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与文学:桃子脚的故事

【乡土与文学──第五届济城文艺营.优秀作品选登】
文/沈冠儒(台北市立成功高中)
font print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桃子脚是闽南语的古地名,现在的那里早被改了名,换了姓,叫做柑园——位于台北县的三峡和树林的交会之处。初知此地,“桃子脚”这个名字让我笑了良久,当下只觉一蠢字,脑海中浮现出一棵长脚的巨桃对我憨笑,之后才在一片欢愉中听到当地的老者忙不迭地说道:“当初的柑园地区常是来往旅行者、从商者歇腿的地方,不知地名,但知其中有一巨桃树予人休息,因以为号焉。”

当时去到柑园,是去那拜访一位贤者——王秀云校长。在教育界颇有声誉的她,为了栽培莘莘学子而在外辛勤工作了几十余年,不过原可谋求更高职位的她一直有个梦,就是在自己生长的故乡,创办一所学校,积四十年之经验,以自己的方法,教育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的“故乡学弟、妹”。

校长是柑园人,略带深色的皮肤、矮小的体型和爽朗的性格,凸显了她的乡下背景。那天的访会,她用她洪亮而豪迈的声音(她有些许重听,总以为大家都一样听不见,故说话特别有魄力),告诉我们她的教育理念。她认为,台湾一直在进步,不停赶上世界的脚步,但回头却惊觉,为了那些现代化的假象,我们新一代的子弟,慢慢的把乡土文化的“根”淡忘了。会谈中,王校长不断提起文化的根,强调失去了故有文化,台湾只会在国际的浪花下载浮载沉,只会在世界的巨洪下随波而流,而永无安身之日,所以她想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一所乡土、人文意识的启蒙所。

是啊,在国际的冲击之中,时下年轻人多追求流行,趋附时尚,台湾已从农村步入了现代化文明。然而反观我们乡土中遗留下的文化痕迹,却也在人们的淡忘中日渐锈蚀,在孤独中走入历史,现今有多少人愿意挺身捍卫这些文化遗产?大约只剩老人家罢!王校长见此趋势,于心不忍,不忍其生长的土地受人遗忘。于是,校长她着手于新一代学子,望以教育唤起台湾人对土地的热忱,创办了桃子脚完全中小学。

现在桃子脚落成于柑园一带,在校长的努力和师生的用心之下,充满了社区的根、乡土的情,还有人文的美,在追随现代的社会下成了保卫文化遗产的中流砥柱,望在多年以后,来自这里的校友能一个个开花结果成为载满乡土文化情感的桃子,把校长复元本土文化的种子广泛的播散至大家的心中。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抗拒时代而力挺乡土的女斗士的传奇,桃子脚的故事。校长她能,你也能,效点滴之劳终能结出美丽的果。现在的桃子脚,不只是个地名,更不会是一个好笑的名词,而是代表着乡土的“希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开窑了!”外公的一声吆喝,大人们放下茶杯,我们放下球具,一时田中的稻草被众人脚步的旋风刮起,如漫天飞花般轻灵舞动,大家纷纷聚在土窑前。锄头一下翻开土块,白色的烟幕含着土香包裹着我们,恰似梦境的背景,真实却又缥缈。
  • 脱离伏在台湾这块宝土上车水马龙的国道三号,我们松一口气的驶进暗暗却熟悉不过的田间小径。鹅黄的路灯和彼此有种无言的默契,就这样萦绕着思乡的子女踏上了回家的泥巴路。
  • 微薄的寒气绕着初青的稻芽,这是这里春日的水田。清早的雾气邀了暖金色的阳光贴着地面散步,冬季的候鸟尚未离开,个个伸着懒腰,我躲在一丛咸丰草后头窥视,那鹰斑鹬侧倾着头看着她在水中的倒影,好似美人照镜,此刻的雾气化成了纱制的帘幕飘过,一切是多么地生意,那希望中更带些神秘的静谧。
  • 漫天飞舞的蒲公英在大庭院的上空飘散着,白濛濛的一整片在眼前迷惑着我,像一团团的白云,我几乎就要将已跳在半空中的身子躺了下去。
  • 砖红色的城门敞开,而最先迎接敌方、谈和者、游客的是城门上斗大的四个字──“南天震威”,用以宣誓领地、预言企图不良者的下一步──万箭攻心。
  • 那是一个清心自得的地方,蕴含着人文的气息;那是一个豪华隆重的地方,体现了林家的气派──板桥林家花园。
  • 前些日子,我兀自坐在家中,时值夕阳时分,我顺着阳台外一望,一时兴起的拿了相机就向外走,走入一段无法回头的旅程。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