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鐘樓上的野獸(下)

作者:傑洛德·杜瑞爾 (英國)
font print 人氣: 1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續前文

過了一段時間,我收到維富先生寄來的信,信中語氣委婉,表示很不幸目前倫敦動物園基層職員並無缺額,不過如果我願意的話,協會在惠普斯奈(Whipsnade)的鄉間動物園倒需要一位實習生。

接到這個消息,比聽到他打算送我一對正值繁殖年齡的雪豹還令我雀躍。

幾天後,我懷著筆墨無法形容的興奮情緒前往貝德福郡,只帶了兩卡皮箱,一個塞滿舊衣服,另一個裝滿博物史書及無數肥厚的筆記本,以便記錄我在照顧動物時的每一項觀察心得,以及從同事們嘴裡吐出來的每一句金玉良言。

十九世紀時,偉大的德國動物商「哈根別克」創造了全新的動物園型態,在他之前,每隻動物都被塞進設計差勁、極不衛生、柵欄密不通風的牢籠內,一般人看不清楚這些動物,動物本身也很難在這種令人作嘔的集中營式環境生存下去。

對於該如何展示動物,哈根別克有一套全新的想法;他不用鐵條橫陳的陰暗地窖,而是給予動物光線與空間,還有人造假山與假石,任牠們攀爬,再用乾的或注滿水的壕溝將動物與民眾分開。

這對當時的動物園權威來說,簡直是異端邪說,他們駁斥這樣做太不安全,因為動物一定會爬出壕溝,就算不爬出來,也會統統死光,因為眾所皆知,若不把熱帶動物關在空氣不流通、細菌叢生的高溫、高濕度的室內,牠們就會立刻死掉!——至於隨處可見熱帶動物日益消瘦或死在這類土耳其浴牢籠裡的情形,權威們卻絕口不提。

後來這批人都跌破了眼鏡,因為哈根別克動物園的動物們個個活得生氣蓬勃,在戶外畜欄不僅健康狀況改善,甚至成功繁殖出下一代。

一旦哈根別克證明以這種方式不僅能圈養出更健康、更快樂的動物,而且還能提供民眾更精采的動物表演,全世界的動物園立刻跟進,紛紛效尤。

惠普斯奈其實是倫敦動物園想超越哈根別克構想的嘗試。協會買下坐落在鄧斯特布爾山丘(Dunstable Downs)上的廣大農場,投下巨資,讓所有園內動物都生存在盡可能接近其自然環境——也就是在遊客眼裡像是自然環境——的狀態中;獅群有森林,狼群有樹林,羚羊及其他有蹄動物則擁有連綿起伏的廣袤草原。

對當時的我而言,去惠普斯奈幾乎就等於去非洲,因為政府提高稅金,逼得大批貴族改行當動物園園主的時代尚未來臨(工黨執政後,對富豪、大地主苛稅,擁有大片土地的貴族無力負擔,紛紛開放莊園,豢養各種野生動物,作為獵場或動物園,一時蔚為風潮,少數幾家現在仍存在)。

等我抵達惠普斯奈後,才發現那是一個極小的村落,只有一間酒吧,和寥寥幾座鄉村小屋,慵懶散立於榛木雜樹林覆蓋的山谷之間,我先到出納室報到,留下皮箱,再前往行政區。

孔雀拖著長尾巴晶瑩閃爍地橫過綠草坪,主車道旁的松樹上懸掛著一個巨大無比的鳥巢,彷彿樹枝推成的乾草堆,巢邊棲滿吱吱喳喳、不斷尖叫的奎克長尾鸚鵡。

我走進行政區,被帶進園長畢爾隊長的辦公室。

他只穿著休閒襯衫坐在裡面,搭配一套極搶眼的橫紋吊帶褲,面前的大桌上疊羅漢似地堆滿各類文件,大部分看起來嚇人地正式,如科學報告一般,還有一堆正好蓋住電話。

隊長起身後,一眼望去他是個身高與肚圍都超乎尋常的男人,加上一顆光禿禿的腦袋,配著一副鐵邊眼鏡,嘴角彷彿總在打量似地下撇,看起來簡直就跟漫畫裡的比利·邦特(Billy Bunter,英國知名漫畫人物,是個總是惹禍上身的高胖小學生)一模一樣。他緩緩地繞過桌子踱到我面前瞪著我,鼻息沉重地朝我噴著大氣。

