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171)

上集-第五章:流放鹽源農場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八節:參觀(6)

(二)帶著手銬參觀(2)

整個參觀都讓我們坐著公共汽車到達安排的目的地後,便下車排著隊列有次序進行,允許在市面上自由行動的時間幾乎等於零,我們同市民最多也只能打打招呼,不可能同他們交談,四天的參觀無非是讓我們看看,自從:「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貫徹以來,我國經濟建設的「成就」。

可惜,事物總是存在兩面的,用之過濫的「思想改造工作」便成了「假、大、空」,至於農業學大寨,則是一竅不通農業生產的毛澤東,堅持他的根本行不通的「社會主義改造」又一精品!他想以此來掩蓋推行三面紅旗的慘敗,為三年的饑荒和災難辯解,也是奪回那「三自一包」佔領的「農村失地」。至於三新展覽恐怕只能作「形勢大好的陪襯。」

我們就這樣坐著公共汽車,從位於成都市中心西北方的寧夏街出發了。同六年前我到孫家花園從囚車裡掠視災荒的那種蕭條相比,我們今天看到的成都市容、市場確有些起色:商店裡有了貨物;肉店裡也掛著豬肉;菜市的攤位上擺著各種蔬菜和副食;食店門口不再有長長隊列排著焦急的市民,倒是店小二吆喝招攬著客人們用餐。

不過,要講「繁榮」卻絕對不夠格,堂堂四川省府,連整齊的街道和高聳的樓房都拿不出來。就以肉店裡掛著的大大小小肉塊來說吧,老百姓只能憑著每月半斤的肉票,才能用平價買到。若要吃「計劃」外的肉,可不是一般貧窮的市民所能買得起的,當代中國人勒緊褲帶,節衣縮食,是在無產階級暴政壓迫下養成的。靠老百姓節衣縮食換來的市場「繁榮」,不是太可悲了麼?

同時「繁榮」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說相對三面紅旗時代,可以說今天比那時「繁榮」,但是能將時間的長河縱向延伸而比較麼?『舊社會』有這麼窮嗎?如果同「黑暗無比」的舊社會都不敢比,能說「繁榮」麼?再比方說,同國外比得麼?被中共稱為「水深火熱」的台灣,就無法作比了,那裡除了時時傳來炮聲,老百姓可是什麼也不知道啊。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充其量只能像饞貓似的,嗅嗅那副食框溢出來的誘人香味。或者在掛滿西服的商店玻櫥中,對身上那一套臨行時,場部統一發放的新的勞改服自感猥瑣,如此「繁榮」 倒是湊合了幾個年輕的「代表」,他們用家裡寄來的錢,買了許多的「蛋黃酥」和「鮮花餅」,塞進早已準備好的包裡,準備拿回去美美欣賞幾天。

我忽然想到,面前這「盛世」分明是三自一包這種對農民鬆梆換來的,是牢牢控制著統治大權的老魔頭,頗不以為然的,因為這盛世帶走了他經營多年的社會主義「大好形勢」,有朝一日老魔頭元氣恢復以後,會不會像一陣風一樣,捲走面前的不甚富足的繁榮,從新回到過去?

使我感到「濃厚」興趣的,是「農業學大寨」展覽。我是學生,生來就有一種尊重事實的習慣,毛澤東真拿出一套嶄新的政策,以公有制為基礎,開拓出一條比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更為發達的農業之路,那麼,我們又何妨不尊重事實,同全國人民一道山呼「毛澤東萬歲」呢?

然而在這麼大的全國災難面前,這位自稱的「革命導師」,為什麼不能為老百姓糾正自己的錯誤呢?

我們參觀農業展覽的那天,天氣特別好,又逢春暖花開的季節,據說,每年在這裡都舉辦花會,惟獨大躍進那幾年卻停辦了。我想當年除了大家一窩峰的去煉鐵,煉鋼,放衛星而無力舉辦外,恐怕因為農業受到重創,花木也無源了?

我們穿過佈滿花卉的走廊,夾在市民行列中進到展覽大廳,正廳裡掛著新聞圖片,擺著的是「改造大自然」的「宏偉」模型,其中當然有大寨大隊虎頭溝的改造遠景,另一個大廳裡則存放著一些良種種子和禾苗的標本,以及農業器械,農藥之類,據說也來自大寨展覽的五十五個典型。

舉辦展覽的說明人,聲嘶力竭為毛澤東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唱讚歌,那音調和音色都絕對與當年大練鋼鐵的開始曲一模一樣,慘痛的經歷倒使我擔憂這些抽像的圖片和模型,除了為慘敗的三面紅旗招魂外,幾乎沒看到一點解救饑貧的中國農民,所迫切希望得到的東西。我只好用「假、大、空」三個字來概括這些圖片和模型。(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像農六隊這種剛剛新成立的隊,保管室裡沒有積存的菜,所吃的那點「老梭邊」,還是靠臨近的農業中隊調劑來的,當年甘洛農場的飢餓頑症好像盯著我們。
  • 風季到來時,我們就仰仗這些老天賜給我們的洞穴,在下午狂風大作時,用以躲避狂風對我們的摧殘,那時,在「爭生存」這一點上,各組的成員保持著空前的一致,連組長們也在內。
  • 榮老頭拄著枴杖一步一跛的走了出去,屋裡就剩下了我和徐伯威兩人。徐伯威走到監舍門口,向外望了望,確認門外的過道上已經沒有人時,才把監門輕輕掩上,走到我的旁邊
  • 逃工抗工的人越來越多,為了遏制這種現象的「蔓延」,榮老頭將中隊所屬的八名幹事全部分攤給每一組,上下班都由分攤到組的幹事領隊,並且負責守在工地上進行監督。
  • 果然,學習從開頭到結束,就是以兩種根本對立的立場的唇槍舌戰而進行著。第一天的上午,就按李培連的佈置由周學祝宣讀共產黨宣言。一個小時的誦讀,大家倒也聚精會神,我看了看徐伯威,他肯定在想李培連葫蘆裡裝的什麼藥?
  • 有一次爭議達到高峰時,雙方都不能說服對方,陳力提出了一個方法,他說:「我看我們這種小組討論得不出什麼結果,除非我們大家都遵守一個規則,也是我們這許多年來實際的法則:『強權便是真理』,否則我們誰都不會相信,中國發生災難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不可避免的。」
  • 正當我們的學習剛進入辯論高潮,1966年3月下旬,農場接到四川省公安廳勞改局的通知,要所屬的所有勞改單位按照規定的比例,挑選代表,去成都參觀由公安廳所組織的「形勢教育」專題活動。
  • 龐玉篤拿出點名冊,點過名以後便叫大家坐談對這次參觀學習的體會,參觀還沒有開始,「體會」又從何說起?自己被管教科相中,在農場近萬人之中,中了這難得的頭采,明擺著要大家對場部進行一翻感激零涕的吹拍
  • 我們這二十二個鹽源來的囚犯,排好了隊,由那接收我們的幹事帶領著鑽進了黑洞洞的鐵門,來到兩間顯然是早已為我們準備好的監房裡,那裡面撲來一股臭味,定睛一看,原來是一桶盛滿尿的罐子敞開放在屋角落裡
  • 耐著性子,我們一直等到十點鐘,依然沒有一個人來,彷彿這二十二名代表被人遺忘了似的。幾個年輕人早以按奈不住,扒在釬子門的鐵條上朝外面大喊「開門」,嘴裡咕嚕著牢騷和怪話,然而這都無濟於事,便相約著合著拍子,一齊合聲大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