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161)

上集-第五章:流放盐源农场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七节:农六队(3)

(一)抗工(2)

当两个干事人走到六号房门时,罗家文已经站在铺前,穿上了厚厚的破棉衣,一边捂着肚子还在不停的呻唤,看那样子确实疼得厉害,王士奇也站在罗家文的身后,一边用大毛巾捆在头上,高声的呻唤着头疼,两个拿着绳子的人看到这般摸样,显出一种鄙夷的神色。

那一脸雀斑的钟干事吼道:“装得挺像!”那姓余的向屋里四面张望着狡猾地追问道:“人说外伤看得见,内病吃不得饭。你们今天早上吃了饭吗?”罗家文回答道:“没有。”姓余的紧紧追问:“那么饭到哪里去了?”冯俊伯马上接口道:“别人帮拿的也知道谁拿去了。”

姓余的怒吼道:“少给我耍花招,滚,给我立即上工地去。”

钟花脸手里拿着绳子在王士奇的眼前晃道:“你们两个今天就是死也也要死到工地上去。”转过身来向门口的冯俊伯命令道:“冯俊伯,人交给你,你负责把他们押到工地上去,告诉你们,听清楚了,他俩那一个敢拒绝劳动,立即回来向我报告,我捆你时不要告饶!”说完转头走了出去。

折腾到这个时候已快十点了,两个人披着烂棉袄,头上缠着破布,像得了重病的病人,拖着似千斤重的脚步,在冯俊伯的监督下向岗哨报告以后,出了大铁门,缓缓向四号梁子走去。

四号梁子上一片由拖拉机翻出来的处女地,像一个光秃的山包上顶着的一片红土,四周大约三十米宽的环行草地包围着它,活像一个秃头巨人头的四周围留着一圈乱头发一样,六组一共十六号劳动力便在这圈草皮上劳动。

荣老头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将这些带着泥的草皮铲起来,再运到那刚刚开垦的土地上,隔着一定距离堆码起来烧制成草皮灰。三个人从远处望去,那四号梁子分明只有五六个人在劳动。

当冯俊伯带着两个病号走到时,邓自新说道:“怎么样?没有稳住,还是被赶了出来?”那王士奇把自己的头上包的破布扯了下来,坐在地上苦笑道:“还差点挨了绳子,那钟麻子凶得很。”文廷才却在一旁接口道:“怕什么,今天他真的捆了你,明天我来,我就不相信那荣老头,钟麻子捆得服六队的两百号人?”

“对,大家想想看,甘洛农场死那么多人,还不是因为那些怕挨捆的胆小鬼拚命的去挣表现,结果那些死的人那一个不是肿得像水大棒一样。”对,我们干得越多,越死得早,大家一条心,看那个钟麻子把我们咋个办?”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冯俊伯看了看工地上的人问道:“时间恐怕差不多该换班了”,接着又说道:“你们每个人干什么都要把稳一点,只要不出事,摆平了,少找麻烦怎么都行,你们也替我想一下,组长不好当啊!”说完便朝左面的山沟里走去。

这盐源二道沟,两面山包上,被雨水冲刷出来的山梁之间深沟两侧,分布着许多像人工挖出的地洞,这些凹进地里的泥洞上,都有可遮雨的“帽檐”,大的泥洞可以钻进六七个人,小的也可以藏住两三个人,人藏在里面可以望见外面,而洞外的人,除了正面对着洞口,任何其它的方向都不会察觉洞里隐蔽着人。

风季到来时,我们就仰仗这些老天赐给我们的洞穴,在下午狂风大作时,用以躲避狂风对我们的摧残,那时,在“争生存”这一点上,各组的成员保持着空前的一致,连组长们也在内。

大家达成协议,下午大风起后,便将一个大组划成两个小组,一个组的人在工地坚持“顶风”,另一组便在洞里休息,两个小时一轮换,如此做法,主要是蒙队部的眼睛。倘若站在监狱的大门口,远远的向山梁上无论那一个工地望去,都可以看到那儿始终有人在劳动。

大家借此保住体内的热能尽可能不被狂风吹走。为了使洞里保温,大家还从牛棚边的草树上,弄了些稻草将洞里的地面上铺好,人还可以在上面睡觉,不过饥饿的时候,人是难以入眠的。年事高的国民党军官,脱了产,白天不出工地,就在洞里专门给大家讲“三国演义”。(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从卫兵换防以后,新来的人是些年纪较大的士兵,不像以前让我们出来放风,我们每次说话都要遭到他们的训斥!同我们过去接触的老管一样,个个板着脸,两个眼睛随时都流露出敌意。
  • 雀斑被这种与之拚命的动作惊呆了,迅速的捡起从肩上滑下来的自动步枪,朝着天上扣动了扳机,一梭五发子弹凌空而起。一面又飞速地从断墙角跳开,躲避我滚扑而来的身体。
  • 我们在小监里整整一年半时间,每时每刻都在同狱吏们抗争,我们这些平凡的故事,没有任何传奇之处,我们能在特种监视下,有歌声,有说笑,有练功打坐,给我们吃干部伙食等等,既有当局的政治目的,也许还有中共内部矛盾在起作用
  • 就在陈力故事会的人群中也有头脑糊涂,对当局抱着幻想的人,陈力的故事会很快被嗅觉灵敏的场部管教科所注意,邓扬光再次亲临基三队,当面警告陈力叫他不要再像以前那样执迷不悟,在犯人中继续“放毒”
  • 邓扬光来了,他可能是因为同我在古柏的较量中,自认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掌握了挫败我们的诀窍。他板着脸走进了监舍,一大群年青人围在屋里,正同我们俩交谈。
  • 坐在我对面的皮沙发上五十多岁的书记兼场长,瘦长的个子,面容苍白,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他的尊容。在他的旁边坐着矮胖的陈文仲,今天邓扬光不在。进去时我被扶到高书记对面的椅子上,陈文仲死死盯着奄奄一息的我。
  • 高书记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长谈结束了,我无法估计出这样坦诚的交谈会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当时我想假如他对我们的观点表示赞同的话,那么毛泽东关于“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那个结论,还适不适用于他?
  • 新年前几天,人们一有空都会围着炊事员打听今年的新年供应,这两年比饥荒年有些改善,按照当时城镇居民的供应,犯人每人都有二两的猪肉可盼!可是这里的老犯人告诉我,自从建队以来的半年中只吃过一次肉
  • 新年过了没几天,一个早上,我被一个身披风衣、身材修长、年纪大约三十岁,比其它狱吏来,外表显得文静的中年人唤出了农一队。带上我的破烂行李,跟着他来到了隔着二道沟,仅一沟相望的农业六中队。
  • 像农六队这种刚刚新成立的队,保管室里没有积存的菜,所吃的那点“老梭边”,还是靠临近的农业中队调剂来的,当年甘洛农场的饥饿顽症好像盯着我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