「杜瑞爾?」

他突然開砲一樣盤問我。

「杜瑞爾?」

他的聲音非常低沉,有點像遠方傳來的乾雷。很多人在西非海岸待了幾年之後,聲音似乎都變成那樣。

「是的,長官,」我說。

榮耀的獅子

看啊,那溫文儒雅的獅子!

——喬叟《良善婦女的傳說》(Geoffrey Chaucer, Legend of Good Women)

當我聽到要從獅子區開始工作,的確有點震驚。我安慰自己幸好當時沒立刻露出不安的表情,但心裡巴望著自己能從比較溫馴的動物著手,例如一群眼眸如夢似幻的鹿……

在一名新人對工作還完全陌生的情況下,就硬往一大群獅子堆裡塞,似乎有欠公平。不過我裝作漫不在乎,逕自前往新的工作區。

我發現該區地處小山丘頂,藏在一排接骨木樹叢和高高的蕁麻叢後。樹叢隨山坡緩緩下降,直到與山谷銜接處戛然而止,再由無數簇柔軟的綠草取代,每簇都像一頂經過兔子囓咬過的假髮,正好庇護草叢下方的螞蟻窩。

這裡視野極佳,可以鳥瞰從山腳迤邐濃橫過整片山谷如馬賽克般的鑲嵌田野,彷彿千百片用粉蠟筆塗過的色塊,在巨大的雲朵陰影行進下不停變幻色彩。

這區的神經中樞是一間搖搖欲墜的小茅屋,屋外圍繞著一片轇轕無垠的接骨木樹林。小屋俏皮瀟灑地戴了一頂忍冬假髮,幾乎完全遮住兩扇窗戶,室內因此總是一片陰暗。屋外掛著一面破爛的布告欄,上面寫著小屋的雅號:安憩園。

屋內傢俱的簡樸可媲美僧院:三把朽壞程度不等的椅子,一張搖搖晃晃、一搬東西上去就像匹受驚的馬會前仆的桌子,再加上一座極醜怪的黑爐子,蹲在角落裡不停從兩排鐵齒中間往外吐煙和大量反芻木炭餘燼。

我就是在這間陰暗的小屋內找到負責本區的兩名管理員:傑斯是個紅臉寡言的人,毛茸茸的白眉下有一對凶狠的藍眼,鼻子的顏色和肌理都酷似一粒巨大的草莓;喬正好相反,棕臉、閃閃發亮的藍眼、沙啞富感染力的笑聲,全身散發著一股詼諧感。

他們吃完被我打斷的早餐後,傑斯帶我參觀全區,向我介紹園內動物及工作內容。區內一端養了一隻名叫彼得的袋熊;接下來的兩個獸欄,一欄養了一群北極狐,另一欄養了一群狸;然後是熊欄,裡頭有兩團大白球似的北極熊,還有養著一對老虎的虎穴。

順著山勢往前走,是另一個住了一對老虎的圍場,最後才是本區的代表動物:獅子。

我們沿著蜿蜒狹窄的步道穿過接骨木樹林,終於來到圍繞獅籠的高鐵絲網前。獅籠占地兩畝,建在山坡頂上,籠內長滿矮樹叢與高矮樹木。傑斯帶我順著欄走,一會兒看見一叢矮樹蜷成一個小谷,一會兒看見一片圍繞水池的茂密草原,獅子們就躺在一株根瘤盤結的火棘樹下,形成一幅絕妙的圖畫。

雄獅艾伯躺在淡白色的陽光下,裹著自己的鬃毛,正在沉思冥想,身旁倚著牠兩位胖嘟嘟的金黃色妻子(南與姬兒),兩隻都睡得正香,湯盤似的大腳掌不斷輕輕抽搐。

傑斯大喊牠們的名字,並用一根樹枝敲鐵絲網,要牠們過來跟我見面。艾伯僅將頭轉過來幾秒鐘,投來一個令人畏縮的眼光,又回頭繼續沉思;南和姬兒連動都沒動。牠們看起來一點都不凶野,反而似乎體重過重又懶惰,而且太驕傲。

