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养生长寿内涵

作者:邓正梁(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font print 人气: 66
【字号】    
   标签: tags:

儒家由孔子创立,宣扬仁义礼乐,以“仁爱”为核心、“中庸”为准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与道家的“清静无为”还是不完全一样。中医的养生之道,除与医学发展有关系,还与宗教、哲学、伦理道德、民风习尚等有关系。儒家思想千百年来就是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学也在影响着中医养生学的发展。

孔子讲的“仁爱”,除了亲人、爱人之外,还包括孝悌、宽、信、敏、惠、简、恭、谦、温、刚、毅、勇等等道德行为规范,追求至善至美道德修养,有了这完美的目标,人的坏习惯就会减少很多;忠恕之道,宽以待人,赐人以惠,这样就免除了怨恨与愤怒,减少了诸多情绪的疾病;孔子对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大加赞赏,自己也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能这样学习孔子的思想,生活平实纯朴,也可减少很多高血压、高血脂等等代谢疾病,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也实属致寿之道。“仁者不忧”、“君子坦荡荡”,以至“仁者寿”,说明了修身与长寿之间的关系。因此大儒董仲舒曾经说过:“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在饮食卫生方面,《论语.乡党》中提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精细的东西比较好消化,变质、变色、变味的东西不吃……集市上买来的酒肉不吃;每餐必有姜,但不多吃……此中除了注意礼节,也提到很多饮食卫生上要注意的事项。“食不语、寝不言”也是生活习惯上比较好的态度。

儒家所强调的中庸,意即不偏不倚,无太过与不及,“以礼节之”,这与《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养生观念:“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有类似的想法。

儒家思想本不以养生长寿为专务,但道德行为规范却可让人无形中有健康的行为准则。宋代后,儒教还渗入了释、道的思想,“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保身长全”也成了士大夫们的基本思想。

本文转自第298期【新纪元周刊】“养生保健”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88/11065.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大陆假冒人参产品情形严重,为有效遏制制售假劣人参产品,中国大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对人参产品进行一次专案检查抽验。新华社报导,最近大陆药品市场中人参产品的问题极为严重,品质较差的人参混充高级人参,以假人参冒充真产品,产品的标签、说明不实,特别是以生晒参假冒生晒山参、野山人参、野山参等情形最为猖獗。这次检查抽验的重点地区涵盖人参产品产地、大陆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人参产品主要销售地区、零售药店等。
  • 盖洛普调查指出,92.4%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相信造物主的存在。在这些科学家看来,科学与宗教并非是排斥关系。他们可以一方面探讨世界的奥秘,一方面赞叹神的伟大。
  • 郭文通是庆都人,在明朝嘉靖末年(1522年~1566年),做了碣石卫经历官,当时出征讨伐贼寇的各路将领,都打了败仗。百姓们人心惶惶,官兵们无心拒贼,唯独郭文通军纪严明,士气高昂……
  • “家有千金”的古代中国人如何“择婿”?榜下捉婿、以联选婿……不同的择婿方式显示不同的价值观与智慧。
  • 汤斌,字孔伯,是清朝河南睢州人,是当时的名臣,康熙时被任命为江苏巡抚,他奉旨前去赴任时,一路布衣牛车,只跟了一老人作为随从。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年轻官员,衣冠华丽,骑马的随从众多,这些人一会儿上前面,一会儿上后面,时不时的就碰撞到汤斌的车马...
  • 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游说,就好比请野兽上西餐厅,让飞鸟去音乐馆听贝多芬一样......
  • 预言,就是预先说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小的预言是预言某个人某件事,或者预言某个人一生的命运;大的预言是预言某个国家以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兴衰治乱。
  • 答应别人的事,就应秉持“真”的原则,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做到,这是为人处世之本,是一种传统美德。看一看这些不惜身家性命而谨守守信重诺做人准则的古人,真是令人由衷的钦佩。
  • 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在女儿出嫁那一天流下不舍的泪水,甚至失眠。如果女儿婚姻幸福,那么父母便是在梦中也会笑出声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