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趣筆記(1):一則燒腦的古老預言

文/李翼雲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插圖,宴長江曹操賦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560
【字號】    
   標籤: tags: , ,

西漢末期開始,民間就流傳著一則語意不明,撲朔迷離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也。」

東漢初立,光武帝劉秀寫信勸降在蜀地自立為王的公孫述,在信中劉秀也用這個預言揶揄公孫述:「都說『代漢者,當塗高』,難道您會是『當塗高』本人嗎?」

信中,劉秀認為「當塗高」是一個未來會取代漢室的人,姓「當塗」、名「高」。

「當塗高」是人名嗎?

《漢武故事》中詳述了此預言的內容。

當漢武帝行幸汾河,與群臣宴飲之際,慨然吟作了《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四十餘歲的武帝,接著說出了這個預言:「我們劉家天命會丟失後再得回,不知道哪位宗室子孫能擔此重任,但是當『六七之厄』來臨時,『當塗高』將取代我們漢室。」

大家都覺得武帝何必在此歡會之際,說出這種亡國的喪氣話呢?但武帝也只是淡然的說:「我大概是醉了吧!不過,自古以來又有哪個家族能永久坐擁天下呢?如果我們劉氏不再是天下之主,也沒有關係啊!」

故事中顯然認為漢武帝劉徹中年時已經聽說了這則預言。

無論如何,此預言一直流傳在兩漢之時,誰也說不清「當塗高」究竟是怎麼回事。

東漢末年的讖緯大師

光武帝之後大約一百餘年,深諳讖緯學的大儒周舒終於給出了一句解釋。

有人請教周舒:「春秋讖書中說的『代漢者,當塗高』是什麼意思呢?」

周舒只是簡短地說了一句:「當塗高者,魏也」。

從此,周舒的這句話就一直在社會上輾轉流傳,但是「當塗高」是什麼意思?「魏」又是什麼意思?「當塗高」為什麼跟「魏」畫上等號?

這個十分燒腦的預言,還是一樣茫無頭緒。

於是,一些野心分子開始東拉西扯的附會編造。例如,西元197年,妄圖爭霸天下的袁術(字「公路」),說他名字中的「術」是「都邑中的道路」的意思,字「公路」也與「路途」意義相近,所以「當塗(途)高」就是指他自己,以自己的名字與預言相符為藉口,吹噓自己有稱王的天命。

不過,後來袁術死於非命,帝王夢成了一場空。

百年謎底揭曉

直到建安十八年(西元212年),獻帝封曹操為魏公,這個預言的真正意涵才露出端倪。

建安十八年(西元212年),冀州牧曹操征討南方的孫權有功,漢獻帝下詔將冀州十個郡的土地封為曹操的領地,並贈予代表最高榮耀的九錫。領地中的一個郡稱為「魏郡」,曹操因此被封為「魏公」。

然而,根據說文解字,「魏」的古字是「巍」,到了漢朝才去掉了上面的「山」,成為了「魏」。

曹操過世後,曹丕的太史丞許芝將手上的許多資料公開,指出「魏,同『巍』,指的是道路兩旁巍巍高大的宮闕」,於是,眾人恍然大悟,原來「塗」 也就是 「道路」,通「途」,「當塗高」指的是「道路兩旁巍巍高大的宮闕」,也就「魏」的本字「巍」,而曹操正好受封於「魏」,這預言正是意指:代漢而起的是「魏」公曹操的後代。

屈指一算,若從東漢光武帝立國起算(西元25年),到曹操封魏公(西元212年)為止,這則預言至少流傳一百八十餘年,謎底才接近揭曉。

有人說這個謎底是許芝等人為了合理化曹丕稱帝而偽造的,不過,遠在千里之外的西蜀大學者杜瓊,居然也持相同的看法,這就奇怪了。難道杜瓊也為曹丕造假?

