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173)

上集-第五章:流放鹽源農場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 ,

第九節:楊修的故事(1)

晚上,他正在辦公室看書,見我進去以後,並不馬上說話。我盯著他那張陰沉的臉想猜出此刻他準備向我說些什麼?憑我的直覺已經感覺到我這次參觀有違他的初衷。一個「學習班」推薦出去的人,寫出與當局完全相反的東西,等於給他的工作「抹黑」了。但是,我想倘若他正處於一個彷徨的時期,他應當認真的讀一讀我寫的這篇文章,也許他就會明白是非曲直不決定於口舌之辯。

我想只要不是死心塌地地為虎作倀,不盲目崇信而自甘愚昧的人,都不會違背人的認識普遍規律,李培連也肯定一樣。

如此靜默了幾分鐘,他慢慢地抬起眼來,似乎文不對題地問道:「三國誌想來你是看過的,不知道你注意到『曹阿瞞兵退斜谷』這一章不?」我一時的被他這個出其不意的問話感到不解,竭力回憶起我在初中讀過的三國誌,只記得曹操失了漢中退守陽平關,在斜谷界口被蜀軍圍困,其細節已經記不起來了,便搖了搖頭。於是他不緊不慢的把這段故事細細的講來:

曹操與劉備率軍戰於陽平關斜谷界口,由於糧草被張飛所劫,遇馬超而纍纍失利,欲退兵恐蜀軍恥笑,正在進退兩難猶豫不決之際,是夜,皰官給他送來了一碗雞湯,曹操看到碗中的雞肋,心中有感。正逢夏侯惇請示今夜軍號,曹操隨口回答「雞肋。」惇出帳傳令全軍,今晚以雞肋為口令。

行軍主薄楊修見傳此令,便教隨軍將士打點行裝,準備回程。惇不解而詢問楊修,楊修說:「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今承相進退不得,正思考在此無益,不如早歸,故出此軍令,所以還是早打點行裝,以免臨行倉促。」

夏侯惇聞言置信,正在令軍士收拾行裝,正好碰到曹操因心煩巡視軍營,見夏侯惇軍內如此行動便召惇問原由,惇答:「這是主薄楊修解破今夜軍令,知道主公已無心戀戰,不日就會撤退,不如早作準備啊!」

曹操想起揚修恃才放曠,累次在朝臣和自己的兒子面前,點破他的內心機密,早懷忌恨素有殺他的心思,這一次終於找到了借口,便以擾亂軍心的罪名令刀斧手將楊修推出斬首。

第二天,曹操率兵出斜谷界口被馬超魏延大敗,中了一箭幾乎喪了命,這才想起揚修的話,悔不該為了自己的面子而殺了道出真話的楊修,才有如此敗局。遂下令收楊修屍體,厚葬,並傳令班師,帶著箭傷回到了洛陽。

楊修因屢次識破奸詐的曹操肚子裡的花花腸子,因而遭到曹操的忌恨,最後召來殺身之禍的故事,本來就是瞭解三國誌的人所共知的,羅貫中是否懷有警示後世的文人,不可恃才的意思姑且不論,但出在今天社會上,人人自危的時代,在層層封鎖,隔牆有耳的監獄這種險惡之極的環境中,李培連幾乎是坦言了他的觀點,用歷史的典故來告戒一個備受監獄獄吏注目的「反革命要犯」。

在他的心目裡,是否把我看作楊修式聰明外露的人物並不重要,但這種坦露內心,作為一個獄吏確實難能可貴。他這不等於在告訴我,在對毛澤東的看法上,我們原本是一樣的。向我講楊修的故事,僅僅表明他對我「赤膊上陣」的擔憂。

中共黨內派鬥已演化為公開爭奪權力的生死鬥爭,在激烈的「路線鬥爭」中,那一個派別的成員都會嚴守心扉中禁忌的一頁,否則隨時會被自己的「同志」抓住小辨子,引來殺身之禍。到這個時候我明白,他組織我們這個特殊學習班真費了一翻苦心。他確認,只要還沒有失去人性和良知,處在不同社會層次上的人,都會用不同的方法向惡勢力作鬥爭。

「我看了你這次去成都參觀所寫的東西,」李培連挑明了今天把我找來的用意。「不過,我提醒你不要以為你才最能洞察現實,若大的中國不乏智者和能人,比你見識廣的人恐怕並不少,他們今天都在沉默和靜觀,沒有像你那樣鋒芒畢露,這些人可並不是你能用愚昧無知,麻木不仁所概括得了的。」(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逃工抗工的人越來越多,為了遏制這種現象的「蔓延」,榮老頭將中隊所屬的八名幹事全部分攤給每一組,上下班都由分攤到組的幹事領隊,並且負責守在工地上進行監督。
  • 果然,學習從開頭到結束,就是以兩種根本對立的立場的唇槍舌戰而進行著。第一天的上午,就按李培連的佈置由周學祝宣讀共產黨宣言。一個小時的誦讀,大家倒也聚精會神,我看了看徐伯威,他肯定在想李培連葫蘆裡裝的什麼藥?
  • 有一次爭議達到高峰時,雙方都不能說服對方,陳力提出了一個方法,他說:「我看我們這種小組討論得不出什麼結果,除非我們大家都遵守一個規則,也是我們這許多年來實際的法則:『強權便是真理』,否則我們誰都不會相信,中國發生災難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不可避免的。」
  • 正當我們的學習剛進入辯論高潮,1966年3月下旬,農場接到四川省公安廳勞改局的通知,要所屬的所有勞改單位按照規定的比例,挑選代表,去成都參觀由公安廳所組織的「形勢教育」專題活動。
  • 龐玉篤拿出點名冊,點過名以後便叫大家坐談對這次參觀學習的體會,參觀還沒有開始,「體會」又從何說起?自己被管教科相中,在農場近萬人之中,中了這難得的頭采,明擺著要大家對場部進行一翻感激零涕的吹拍
  • 我們這二十二個鹽源來的囚犯,排好了隊,由那接收我們的幹事帶領著鑽進了黑洞洞的鐵門,來到兩間顯然是早已為我們準備好的監房裡,那裡面撲來一股臭味,定睛一看,原來是一桶盛滿尿的罐子敞開放在屋角落裡
  • 耐著性子,我們一直等到十點鐘,依然沒有一個人來,彷彿這二十二名代表被人遺忘了似的。幾個年輕人早以按奈不住,扒在釬子門的鐵條上朝外面大喊「開門」,嘴裡咕嚕著牢騷和怪話,然而這都無濟於事,便相約著合著拍子,一齊合聲大喊!
  • 六點多鐘,我們的車終於馳進了寧夏街監獄,與三年前充軍甘洛離開時相比較,陰暗的牢房,碉樓,老天井和狹窄的過道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只是比三年前,現在監獄範圍擴大了,可以來回散步和活動,不像上一次戒備森嚴的整天關在牢房裡不敢出來。
  • 同時「繁榮」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說相對三面紅旗時代,可以說今天比那時「繁榮」,但是能將時間的長河縱向延伸而比較麼?『舊社會』有這麼窮嗎?
  • 趁解說人員說教的時間,快速簡單地抄下了五十五面紅旗的全部「業績」,一股靈感油然而升,揭穿假、大、空的最好辦法,就是對具體的事例,進行一翻實實在在的核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