接敵方、談和者、遊客的是城門上斗大的四個字──「南天震威」,用以宣誓領地、預言企圖不良者的下一步──萬箭攻心。
  • 那是一個清心自得的地方,蘊含著人文的氣息;那是一個豪華隆重的地方,體現了林家的氣派──板橋林家花園。
  • 前些日子,我兀自坐在家中,時值夕陽時分,我順著陽台外一望,一時興起的拿了相機就向外走,走入一段無法回頭的旅程。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