西蜀大儒杜瓊悟天機

在西蜀任官的大學者杜瓊是東漢讖緯大師楊厚的再傳弟子。

當時,弟子譙周問杜瓊「當塗高者,魏也」是什麼意思,杜瓊解釋:「魏(巍),本義是高大的宮闕的意思,高高的立在路途旁。預言中以『當塗高』暗喻路旁巍巍高大的宮闕,也就是現在的『魏』字」。

同時,他還提出一個有趣的觀察:「古代講官職都不用『曹』,但是自漢以來,大家都會說『吏曹』、『官曹』,『侍曹』,這大概是天意啊!」言語中驚嘆「曹」氏將代漢而起的天意。

西元220年,漢獻帝禪位曹丕,兩漢從西元前202年到西元220年,歷時422年,正好應了所謂的「六七之厄」(六七四十二,四百二十年),兩漢於此正式落幕。

天命因果

一則流傳百餘年的古老預言,預示了曹魏建國的必然性。

漢獻帝禪位,曹丕在詔令裡也深明其中因果,他稱自己:「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未敢當也!斯誠先王至德,通於神明,固非人力也」,感念是因為父親對漢室的功德昭著,因此他才有此福分繼承漢室的寶位。

王安石讚嘆曹操「功名蓋世知是誰,氣力回天到此休」,盛讚曹操力挽狂瀾於亂世,是個成就蓋世功名的英雄,可謂深識曹操功業厥偉。後人屢屢批評曹氏父子篡漢,實則是「悠悠天命因果在,何必紛紛道短長」!

參考資料:

《後漢書·公孫述傳》
《太平御覽》卷88
《三國志》
《三國志(盧弼)集解》
《説文•行部》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閱讀【三國趣筆記】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楓橋鎮,坐東朝西,面對古運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蒼莽之時,於湖水岸邊聽得入耳的木鼓鐘聲不覺令人感嘆天地悠悠的懷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詩人張繼的千古大作《楓橋夜泊》
  • 倘若欣賞一個人,應當如何讚譽?在眾多的譽美之辭中,諸如:以玉樹臨風形容倜儻之士;以雲中白鶴形容隱士高潔;以璞玉比喻有潛質而未經雕琢之人;亦或如瑤林瓊樹,比喻一個人容貌才智出眾,猶如風塵外物……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讚譽,即以鏡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滸故事中,每當豪傑出場,必有詩文介紹其名號與綽號。唯獨武松出場時,綽號一直空懸未著。
  • 古代的史家並不避諱將神奇的預言採擷入史,三國相關的史料中,關於預言的記載很多,其中不乏採自讖緯之言。
  • 齊國左相出訪魯國,他那豪華的車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魯國大夫叔孫豹善於預測,當即預料了左相的結局。宴會上,齊國左相舉止失禮,叔孫豹辛辣地諷詠道:「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看那老鼠都還有張皮,這人卻沒有禮儀,不死還等什麼?如此辛辣的諷諫,齊國左相做出了怎樣的回應?
  •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點,概說東漢末年由一統江山分裂為三國鼎立的局勢。然而,歷史大局的演變,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結果嗎?
  • 漢靈帝熹平五年(西元176年),一日,沛國譙縣的天空中,一隻散發著金黃光芒的黃龍,輕盈矯捷地遨翔天際。百姓們紛紛舉頭注目,大感驚奇,消息也不逕而走,傳到了京城。
  • 西遊記
    八戒相貌欠俊,怕嚇著眾人,於是嘴拄著牆根,死也不動。悟空見朱紫國掛了皇榜,於是念聲咒語,揭了皇榜,悄悄塞到八戒身上。國王久病不愈,難道需要「八戒」?悟空進宮給國王治病,他的孤拐臉把國王嚇得戰戰兢兢,為何悟空說他一千年也好不了?懸絲診脈、三折肱又有怎樣的含義?重溫西遊故事,試探其中寓意。
  • 西遊記
    經過繁華的鬧市,向來嘴饞的八戒卻與美食失之交臂,這其中有哪些寓意?悟空與八戒攜手買調和,看似日常生活化的描寫,是否有什麼隱喻?換個角度看西遊,會發現不一樣的義趣。
評論