傑斯打開兩腳,彷彿站在不停搖晃的甲板上,開始用力咂嘴,同時用他的藍眼狠狠地瞪我。

「現在你給我聽好,小夥子,」他說:

「聽我的話,就不會犯錯。那邊的袋熊、狐狸和狸,你都可以進牠們的籠子,懂吧?可是其他的,千萬不可大意,否則就會被吃掉!牠們或許看起來很溫馴,其實全不是這回事,懂吧?」

他又咂咂嘴,同時觀察我是否把這段訓話聽進去了。我向他保證,除非我真正跟動物熟起來,否則絕不會掉以輕心。我感覺(當然沒說出來)若沒經過正式介紹就被獅子吃掉,豈不有點「沒面子」。

「嗯,你聽我的準沒錯,小夥子!」

傑斯又重複一遍,彷彿預報凶兆似地用力點頭:

「我會好好教你!」

頭幾天我忙著學習,牢記餵食、清掃及其他雜務的程序,這些工作都非常簡單而且規律,一旦上手後,便有較多機會觀察被我照料的動物,研究牠們的習性。我會隨身在口袋裡塞個大筆記本,碰到任何小事都立刻拿出來記錄,傑斯和喬都覺得很有意思。

「跟他××福爾摩斯一樣,」傑斯這麼描述我:

「老是記些鳥事!」

喬喜歡耍我,愛描述一些他目擊到的既冗長又複雜的動物行為,不過他的想像力太天馬行空,吹過頭的很快就被我識破。

很自然的,我的研究先從獅子開始。

既然首次與這種猛獸親密相處,我決定閱讀所有找得到有關獅子的文獻,然後和自己的觀察互相印證。

不出所料,我發現大概再沒有另一種動物(除了神話動物以外)被人賦予更多莫須有的「美德」。

自從不知哪一位完全不懂動物科學、卻對動物充滿熱情的人,封獅子為「萬獸之王」後,舞文弄墨者便互相角逐,不斷提出獅子此名的證據,尤其是古代作家,更異口同聲讚美Felis leo(編注:拉丁語中的「獅子」)的各種性格:溫柔、睿智、勇氣與運動家精神。難怪獅子會被羞怯又謙遜的英國人選作民族象徵。

然而和艾伯與牠兩位太太短暫相處之後,我卻立刻發現真正的獅子跟那些作家的胡謅完全是兩碼子事。

我在普林尼約於一六七四年出版的《博物志》(Naturalis Historia)中發現以下一段有關「萬獸之王」的有趣記載:

「萬獸之中唯獨獅子,凡臣服在牠面前者皆以溫文待之,不予碰觸;凡在牠面前五體投地者,皆寬恕其生命。

逢其凶性大發,盛怒之餘,必將怒火先發洩於男性身上,再轉向女性。除非飢餓至甚,否則從不擾食嬰兒。」

我曾拜讀的另一位古代作家是珀切斯,他以從未目睹獅子的滿滿自信,向我保證「寒帶獅子較溫和,熱帶較凶猛。」

讀後我開始對和艾伯建立友好關係寄予極大的希望,因為我一抵達惠普斯奈之後,天氣立刻轉冷,冰刀似的狂風掃過山丘,令那幾叢其貌不揚的接骨木樹林互相傾軋,不斷呻吟顫慄。根據珀切斯的說法,在這樣的氣候裡,艾伯和牠的伴侶應該都像友善的小貓咪到處嬉耍才對。

隔天我對珀切斯的信心便完全粉碎——當時我迎著強風哈腰弓背,皮膚發青,經過獅籠,想趕回溫暖的「安憩園」避風。艾伯藏在獅籠中靠近步道、覆滿長草與蕁麻叢的角落裡。

我確信,稍早牠一定有看見我走過,決定要在我回來時給我個驚喜。牠一直等我走到牠正對面,才突然飛身一躍,撲到鐵欄上,同時發出令人汗毛直豎的憤怒嗆咳聲,接著弓身蹲下來盯著我看,黃色的眼睛因為我的驚慌而充滿惡意的促狹。

牠顯然覺得這個惡作劇很有趣,當天又玩了一遍。再一次,牠很得意地看著我像匹受驚的馬倏地跳起來,而且這一次他還樂加一等,眼睜睜看我拋出手上的水桶,跌了一大跤,重重摔進一叢長得特別肥美的蕁麻裡。

我因此發現,冷天不僅不會讓艾伯變得溫和,反而讓牠更瘋瘋癲癲,老愛躲在矮叢後面,冷不防地跳出來驚嚇那些正好路過的老太太;我猜想大概因為這項運動在天氣寒冷時有助於血液循環吧!◇(節錄完)

——節錄自《我鐘樓上的野獸》/ 木馬文化出版公司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四十年過後,在駛往聖布里厄的列車走道上,有一名男子正以一種無動於衷的眼神凝視著春日午後淡淡陽光下掠過的景色。這段從巴黎到英倫海峽窄小且平坦的土地上布滿了醜陋的村落和屋舍。這片土地上的牧園及耕地幾世紀以來已被開墾殆盡──連最後的咫尺畦地都未漏過,現在正從他的眼前一一湧現
  • 我在和愛德華見面之前,就聽說了他在太太臨終前所作的承諾。
  • 狩獵術語中有個頗具啟發性的詞彙,可以形容這類印痕——嗅跡(foil)。生物的嗅跡就是足跡。但我們很容易便忘卻自己本是足跡創造者,只因如今我們多數的旅程都行在柏油路或混凝土上,而這些都是不易壓印留痕的物質。
  • 「故事並不是很有意思,如果之前晚上說這些,你們一定會覺得無聊,但我還是要大概跟你們提一下。我小時候,年紀比你們現在還小得多的時候,我住在俄羅斯,那裡有一位呼風喚雨的君主,我們叫他沙皇。這個沙皇就跟現在的德國人一樣喜歡打仗,他有一個計劃,於是派出密使……」
  • 災變現場四周,商店櫥窗閃爍著節慶彩燈,提醒我們生活仍然照舊,即使被死亡浸透。黑暗寒凍的夜晚為那個美得令人心痛的九月天——以及在那之後像把匕首將我穿透的每一個碧藍天空——提供了慰藉。因此我歡迎雪白冬日的到來。感覺就好像天空排空了它的顏色,以便幫助我們重新來過。
  • 謝春梅行醫七十四載,早期交通不便,他跋山涉水,坐流籠、涉急灘,走遍公館、銅鑼、大湖、泰安、獅潭等偏鄉山澗聚落,救人無數,醫德口碑早在鄉間流傳。
  • 黑瓦白牆,屋後竹林,門前小河,走過小橋,是大片黃燦燦的油菜花田……這是我常夢回卻再也找不到的浦東高橋奶奶家。
  • 所以,過去中國人對自然的愛好,不下於今日的西方人。但不願和自然對立,祇想如何使自己與自然融而為一。甚至縮小山林的形象,置於庭園裡,培植在盆景中,使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融於自然之中。他們也登山,但祇是「我來,我看」,卻不想「征服」,他們欣賞山,不但用眼睛,還用心靈。
  • 清朝的詞在中國文學歷史上,是詞這種文學體式的復興時代。為什麼說是詞的復興時代呢?因為從宋朝以後經過了元和明兩朝,而元朝興盛的是曲(如散曲),是雜劇(如王實甫的《西廂記》);明朝興盛的是傳奇,像湯顯祖的《牡丹亭》之類。元明兩代流行的是散曲、雜劇和傳奇。
  • 陶淵明這個作者,他的作品裡邊有非常深微、幽隱的含意,曾使得千百年後的多少詩人都為他而感動。現在大家都認為陶淵明是田園詩人、隱逸詩人,可是你知道嗎?南宋的英雄豪傑、愛國詞人辛棄疾在他的很多詞裡都寫到陶淵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